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项目建设摧城拔寨 包头经济一路向好

2017-08-10 10:01 包头日报   郭健,宫伟恩

包头头铝业产业园区

包钢稀土钢冷轧生产线

新源光热太阳能光热利用项目

石墨烯展厅

北方嘉瑞高强度聚乙烯材料项目

比亚迪通讯产品配套生产加工项目

对于西部重镇包头而言,2017年注定是其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蓝图绘就、积聚经济跃升新动能之年。包头立志打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改革开放领头羊、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执项目建设之利剑,为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摧城拔寨。

2017,时间过半,全市重点项目呈现出投资进度好、带动作用强的良好态势,包头经济一路向好。

■项目建设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近几年间,中央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沿边开放等重大战略,为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党委提出“守住发展底线”的要求,做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等新部署新要求,支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支持深化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支持包钢等大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为我市构筑发展新优势创造着重大机遇。

我市工业体系完备、协作配套能力较强,拥有全区最大的钢铁、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重要的铝业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包钢、一机等一批工业“百年老店”,拥有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石墨资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610亿元。

上述种种有利条件,均成为助推包头经济转型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脚踏实地,综合考量,谋定后动。为了巩固大项目承载产业发展的成果,我市将2017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特别围绕自治区“七网七业七新”等重大战略,编制了16个规划、制定了27个方案、建立了22个项目库。

其中,“七网”规划项目211个、总投资4363亿元,今年计划实施153个、年内完成投资500亿元,上半年开复工135个、完成投资191亿元,包银、包西高铁加快推进,包满铁路三期主体完工,县县通高速、沼南大道全线开工,开通7条国际航线,通用机场进展顺利,成功获批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

“七业”规划项目764个、总投资9172亿元,今年计划实施项目504个、年内完成投资833亿元,上半年开复工348个、完成投资320亿元,神华煤制烯烃二期、华云新材料、希铝50万吨合金铝、明拓80万吨不锈钢等项目全面开工,北重P92钢管、天宏光伏机器人、大功率伺服电机、青杉新能源客车等项目投产运行。

同时,一批涉及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强”现代农牧业的重点项目也整装待发。

截至6月底,全市957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开复工949个,开复工率99.2%,完成投资1562.1亿元,为年内计划的55.8%,开复工率、完成投资等情况均好于往年。

■转型升级 向新型工业化致敬

产业立城,产业兴城。“一五”期间,包钢集团、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等大型国企在曾经的水旱码头、皮毛集散地落户,包头走上工业化之路,“草原钢城”的美名蜚声中外。

岁月更迭,包头和许多个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一样,经历了改革发展的阵痛,传统产业负重前行,新兴产业缺少竞争力,民营经济活力匮乏,“包老大”的荣光不再。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响亮地提出“挺钢铁脊梁、振包头雄风”。争创一流,我们不甘落后。

实践证明,求新求变,包头才能永葆青春。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实力,包头经济才能勇立时代潮头。一场积聚先进生产要素、储备高精尖人才的战役已经打响。

上半年,我市加快实施总投资2520亿元的316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全市优质钢、特种钢比重达到87.6%,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5%。

持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改变“挖土卖土”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出台支持稀土产业发展的5个方面优惠政策,积极打造稀土永磁、抛光、储氢、合金、催化5条产业链,形成从选冶、分离、深加工、新材料到应用产品生产的稀土产业集群,上半年稀土功能材料生产33万吨,同比增长265%。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区,8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全面铺开,研发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72个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军转民成果50项,申请专利128件,智慧边防、北斗基站项目进展顺利,军民融合技术转化评估中心投入运行。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评审。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1%,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例,今年包头装备园区实施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端装备等项目已占到新建项目的65%,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朗。

同时,我市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所高校及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工程中心、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为新兴产业的稳健落地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撑。

得益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我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47.1:50.4,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傻大黑粗”的城市形象得到扭转。

■改革创新 用战略眼光突破藩篱

如果说,创新是城市发展“新引擎”,改革就是创新引擎“助推器”。深谙于此的包头,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布局中,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治区先行先试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放管服”改革中,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15大类100项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形成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备案”新型审批模式,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企业办理开发项目立项,只需填一张表,当场就可拿到立项备案手续。

创新改革无止境。在今年初举行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包头对自己的“家底”进行了深度剖析,既看到了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势,也看到了与区内外同类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

包头把这份差距看作潜力,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上半年,全市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做好稀土产业、新材料发展、激发老企业活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包钢扭亏增盈、培育百年老店等具体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53.7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1598.9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亿元、增长9.5%。各项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世人瞩目的几家大型国企,包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7.7亿元、利润4200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1.54亿元,一机、二机、二〇二、包铝、北奔等企业加速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9.9亿元、增长8.3%,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倍。

曾经,创业者们凭借开拓的精神,在这片戈壁荒滩上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说昨天是奋斗,那么今天的我们绝不会仅仅满足停留于现状。包头,将改革创新的重任扛在肩上,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和统筹全局的战略目光朝夕向前,勾勒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孙净洁

包头头铝业产业园区

包钢稀土钢冷轧生产线

新源光热太阳能光热利用项目

石墨烯展厅

北方嘉瑞高强度聚乙烯材料项目

比亚迪通讯产品配套生产加工项目

对于西部重镇包头而言,2017年注定是其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蓝图绘就、积聚经济跃升新动能之年。包头立志打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改革开放领头羊、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执项目建设之利剑,为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摧城拔寨。

2017,时间过半,全市重点项目呈现出投资进度好、带动作用强的良好态势,包头经济一路向好。

■项目建设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近几年间,中央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沿边开放等重大战略,为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指明了方向。

自治区党委提出“守住发展底线”的要求,做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等新部署新要求,支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发展,支持深化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支持包钢等大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为我市构筑发展新优势创造着重大机遇。

我市工业体系完备、协作配套能力较强,拥有全区最大的钢铁、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重要的铝业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包钢、一机等一批工业“百年老店”,拥有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石墨资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610亿元。

上述种种有利条件,均成为助推包头经济转型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脚踏实地,综合考量,谋定后动。为了巩固大项目承载产业发展的成果,我市将2017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特别围绕自治区“七网七业七新”等重大战略,编制了16个规划、制定了27个方案、建立了22个项目库。

其中,“七网”规划项目211个、总投资4363亿元,今年计划实施153个、年内完成投资500亿元,上半年开复工135个、完成投资191亿元,包银、包西高铁加快推进,包满铁路三期主体完工,县县通高速、沼南大道全线开工,开通7条国际航线,通用机场进展顺利,成功获批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

“七业”规划项目764个、总投资9172亿元,今年计划实施项目504个、年内完成投资833亿元,上半年开复工348个、完成投资320亿元,神华煤制烯烃二期、华云新材料、希铝50万吨合金铝、明拓80万吨不锈钢等项目全面开工,北重P92钢管、天宏光伏机器人、大功率伺服电机、青杉新能源客车等项目投产运行。

同时,一批涉及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强”现代农牧业的重点项目也整装待发。

截至6月底,全市957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开复工949个,开复工率99.2%,完成投资1562.1亿元,为年内计划的55.8%,开复工率、完成投资等情况均好于往年。

■转型升级 向新型工业化致敬

产业立城,产业兴城。“一五”期间,包钢集团、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等大型国企在曾经的水旱码头、皮毛集散地落户,包头走上工业化之路,“草原钢城”的美名蜚声中外。

岁月更迭,包头和许多个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一样,经历了改革发展的阵痛,传统产业负重前行,新兴产业缺少竞争力,民营经济活力匮乏,“包老大”的荣光不再。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响亮地提出“挺钢铁脊梁、振包头雄风”。争创一流,我们不甘落后。

实践证明,求新求变,包头才能永葆青春。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实力,包头经济才能勇立时代潮头。一场积聚先进生产要素、储备高精尖人才的战役已经打响。

上半年,我市加快实施总投资2520亿元的316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全市优质钢、特种钢比重达到87.6%,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5%。

持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改变“挖土卖土”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加快稀土产业提档升级,出台支持稀土产业发展的5个方面优惠政策,积极打造稀土永磁、抛光、储氢、合金、催化5条产业链,形成从选冶、分离、深加工、新材料到应用产品生产的稀土产业集群,上半年稀土功能材料生产33万吨,同比增长265%。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区,8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全面铺开,研发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72个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军转民成果50项,申请专利128件,智慧边防、北斗基站项目进展顺利,军民融合技术转化评估中心投入运行。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评审。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1%,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例,今年包头装备园区实施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端装备等项目已占到新建项目的65%,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朗。

同时,我市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所高校及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工程中心、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为新兴产业的稳健落地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撑。

得益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我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47.1:50.4,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傻大黑粗”的城市形象得到扭转。

■改革创新 用战略眼光突破藩篱

如果说,创新是城市发展“新引擎”,改革就是创新引擎“助推器”。深谙于此的包头,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布局中,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治区先行先试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放管服”改革中,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15大类100项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形成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备案”新型审批模式,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企业办理开发项目立项,只需填一张表,当场就可拿到立项备案手续。

创新改革无止境。在今年初举行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包头对自己的“家底”进行了深度剖析,既看到了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势,也看到了与区内外同类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

包头把这份差距看作潜力,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上半年,全市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做好稀土产业、新材料发展、激发老企业活力、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包钢扭亏增盈、培育百年老店等具体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53.7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1598.9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亿元、增长9.5%。各项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世人瞩目的几家大型国企,包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7.7亿元、利润4200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1.54亿元,一机、二机、二〇二、包铝、北奔等企业加速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9.9亿元、增长8.3%,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倍。

曾经,创业者们凭借开拓的精神,在这片戈壁荒滩上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说昨天是奋斗,那么今天的我们绝不会仅仅满足停留于现状。包头,将改革创新的重任扛在肩上,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和统筹全局的战略目光朝夕向前,勾勒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