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的荒漠化防治“关键词”你知道吗?

2017-06-23 14:44 中国绿色时报   王钰 于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黄瘦?2004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年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超过1000万亩。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实现“双减少”,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治理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是如何实现的?近日,记者前往内蒙古多个旗(县),查找内蒙古荒漠化防治的“关键词”。

区域治理,规模效益

“近几年,我们以每年保活15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现在还有可造林面积200万亩。我们要打造全国人工造林面积最大县。”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局局长王海英这样说时,“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的造林施工队队员正从车上卸苗准备栽植。他们栽下的树苗将在两年后接受验收,每一棵成活与否都与施工队的收入直接相关。

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于2014年启动实施,计划到2020年完成1000万亩林业生态治理和1000万亩草原生态治理。其中,科左后旗承担的项目总任务为560万亩。

“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打破了乡界、村界限制,实施大规模区域性治理。”王海英告诉记者,科左后旗是科尔沁沙地面积最大的旗(县),集中连片沙地面积大,小范围治理的效果非常有限。而开展区域性治理,不但确保了防护功能和生态效果,也有利于后期经营和管护。

努古斯台是科左后旗打造的重点治理区,规划建设面积50万亩,目前已完成40万亩。项目采取专业承包、保活造林的模式,由施工队先期垫付苗木及造林费用,两年后根据成活株数检查结果兑现施工款。“采取保活造林模式以来,每年的造林成活率都不低于70%。”旗林业局副局长陈辉说。

在区域性治理的保障下,资源管护也得以集中开展。项目区整合了护林站、管护大队、禁牧大队等执法力量,每日开展巡护,曾经普遍存在的牲畜毁林现象一去不返。

造林、管护双管齐下,区域性治理成效显著。监测结果显示,全旗流动沙丘面积由2009年的470万亩缩减为2016年的80万亩。

以路治沙,一举多得

从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乌丹镇到海金山,直线距离仅为60公里。可在从前,漫无边际的沙丘阻挡了去路,牧民们想从乌丹镇去一趟海金山,需要乘坐大巴车绕行乌敦套海镇行驶180多公里,花费将近1天的时间。而现在,驾车穿行乌金线,只需40分钟就可到达。公路两侧,沙柳、黄柳、踏郎和柠条葱郁繁茂,将连绵不绝的沙海变为绿海。

乌金线是翁牛特旗修建的第一条穿沙公路,也是以路治沙模式的开端。“以路治沙就是在村与村之间修建公路,将集中连片的沙地进行切割治理。穿沙公路不仅方便群众生活,也让治沙人员和物资能够进入沙地深处。”翁牛特旗林业局总工程师付广军说。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严重的地区。2009年,随着靠近村镇、公路等好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治理完毕,旗委、旗政府将目光锁定沙地腹地这块硬骨头,打响了大规模的以路治沙战役。

旗财政拨款修路,全社会合力造林。在翁牛特,沙地被按照治理难度进行划分。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区,实行招投标造林,由旗政府统一组织专业施工队集中建设。面积和难度较小的项目区,实行先造后补,由个人独立治理。个人不能独立治理的,将宜林地转租给有能力治理的公司或农户,实行合同制造林、股份制造林。

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治沙造林的积极性大幅提高。2009年以来,翁牛特旗先后开通穿沙公路9条,总里程超过200公里,治理面积180多万亩。

退化改造,后劲十足

文冠果、樟子松、山杏、五角枫、京桃……在赤峰市敖汉旗双井林场,原本几近枯死的杨树被种类丰富的经济树种和抗旱树种取代。新栽的树苗采取生根粉蘸根、施用保湿剂、地膜覆盖等栽植技术,苗木成活率大大提升。

“这些杨树大多是2000年以后栽植的,原本想作用材林,可是持续干旱造成大面积死亡,已经基本没有效益了。”双井林场场长刘松林说。今年,林场启动了退化林分改造工程,计划用5-6年时间,完成退化杨树改造2万亩。

与双井林场不同,敖汉旗三义井林场的退化林分多为成过熟林。场长陈明川告诉记者,实施退化林分改造后,林场引进了高效节水设施,可按照苗木年份计算相关数值,通过地下水井、地下管路和稳流器,实现对新造林供水的人工调节,使成活率达到100%。

三义井林场共有2.1万亩退化林分需要改造。明年,林场将尝试引入PPP模式,通过林业碳汇、林苗一体化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投入。

双井林场和三义井林场,都是敖汉旗退化林分改造工程首批启动的林场。敖汉旗是赤峰市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旗(县),截至2016年底人工林面积达550万亩。由于过去造林树种单一、连续干旱、部分林分进入成过熟期等原因,全旗形成退化林200万亩。2016年,旗委、旗政府决定利用8年时间,完成退化林分改造100万亩,其中新建鲜果经济林8万亩、沙棘特色经济林20万亩、文冠果木本油料林30万亩、樟子松基地42万亩,为防沙治沙积累生态和经济效益。

沙地经济,更可持续

沙化土地面积超过7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通辽市奈曼旗林业局副局长朱振民笑称奈曼是“建在沙地上的城市”。上世纪70年代,奈曼旗开始了大规模治沙造林,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沙化土地600多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21%。

沙地绿了,生态好了,百姓的口袋却没跟着鼓起来。“既治沙也致富,防沙治沙才更可持续,既然我们有面积广阔的沙地,就从沙子里要票子。”朱振民说。

防沙治沙开始由只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效益并重转变。上世纪90年代起,林业部门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立了多个沙地果树示范园,开展栽培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在采伐更新的林地上种植沙地果树。目前,全旗已发展沙果、鸡心果等沙地果树25万亩,其中7万亩进入丰产期,每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

2005年起,沙地特色农业开始在奈曼沙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西瓜和黄芪、甘草等十几种蒙中药材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50万亩左右,亩均年收入可达2000元。

沙子的利用还可以更直接。

普通的沙子经过加工,就能变成覆膜砂、生泰砂、孚盛砂,广泛用于精密铸造、新型建筑、石油开采等领域,身价可以翻上十几、二十倍。在蒙古仁创沙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沙子的用途不再单一。

沙地工业是奈曼旗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奈曼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团队,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现已具备100多种产品的规模生产能力,年用沙量近10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

不同的“关键词”构成了内蒙古荒漠化防治的基础,在促进自身生态修复、持续向好的同时,也为全国乃至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萨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黄瘦?2004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年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超过1000万亩。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实现“双减少”,2.6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治理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是如何实现的?近日,记者前往内蒙古多个旗(县),查找内蒙古荒漠化防治的“关键词”。

区域治理,规模效益

“近几年,我们以每年保活15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现在还有可造林面积200万亩。我们要打造全国人工造林面积最大县。”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局局长王海英这样说时,“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的造林施工队队员正从车上卸苗准备栽植。他们栽下的树苗将在两年后接受验收,每一棵成活与否都与施工队的收入直接相关。

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于2014年启动实施,计划到2020年完成1000万亩林业生态治理和1000万亩草原生态治理。其中,科左后旗承担的项目总任务为560万亩。

“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打破了乡界、村界限制,实施大规模区域性治理。”王海英告诉记者,科左后旗是科尔沁沙地面积最大的旗(县),集中连片沙地面积大,小范围治理的效果非常有限。而开展区域性治理,不但确保了防护功能和生态效果,也有利于后期经营和管护。

努古斯台是科左后旗打造的重点治理区,规划建设面积50万亩,目前已完成40万亩。项目采取专业承包、保活造林的模式,由施工队先期垫付苗木及造林费用,两年后根据成活株数检查结果兑现施工款。“采取保活造林模式以来,每年的造林成活率都不低于70%。”旗林业局副局长陈辉说。

在区域性治理的保障下,资源管护也得以集中开展。项目区整合了护林站、管护大队、禁牧大队等执法力量,每日开展巡护,曾经普遍存在的牲畜毁林现象一去不返。

造林、管护双管齐下,区域性治理成效显著。监测结果显示,全旗流动沙丘面积由2009年的470万亩缩减为2016年的80万亩。

以路治沙,一举多得

从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乌丹镇到海金山,直线距离仅为60公里。可在从前,漫无边际的沙丘阻挡了去路,牧民们想从乌丹镇去一趟海金山,需要乘坐大巴车绕行乌敦套海镇行驶180多公里,花费将近1天的时间。而现在,驾车穿行乌金线,只需40分钟就可到达。公路两侧,沙柳、黄柳、踏郎和柠条葱郁繁茂,将连绵不绝的沙海变为绿海。

乌金线是翁牛特旗修建的第一条穿沙公路,也是以路治沙模式的开端。“以路治沙就是在村与村之间修建公路,将集中连片的沙地进行切割治理。穿沙公路不仅方便群众生活,也让治沙人员和物资能够进入沙地深处。”翁牛特旗林业局总工程师付广军说。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严重的地区。2009年,随着靠近村镇、公路等好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治理完毕,旗委、旗政府将目光锁定沙地腹地这块硬骨头,打响了大规模的以路治沙战役。

旗财政拨款修路,全社会合力造林。在翁牛特,沙地被按照治理难度进行划分。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区,实行招投标造林,由旗政府统一组织专业施工队集中建设。面积和难度较小的项目区,实行先造后补,由个人独立治理。个人不能独立治理的,将宜林地转租给有能力治理的公司或农户,实行合同制造林、股份制造林。

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治沙造林的积极性大幅提高。2009年以来,翁牛特旗先后开通穿沙公路9条,总里程超过200公里,治理面积180多万亩。

退化改造,后劲十足

文冠果、樟子松、山杏、五角枫、京桃……在赤峰市敖汉旗双井林场,原本几近枯死的杨树被种类丰富的经济树种和抗旱树种取代。新栽的树苗采取生根粉蘸根、施用保湿剂、地膜覆盖等栽植技术,苗木成活率大大提升。

“这些杨树大多是2000年以后栽植的,原本想作用材林,可是持续干旱造成大面积死亡,已经基本没有效益了。”双井林场场长刘松林说。今年,林场启动了退化林分改造工程,计划用5-6年时间,完成退化杨树改造2万亩。

与双井林场不同,敖汉旗三义井林场的退化林分多为成过熟林。场长陈明川告诉记者,实施退化林分改造后,林场引进了高效节水设施,可按照苗木年份计算相关数值,通过地下水井、地下管路和稳流器,实现对新造林供水的人工调节,使成活率达到100%。

三义井林场共有2.1万亩退化林分需要改造。明年,林场将尝试引入PPP模式,通过林业碳汇、林苗一体化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投入。

双井林场和三义井林场,都是敖汉旗退化林分改造工程首批启动的林场。敖汉旗是赤峰市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旗(县),截至2016年底人工林面积达550万亩。由于过去造林树种单一、连续干旱、部分林分进入成过熟期等原因,全旗形成退化林200万亩。2016年,旗委、旗政府决定利用8年时间,完成退化林分改造100万亩,其中新建鲜果经济林8万亩、沙棘特色经济林20万亩、文冠果木本油料林30万亩、樟子松基地42万亩,为防沙治沙积累生态和经济效益。

沙地经济,更可持续

沙化土地面积超过7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通辽市奈曼旗林业局副局长朱振民笑称奈曼是“建在沙地上的城市”。上世纪70年代,奈曼旗开始了大规模治沙造林,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沙化土地600多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21%。

沙地绿了,生态好了,百姓的口袋却没跟着鼓起来。“既治沙也致富,防沙治沙才更可持续,既然我们有面积广阔的沙地,就从沙子里要票子。”朱振民说。

防沙治沙开始由只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效益并重转变。上世纪90年代起,林业部门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立了多个沙地果树示范园,开展栽培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在采伐更新的林地上种植沙地果树。目前,全旗已发展沙果、鸡心果等沙地果树25万亩,其中7万亩进入丰产期,每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

2005年起,沙地特色农业开始在奈曼沙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西瓜和黄芪、甘草等十几种蒙中药材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50万亩左右,亩均年收入可达2000元。

沙子的利用还可以更直接。

普通的沙子经过加工,就能变成覆膜砂、生泰砂、孚盛砂,广泛用于精密铸造、新型建筑、石油开采等领域,身价可以翻上十几、二十倍。在蒙古仁创沙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沙子的用途不再单一。

沙地工业是奈曼旗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奈曼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团队,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现已具备100多种产品的规模生产能力,年用沙量近10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

不同的“关键词”构成了内蒙古荒漠化防治的基础,在促进自身生态修复、持续向好的同时,也为全国乃至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