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北重四中教师刘嗣东献血18年救助236人

2017-11-28 22:10 正北方网  

11月,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公布,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责公司第四中学教师(以下简称“北重四中”)刘嗣东榜上有名。今年50岁的刘嗣东18年献血129次,救助了236人。他的献血总量相当于15个人的身体血液总和。他被人们称为“献血狂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包头市涌现出一批义务献血的人……

从献血到捐献血小板

“当我得知自己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泪如雨下,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我的认可,我是喜极而涕!”11月27日,刘嗣东见到记者时激动地说。记者在北重四中的会议室里看到,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献血证和奖杯。

1999年,一个患白血病的13岁小姑娘因一位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而重获新生的故事感动了刘嗣东。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白血病患者,开始义务献血,并想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刘嗣东说:“每当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慢慢凋零的时候,那种难过是无以言表的,我就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

2003年3月底,刘嗣东得知包头市一名患白血病的女孩急需大家捐献骨髓挽救生命的消息后,他立即和一位朋友前往这个女孩家。没有头发、身体极度虚弱……当刘嗣东见到了这个年仅25岁的女孩时,他的心隐隐作痛。他决定捐献骨髓挽救这个女孩的生命。当家人得知刘嗣东要捐骨髓后,都持反对意见,但是刘嗣东坚持自己的想法。随后,刘嗣东联系了这个女孩的主治医生,咨询捐献骨髓的相关事宜。医生告诉他,捐献骨髓需要经过配型等程序,内蒙古还不具备配型的条件。由于条件所限,刘嗣东捐献骨髓的想法没能实现,但是他一有时间就去医院看望女孩,给她买喜欢吃的零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关心去温暖患者。在刘嗣东的关心帮助下,这个女孩竟然康复出院了。

2003年11月,刘嗣东去北京旅游时,在王府井大街的一辆采血车上捐献了6毫升血样,申请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这么多年过去了,却始终没能配型成功过,但是他时刻准备着,他相信总有骨髓适配的那一天。

刘嗣东告诉记者,他还打算向白血病的患者捐献血小板。捐献血小板与献血有着本质的不同,血小板采集机将全血采集之后,经过筛选和分离,留下血小板让其他血液再回到体内,过程需要1.5小时左右。由于捐献血小板对身体伤害小、恢复周期短,刘嗣东觉得这更有利于他更快、更多地去献血。许多人并不理解刘嗣东,有的说他是疯子。刘嗣东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总觉得还有人在等着我去帮助。”

刘嗣东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次捐献的质量,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锻炼身体。

胳膊上布满针眼

这些年,刘嗣东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血站,光是献血证就攒了厚厚的几大摞,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献血记录:包头100次、呼和浩特3次、北京3次、廊坊2次、上海2次、青海1次、山东1次、鄂尔多斯1次……

十几年下来,刘嗣东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一座城市,他必去的地方就是当地的血液中心。现在,刘嗣东的两条胳膊上布满了针刺留下的痕迹。献血一次最少要挨2针,化验1针、采集1针,有时候一次不成功还得多挨2针。

刘嗣东说:“我是个见针就怕的人,直到现在每次献血我都要紧闭双眼,但是一想到我的血可以挽救一个个患者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孩子们,我就觉得值!”在接触白血病患者这些年来,刘嗣东发现有不少白血病患者是14岁以下的儿童,这样的患者治愈率极高,几乎高达80%。但是治愈白血病需要匹配的骨髓和高额的治疗费。在匹配的骨髓找到之前,血小板就成为了延长他们生命的“稻草”。

刘嗣东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目睹了很多白血病患者的离去,有时他前一天刚给献完血小板,第二天再去医院看望时,已是阴阳两隔。有一次,他和上海献血百次的志愿者洪军英大姐交流。洪军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在上海有一个24岁的白血病患者,家里为他花费100多万元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因这个患者病情需要再输入血小板,由于当时上海血小板供应十分紧张,这名患者等了好几天都没等上,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完这个故事后,刘嗣东哭着对洪军英说:“大姐,如果再有这样的病人,您和我说,我会坐着飞机过来为他捐献血小板。”通过这件事情,刘嗣东更加坚定了要把捐献血小板志愿工作一直做下去的决心。

从1999年至今的18年里,刘嗣东捐献全血9次2000毫升、机采血小板120次227个治疗量,其中,在包头捐献105次198个治疗量,在外地捐献15次29个治疗量。他献出的血液救助了236人。

2010年,国家规定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由以前的28天改为14天,内蒙古地区依旧执行28天献一次的标准。他利用这个时间差,每次去外地都会计算距离上次献血小板时间是否满14天,如果够了,就到当地的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回到包头后,他依旧算时间,够14天就献。他每次献血小板都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当工作人员把采血针扎到他胳膊上后,他就翻开手机看日历,计算下次献血小板的时间。

组建包头爱心小团体

其实,许多白血病患者需要的主要是血小板。捐献次数多了,刘嗣东意识到,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患者的需求。于是,他号召身边更多的人加入血小板捐献者的队伍。2004年,刘嗣东组建了内蒙古唯一一个给血液病患者提供帮助的民间公益组织——“包头爱心小团体”。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已经有3000多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们还经常在网上白血病患者论坛、贴吧分享治愈白血病的经验,以期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得到帮助。在他的影响下,他身边很多同事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志愿者,就连他的女儿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上大学期间经常献血。

2012年9月的一个晚上,刘嗣东收到一条网友转来的消息:“尊敬的好心人,我妹妹张美玉,1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兴安盟盟医院接受诊治……昨天病情突然恶化,出血不止,急需B型血小板,恳请您帮忙!”刘嗣东随即联系家在乌兰浩特市的队友佟良玉,佟良玉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往血站,成功为张美玉捐献了血小板。当年10月1日到12月1日两个月的时间里,佟良玉为张美玉先后捐献过两次血小板。因当地医疗资源有限,12月2日,张美玉转院去河北燕郊接受治疗。

2013年1月14日,张美玉的妈妈再次给刘嗣东打来电话,说孩子急需血小板,而当地血小板资源十分紧张。刘嗣东把张美玉急需血小板的消息告诉队员后,大家争先报名,最后有7名队员愿意与刘嗣东自费前往河北。同年1月18日下午,刘嗣东一行8人坐火车前往河北燕郊,于第二天下午到达医院。1月20日上午,刘嗣东和7名队员来到血站,经检验有4人成功为张美玉捐献了7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同时,刘嗣东还积极与当地血站、志愿者沟通,确保张美玉今后能够使用血小板。回到包头后,刘嗣东又组织大家为张美玉捐款。1月25日,张美玉的姐姐顺利为张美玉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目前,张美玉已经完全康复。

刘嗣东的工资收入不高,他的妻子是一名工人,收入也不多。他们的孩子上大学花去了很大一笔钱。尽管如此,自2003年以来,刘嗣东先后为白血病患者募集善款近百万元,个人累计捐款4万多元。刘嗣东的妻子曾经不理解他,后来妻子也明白了,她对刘嗣东说:“你这个人就不是属于家庭的,而是属于社会的。”

刘嗣东对记者说:“我知道有人说我是疯子,但每当想到血液流进患者的身体,他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快乐。”

这些年,刘嗣东先后被评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包头市首届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包头市最美教师;连续4次被评为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自治区杰出青年志愿者;多次被共青团包头市委员会、包头市中心血站、包头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面对荣誉,刘嗣东说:“我觉得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快乐自己。”(稿源:正北方网融媒体)

责任编辑:牟野

11月,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公布,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责公司第四中学教师(以下简称“北重四中”)刘嗣东榜上有名。今年50岁的刘嗣东18年献血129次,救助了236人。他的献血总量相当于15个人的身体血液总和。他被人们称为“献血狂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包头市涌现出一批义务献血的人……

从献血到捐献血小板

“当我得知自己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泪如雨下,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我的认可,我是喜极而涕!”11月27日,刘嗣东见到记者时激动地说。记者在北重四中的会议室里看到,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献血证和奖杯。

1999年,一个患白血病的13岁小姑娘因一位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而重获新生的故事感动了刘嗣东。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白血病患者,开始义务献血,并想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刘嗣东说:“每当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慢慢凋零的时候,那种难过是无以言表的,我就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

2003年3月底,刘嗣东得知包头市一名患白血病的女孩急需大家捐献骨髓挽救生命的消息后,他立即和一位朋友前往这个女孩家。没有头发、身体极度虚弱……当刘嗣东见到了这个年仅25岁的女孩时,他的心隐隐作痛。他决定捐献骨髓挽救这个女孩的生命。当家人得知刘嗣东要捐骨髓后,都持反对意见,但是刘嗣东坚持自己的想法。随后,刘嗣东联系了这个女孩的主治医生,咨询捐献骨髓的相关事宜。医生告诉他,捐献骨髓需要经过配型等程序,内蒙古还不具备配型的条件。由于条件所限,刘嗣东捐献骨髓的想法没能实现,但是他一有时间就去医院看望女孩,给她买喜欢吃的零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关心去温暖患者。在刘嗣东的关心帮助下,这个女孩竟然康复出院了。

2003年11月,刘嗣东去北京旅游时,在王府井大街的一辆采血车上捐献了6毫升血样,申请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这么多年过去了,却始终没能配型成功过,但是他时刻准备着,他相信总有骨髓适配的那一天。

刘嗣东告诉记者,他还打算向白血病的患者捐献血小板。捐献血小板与献血有着本质的不同,血小板采集机将全血采集之后,经过筛选和分离,留下血小板让其他血液再回到体内,过程需要1.5小时左右。由于捐献血小板对身体伤害小、恢复周期短,刘嗣东觉得这更有利于他更快、更多地去献血。许多人并不理解刘嗣东,有的说他是疯子。刘嗣东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总觉得还有人在等着我去帮助。”

刘嗣东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每次捐献的质量,多年来他一直坚持锻炼身体。

胳膊上布满针眼

这些年,刘嗣东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血站,光是献血证就攒了厚厚的几大摞,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献血记录:包头100次、呼和浩特3次、北京3次、廊坊2次、上海2次、青海1次、山东1次、鄂尔多斯1次……

十几年下来,刘嗣东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一座城市,他必去的地方就是当地的血液中心。现在,刘嗣东的两条胳膊上布满了针刺留下的痕迹。献血一次最少要挨2针,化验1针、采集1针,有时候一次不成功还得多挨2针。

刘嗣东说:“我是个见针就怕的人,直到现在每次献血我都要紧闭双眼,但是一想到我的血可以挽救一个个患者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孩子们,我就觉得值!”在接触白血病患者这些年来,刘嗣东发现有不少白血病患者是14岁以下的儿童,这样的患者治愈率极高,几乎高达80%。但是治愈白血病需要匹配的骨髓和高额的治疗费。在匹配的骨髓找到之前,血小板就成为了延长他们生命的“稻草”。

刘嗣东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目睹了很多白血病患者的离去,有时他前一天刚给献完血小板,第二天再去医院看望时,已是阴阳两隔。有一次,他和上海献血百次的志愿者洪军英大姐交流。洪军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在上海有一个24岁的白血病患者,家里为他花费100多万元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因这个患者病情需要再输入血小板,由于当时上海血小板供应十分紧张,这名患者等了好几天都没等上,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完这个故事后,刘嗣东哭着对洪军英说:“大姐,如果再有这样的病人,您和我说,我会坐着飞机过来为他捐献血小板。”通过这件事情,刘嗣东更加坚定了要把捐献血小板志愿工作一直做下去的决心。

从1999年至今的18年里,刘嗣东捐献全血9次2000毫升、机采血小板120次227个治疗量,其中,在包头捐献105次198个治疗量,在外地捐献15次29个治疗量。他献出的血液救助了236人。

2010年,国家规定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由以前的28天改为14天,内蒙古地区依旧执行28天献一次的标准。他利用这个时间差,每次去外地都会计算距离上次献血小板时间是否满14天,如果够了,就到当地的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回到包头后,他依旧算时间,够14天就献。他每次献血小板都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当工作人员把采血针扎到他胳膊上后,他就翻开手机看日历,计算下次献血小板的时间。

组建包头爱心小团体

其实,许多白血病患者需要的主要是血小板。捐献次数多了,刘嗣东意识到,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患者的需求。于是,他号召身边更多的人加入血小板捐献者的队伍。2004年,刘嗣东组建了内蒙古唯一一个给血液病患者提供帮助的民间公益组织——“包头爱心小团体”。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已经有3000多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们还经常在网上白血病患者论坛、贴吧分享治愈白血病的经验,以期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得到帮助。在他的影响下,他身边很多同事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志愿者,就连他的女儿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上大学期间经常献血。

2012年9月的一个晚上,刘嗣东收到一条网友转来的消息:“尊敬的好心人,我妹妹张美玉,1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兴安盟盟医院接受诊治……昨天病情突然恶化,出血不止,急需B型血小板,恳请您帮忙!”刘嗣东随即联系家在乌兰浩特市的队友佟良玉,佟良玉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往血站,成功为张美玉捐献了血小板。当年10月1日到12月1日两个月的时间里,佟良玉为张美玉先后捐献过两次血小板。因当地医疗资源有限,12月2日,张美玉转院去河北燕郊接受治疗。

2013年1月14日,张美玉的妈妈再次给刘嗣东打来电话,说孩子急需血小板,而当地血小板资源十分紧张。刘嗣东把张美玉急需血小板的消息告诉队员后,大家争先报名,最后有7名队员愿意与刘嗣东自费前往河北。同年1月18日下午,刘嗣东一行8人坐火车前往河北燕郊,于第二天下午到达医院。1月20日上午,刘嗣东和7名队员来到血站,经检验有4人成功为张美玉捐献了7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同时,刘嗣东还积极与当地血站、志愿者沟通,确保张美玉今后能够使用血小板。回到包头后,刘嗣东又组织大家为张美玉捐款。1月25日,张美玉的姐姐顺利为张美玉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目前,张美玉已经完全康复。

刘嗣东的工资收入不高,他的妻子是一名工人,收入也不多。他们的孩子上大学花去了很大一笔钱。尽管如此,自2003年以来,刘嗣东先后为白血病患者募集善款近百万元,个人累计捐款4万多元。刘嗣东的妻子曾经不理解他,后来妻子也明白了,她对刘嗣东说:“你这个人就不是属于家庭的,而是属于社会的。”

刘嗣东对记者说:“我知道有人说我是疯子,但每当想到血液流进患者的身体,他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快乐。”

这些年,刘嗣东先后被评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包头市首届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包头市最美教师;连续4次被评为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自治区杰出青年志愿者;多次被共青团包头市委员会、包头市中心血站、包头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面对荣誉,刘嗣东说:“我觉得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快乐自己。”(稿源:正北方网融媒体)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