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阿拉善创业者“搭上”电商快车

2017-11-24 10:10 阿拉善日报   史夏濛 娜美拉

自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30年的时间彻底颠覆了居民的生活,就连阿拉善也不例外。随着2017年“双十一”过后,天猫、京东等各大平台几千亿的销量,让这辆电商快车成了阿拉善创业者的顺风车,而由互联网延伸完善的电子商务正在形成新格局。

多家本土企业进驻网店

阿拉善羊肉秒变“网红”

登录苏宁易购、京东、淘宝等网站,点击阿拉善特色馆,精心设计的主页映入眼帘,展示着包括农副产品、酒类、副食、本地特产等80余种。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拉善特色馆四天的交易额达到31.72万元,“网红”是阿拉善本地牧区羊肉,销售20余吨。

销量额飘红的同时,阿拉善特色馆经营负责人杨学林却异常冷静,他知道这是阿拉善电商被众多网络买家认可的开始。从3年前成交的第一笔订单8000元至今,现年交易额可达2700万元。如今,杨学林的电商飞速发展,进驻的阿拉善中小型企业也不断壮大。可谈起创业初期,杨学林说,他的电商路并不顺利。

2013年,杨学林通过多方考察,着手筹备起他的电子商务公司,2014年正式运营。为了打出一条适合阿拉善产品的电商路,杨学林走遍阿拉善各个本土企业,说服企业负责人加入他的电商。“最初,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人们对于电商的认知度不高,普遍不接纳这个新兴事物。”谈起创业初的困境,杨学林至今记忆犹新,“在内蒙古其他盟市,电商销售早就流行了,可阿拉善欠缺完善的电商平台,因此我一直想经营属于自己家乡的电商。”杨学林说。

在公司上线的第二个星期,福建泉州的一位网友拍下五公斤黑枸杞,这笔订单的成功交易成为公司第一桶金,交易8000余元,对杨学林、对加入平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信心”订单。自此,在他的经营下,公司交易额不断刷新着记录,许多本地企业看到电商销售平台的优势纷纷主动加入,队伍的壮大让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时至今日已有27家本地中小型企业将商品挂上网络。

“电商销售较之传统贩售方式来说具有经济效益高、运营成本低、商品信息扩散快等优势,它的受众面广,面向的是全国乃至国外的商品市场。我们进行线上打品牌线下促销售的方式,将本地加工商品向全国推广。”杨学林说。

电商流行

网购更流行

“现在,网购已经成为我们购物的首要选择之一。”巴彦浩特居民李辉说,不仅是身边的年轻人,包括长辈们也渐渐接受和学习如何网上购物。“本地有的产品网上能买到,本地没有的产品网上还能买到,价格也便宜,我想这就是网购的魅力吧。”同爱购物的沈雅婧说,以前网上买东经常被爸妈数落,现在则是爸妈在网上购物的消费比她多多了。

不仅是阿拉善人逐渐爱上网络消费,据两大电商平台统计:“双十一”当天,天猫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创下历史新高;京东全球好物节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24时累计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记者又从淘宝、京东两大电商平台搜索“阿拉善特产”看见,苁蓉、奇石、牛肉干销量最火,其他特产次之,但销量不低,网店更是达到百余家。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除了给居民带来方便,更多的让创业者们有了挣钱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企事业单位的固定岗位。尤其这两年的阿拉善,逐渐融入了先进的网络发展,已经有部分商家开始对电子商务摸索前进,相信未来的日子里,阿拉善的网络发展平台会更广。

打造个人微商创业平台

缩短美食与吃货的距离

1993年出生的巴彦浩特居民陈雪莲一直有个创业梦,她了解到不少外地朋友对阿拉善的牛肉干、驼肉干等零食很好奇,于是她研究考察了不少阿拉善特产,与巴彦浩特一家特产店进行合作,开微店销售美食。

“起初心里没底,老担心商品卖不出去,记得接到第一个订单时特别激动,货发出去后还得到了客户的好评。”陈雪莲说,通过微信平台将阿拉善美食送往全国各地的“吃货”手中,不仅挣钱还有一种成就感。据陈雪莲介绍,2017年前,正值年货囤积之时,她的店里羊奶、驼奶、牛肉干、牛蹄筋等特产卖了4万多元,这也为她坚持创业奠定了信心。

在赚到第一桶金后,陈雪莲不断丰富土特产的品种时也推出一系列团购商品,并将台湾奶茶、湖北潜江的小龙虾、银川辣乎乎干料等全国各地美食销售给阿拉善人。“就拿辣乎乎汤料来说,我的合作伙伴就试吃了多种,最后推荐了银川怀远市场‘麻辣屋’的辣乎乎。团购一开,便受到了广大微友们的喜爱。团购走的是量,十几天卖出去300多袋,而随着我的生意不断扩大,我的微信好友也由原来的几百人发展至现在的1400多人,其中外地微信好友就有600多人。”陈雪莲说,仅仅通过一部手机,一个电商平台,便缩短了“吃货们”享受美食的空间距离。她告诉记者,她将继续做好阿拉善特产与外地“吃货们”之间的纽带,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阿拉善,爱上阿拉善美食,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张雨婷

自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30年的时间彻底颠覆了居民的生活,就连阿拉善也不例外。随着2017年“双十一”过后,天猫、京东等各大平台几千亿的销量,让这辆电商快车成了阿拉善创业者的顺风车,而由互联网延伸完善的电子商务正在形成新格局。

多家本土企业进驻网店

阿拉善羊肉秒变“网红”

登录苏宁易购、京东、淘宝等网站,点击阿拉善特色馆,精心设计的主页映入眼帘,展示着包括农副产品、酒类、副食、本地特产等80余种。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阿拉善特色馆四天的交易额达到31.72万元,“网红”是阿拉善本地牧区羊肉,销售20余吨。

销量额飘红的同时,阿拉善特色馆经营负责人杨学林却异常冷静,他知道这是阿拉善电商被众多网络买家认可的开始。从3年前成交的第一笔订单8000元至今,现年交易额可达2700万元。如今,杨学林的电商飞速发展,进驻的阿拉善中小型企业也不断壮大。可谈起创业初期,杨学林说,他的电商路并不顺利。

2013年,杨学林通过多方考察,着手筹备起他的电子商务公司,2014年正式运营。为了打出一条适合阿拉善产品的电商路,杨学林走遍阿拉善各个本土企业,说服企业负责人加入他的电商。“最初,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人们对于电商的认知度不高,普遍不接纳这个新兴事物。”谈起创业初的困境,杨学林至今记忆犹新,“在内蒙古其他盟市,电商销售早就流行了,可阿拉善欠缺完善的电商平台,因此我一直想经营属于自己家乡的电商。”杨学林说。

在公司上线的第二个星期,福建泉州的一位网友拍下五公斤黑枸杞,这笔订单的成功交易成为公司第一桶金,交易8000余元,对杨学林、对加入平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信心”订单。自此,在他的经营下,公司交易额不断刷新着记录,许多本地企业看到电商销售平台的优势纷纷主动加入,队伍的壮大让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时至今日已有27家本地中小型企业将商品挂上网络。

“电商销售较之传统贩售方式来说具有经济效益高、运营成本低、商品信息扩散快等优势,它的受众面广,面向的是全国乃至国外的商品市场。我们进行线上打品牌线下促销售的方式,将本地加工商品向全国推广。”杨学林说。

电商流行

网购更流行

“现在,网购已经成为我们购物的首要选择之一。”巴彦浩特居民李辉说,不仅是身边的年轻人,包括长辈们也渐渐接受和学习如何网上购物。“本地有的产品网上能买到,本地没有的产品网上还能买到,价格也便宜,我想这就是网购的魅力吧。”同爱购物的沈雅婧说,以前网上买东经常被爸妈数落,现在则是爸妈在网上购物的消费比她多多了。

不仅是阿拉善人逐渐爱上网络消费,据两大电商平台统计:“双十一”当天,天猫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创下历史新高;京东全球好物节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24时累计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记者又从淘宝、京东两大电商平台搜索“阿拉善特产”看见,苁蓉、奇石、牛肉干销量最火,其他特产次之,但销量不低,网店更是达到百余家。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除了给居民带来方便,更多的让创业者们有了挣钱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企事业单位的固定岗位。尤其这两年的阿拉善,逐渐融入了先进的网络发展,已经有部分商家开始对电子商务摸索前进,相信未来的日子里,阿拉善的网络发展平台会更广。

打造个人微商创业平台

缩短美食与吃货的距离

1993年出生的巴彦浩特居民陈雪莲一直有个创业梦,她了解到不少外地朋友对阿拉善的牛肉干、驼肉干等零食很好奇,于是她研究考察了不少阿拉善特产,与巴彦浩特一家特产店进行合作,开微店销售美食。

“起初心里没底,老担心商品卖不出去,记得接到第一个订单时特别激动,货发出去后还得到了客户的好评。”陈雪莲说,通过微信平台将阿拉善美食送往全国各地的“吃货”手中,不仅挣钱还有一种成就感。据陈雪莲介绍,2017年前,正值年货囤积之时,她的店里羊奶、驼奶、牛肉干、牛蹄筋等特产卖了4万多元,这也为她坚持创业奠定了信心。

在赚到第一桶金后,陈雪莲不断丰富土特产的品种时也推出一系列团购商品,并将台湾奶茶、湖北潜江的小龙虾、银川辣乎乎干料等全国各地美食销售给阿拉善人。“就拿辣乎乎汤料来说,我的合作伙伴就试吃了多种,最后推荐了银川怀远市场‘麻辣屋’的辣乎乎。团购一开,便受到了广大微友们的喜爱。团购走的是量,十几天卖出去300多袋,而随着我的生意不断扩大,我的微信好友也由原来的几百人发展至现在的1400多人,其中外地微信好友就有600多人。”陈雪莲说,仅仅通过一部手机,一个电商平台,便缩短了“吃货们”享受美食的空间距离。她告诉记者,她将继续做好阿拉善特产与外地“吃货们”之间的纽带,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阿拉善,爱上阿拉善美食,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不断努力。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