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承载绿色的希望

2017-09-29 15:55 赤峰日报   邱静 王义晶

走进乌兰坝林场,就像走进一幅优美的画卷,壮美的塞外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走进乌兰坝林场,就像走进一幅壮丽的诗篇,美丽的自然景观令人回味赞叹;走进乌兰坝林场,就像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绿色海洋。

这里林区绿浪起伏,连绵不断,莽莽林海,一望无际。

这里古木参天,松柏苍翠,奇花异草,珍禽鸟兽。

这里深壑幽谷,清溪长流。春天山花似海,夏天飞瀑流泉,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

50年栉风沐雨,乌兰坝林场人以务实奋进的精神承载起绿色的希望。

乌兰坝林场始建于1968年,位于左旗林东镇北90公里,307省道贯穿全境。

乌兰坝林场总经营面积914106亩,森林蓄积量148683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93%,现已发展成左旗最大的国有林场之一。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区绿化模范单位”。2016年,被“二盟五市”森林草原防火联防第二分会委员会评为“森林防火先进集体”。

生态建设效果显

林场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乌兰坝林场共造林46617亩,包括京津风沙源封山育林33350亩、人工造林5000亩、植被恢复造林6344亩、重点公益林旱灾补植1313亩、重点区域绿化110亩、通道绿化25公里(折合300亩)、义务植树200亩,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标准以上。国家重点公益林585557亩得到全面保护,完成中幼林抚育14000亩。今年,林场重点打造珍稀植物园20亩、樟子松基地500亩、云杉基地300亩,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0%以上。

依托公益林和自然景观资源建成赤峰首批自然保护区公园,形成生态突出、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格局。

科技兴场力度强

乌兰坝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于2010年被确定为科技支撑单位,并与东北林业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确定了落叶松良种家系选择技术研究、种子园开花结实促进措施研究等科研课题。

采取促进结实等科技手段,确定华北落叶松优良家系28个,新建华北落叶松1.5代种子园32亩、2代种子园95亩、育种园14亩、收集区4亩;华北落叶松第1代种子园全面升级为去劣疏伐种子园;良种生产连续多年超过500公斤,良种苗木培育取得预期效果。

创新管理机制活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乌兰坝林场面对林区分散、管理不便等场情,从创新管理机制中寻找出路。

乌兰坝林场成立禁牧中队,对林场管辖范围实施全面禁牧,以栽得上、能成活、管得住、不反弹为目标,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针对樟子松基地、云杉基地以及落叶松新造林地林牧矛盾突出问题,林场边造林边围封,并同护林员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

林场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组建专业扑火队,配备1台指挥车、2台运兵车、8台摩托车、25台新式风力灭火机。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确保熟练掌握扑火技能,做到快速反应、科学扑救,确保有火早发现、早出动、早扑救。由于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措施得当,乌兰坝林场连续20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民生工程得民心

乌兰坝林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的住房、道路等建设问题,努力构建现代宜居环境。自2011年以来,林场连续5次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一般职工收入增加了5倍多。积极筹措资金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自2011年截至现在为职工共上保险2000万元。林场将危旧房改造作为工作重点,共完成危旧房改造272户,所有职工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职工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乌兰坝林场先后投资200万元用于道路、房屋、供暖、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场区共种植各类树木4500余株,花卉十几个品种,栽植绿篱150余米,场区绿地率达40%,覆盖率达50%。先后新建和维修16处管护站,为各站配备了太阳能板,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改善了管护工作环境。

天人合一的好去处

乌兰坝林场自然景观独特,古朴原始的风韵犹存,地域空间博大,辐射范围广阔。区内林海莽莽,地质古老,地貌奇特,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造就了壮美瑰丽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这里是左旗“母亲河”的源头。良好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沼泽和湿地。这里是云的故乡。林场天高气爽,尤其是秋季,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这里是花的世界,夏季的乌兰坝林场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沼泽地里连片绽放的金莲花随风摇摆,还有鲜红的野百合、纯黄的野罂粟、淡紫的野菊花、紫蓝色的柳蓝、粉白的干枝梅……到处是万紫千红,无边锦绣。这里是林的海洋,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山杨、五角枫……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百万亩森林就像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乌兰坝林场还有山谷、山麓冰川地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乌兰坝十八罗汉山、双幽洞、仙人洞、林海一柱、石门峰和南天门等诸多景观,美不胜收。

这里是野生植物的王国,有各类高等植物1071种。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大鸨、天鹅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千余种,有30目82科325种脊椎动物。这里还有东北、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放牧型马鹿养殖基地。丰富的物种和多种环境类型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构成了巨大的生物资源库和基因库。

乌兰坝林场是“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金代防御匈奴的重要边关,有距今五千年的富河文化遗址、金代边堡界壕遗址,关城、堡城等古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对人们了解富河文化、辽文化和辽金时期历史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历史文化旅游的胜地。

50年的历程,谱写了华彩乐章,今天的乌兰坝林场坚持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将生态建设演绎成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孙净洁

走进乌兰坝林场,就像走进一幅优美的画卷,壮美的塞外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走进乌兰坝林场,就像走进一幅壮丽的诗篇,美丽的自然景观令人回味赞叹;走进乌兰坝林场,就像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绿色海洋。

这里林区绿浪起伏,连绵不断,莽莽林海,一望无际。

这里古木参天,松柏苍翠,奇花异草,珍禽鸟兽。

这里深壑幽谷,清溪长流。春天山花似海,夏天飞瀑流泉,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

50年栉风沐雨,乌兰坝林场人以务实奋进的精神承载起绿色的希望。

乌兰坝林场始建于1968年,位于左旗林东镇北90公里,307省道贯穿全境。

乌兰坝林场总经营面积914106亩,森林蓄积量148683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93%,现已发展成左旗最大的国有林场之一。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区绿化模范单位”。2016年,被“二盟五市”森林草原防火联防第二分会委员会评为“森林防火先进集体”。

生态建设效果显

林场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乌兰坝林场共造林46617亩,包括京津风沙源封山育林33350亩、人工造林5000亩、植被恢复造林6344亩、重点公益林旱灾补植1313亩、重点区域绿化110亩、通道绿化25公里(折合300亩)、义务植树200亩,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标准以上。国家重点公益林585557亩得到全面保护,完成中幼林抚育14000亩。今年,林场重点打造珍稀植物园20亩、樟子松基地500亩、云杉基地300亩,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0%以上。

依托公益林和自然景观资源建成赤峰首批自然保护区公园,形成生态突出、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格局。

科技兴场力度强

乌兰坝林场国家落叶松良种基地于2010年被确定为科技支撑单位,并与东北林业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确定了落叶松良种家系选择技术研究、种子园开花结实促进措施研究等科研课题。

采取促进结实等科技手段,确定华北落叶松优良家系28个,新建华北落叶松1.5代种子园32亩、2代种子园95亩、育种园14亩、收集区4亩;华北落叶松第1代种子园全面升级为去劣疏伐种子园;良种生产连续多年超过500公斤,良种苗木培育取得预期效果。

创新管理机制活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乌兰坝林场面对林区分散、管理不便等场情,从创新管理机制中寻找出路。

乌兰坝林场成立禁牧中队,对林场管辖范围实施全面禁牧,以栽得上、能成活、管得住、不反弹为目标,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针对樟子松基地、云杉基地以及落叶松新造林地林牧矛盾突出问题,林场边造林边围封,并同护林员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

林场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组建专业扑火队,配备1台指挥车、2台运兵车、8台摩托车、25台新式风力灭火机。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确保熟练掌握扑火技能,做到快速反应、科学扑救,确保有火早发现、早出动、早扑救。由于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措施得当,乌兰坝林场连续20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民生工程得民心

乌兰坝林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的住房、道路等建设问题,努力构建现代宜居环境。自2011年以来,林场连续5次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一般职工收入增加了5倍多。积极筹措资金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自2011年截至现在为职工共上保险2000万元。林场将危旧房改造作为工作重点,共完成危旧房改造272户,所有职工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职工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乌兰坝林场先后投资200万元用于道路、房屋、供暖、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场区共种植各类树木4500余株,花卉十几个品种,栽植绿篱150余米,场区绿地率达40%,覆盖率达50%。先后新建和维修16处管护站,为各站配备了太阳能板,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改善了管护工作环境。

天人合一的好去处

乌兰坝林场自然景观独特,古朴原始的风韵犹存,地域空间博大,辐射范围广阔。区内林海莽莽,地质古老,地貌奇特,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造就了壮美瑰丽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这里是左旗“母亲河”的源头。良好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沼泽和湿地。这里是云的故乡。林场天高气爽,尤其是秋季,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这里是花的世界,夏季的乌兰坝林场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沼泽地里连片绽放的金莲花随风摇摆,还有鲜红的野百合、纯黄的野罂粟、淡紫的野菊花、紫蓝色的柳蓝、粉白的干枝梅……到处是万紫千红,无边锦绣。这里是林的海洋,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山杨、五角枫……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百万亩森林就像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乌兰坝林场还有山谷、山麓冰川地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乌兰坝十八罗汉山、双幽洞、仙人洞、林海一柱、石门峰和南天门等诸多景观,美不胜收。

这里是野生植物的王国,有各类高等植物1071种。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大鸨、天鹅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千余种,有30目82科325种脊椎动物。这里还有东北、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放牧型马鹿养殖基地。丰富的物种和多种环境类型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构成了巨大的生物资源库和基因库。

乌兰坝林场是“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金代防御匈奴的重要边关,有距今五千年的富河文化遗址、金代边堡界壕遗址,关城、堡城等古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对人们了解富河文化、辽文化和辽金时期历史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历史文化旅游的胜地。

50年的历程,谱写了华彩乐章,今天的乌兰坝林场坚持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将生态建设演绎成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