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贫困户发展产业“不差钱”

2017-12-13 08:12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   胡日查 高敏娜

东北的冬天,天黑得早。12月10日16时许,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村民何喜明,趁天还没黑,顶着刺骨寒风清扫完棚圈,给10多头膘肥体壮的‘宝贝牛’喂上饲料。

这时,西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宏岩,手提一摞资料,踏着厚厚的积雪,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直接走进了棚圈内。“你们家肉牛养殖成功啦,只要肯付出辛苦,明年政府还会给予产业扶持资金,发放金融富农贷款。”

听了这番话,何喜明放下手里的活,咧开嘴笑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贫困户赶上了好时代,政府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扶持发展产业,让我们摆脱贫穷,过上了好日子!”

坐在烧得暖乎乎的火炕上,刘宏岩和何喜明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刘宏岩说:“要真脱贫,一要靠党的好政策,二得靠自己甩开膀子加油干。”何喜明点点头表示:“现在,有政府的好政策扶持,加上稳定的脱贫产业,我们肯定能同步达小康!”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给何喜明留下深刻印象。如今他们一家人,在党的好政策下享受着“弱有所扶”的温暖关怀。

何喜明拿起刘宏岩带来的入户调查表,指着收入来源一页,感慨万千:“过去我们一家收入只靠几亩薄田种植马玲薯,使出浑身的劲儿,好年景时仅能解决温饱。赶上旱灾之年,本儿都挣不回来。想发展养殖业,手上没钱,贷款无门,说白了就是‘差钱’啊!”

“这两年牛价一直稳增不降,看着别人发‘牛财’,心里那个痒痒啊!手里没有资金,只有羡慕的份儿!多亏今年市里给贫困户发放的3万元产业发展借款,让我有能力一下子买了4头牛,现在家里的牛已经发展到11头了,都成一个小牛群了。”何喜明一脸满足地说,现在我们贫困户发展产业也“不差钱”了!

坐在一旁的何喜明媳妇金小红接过话茬说:“今年开春,卖了3只牛犊,收入1万多,夏季打工还挣了9000多元,再加上低保,今年收入差不多有4万元。另外,孩子上学也不用愁,有教育扶贫资金资助。”

“现在不缺吃来不缺穿了,只要多付出辛苦,养好‘致富牛’,日子只能越来越好。明年,我们还想利用产业发展借款和金融富农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做大肉牛产业,争取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脱贫后的何喜明夫妇开始盘算同步小康的规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唠得正热烈时,来串门的边德荣老人脱鞋上炕,也参与到谈话中:“我家今年培育的白桦树苗也成功啦,10月份就见到了效益。阿尔山林业局订单回收,一棵卖到7毛钱,卖了一万棵苗,挣了7000块钱。把政府发放的5万元金融富农贷款入股到友邦超市,一年能分红4000元。利用政府产业借款,盖了猪圈,养了两头老母猪,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今年以来,阿尔山市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围绕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发放产业发展借款和投放金融富民贷款,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力争让全市582户13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刘宏岩告诉记者,阿尔山市发放的产业发展借款和金融富农贷款,空前激发了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产业热情,像边德荣和何喜明两家一样,依靠产业发展借款和金融富农贷款,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贫困户在西囗村越来越多。

“甩掉贫穷,仅靠农民自身努力难以去根,单靠政府输血救济也只是解决燃眉之急。必须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把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转化为贫困户的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刘宏岩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激发扶贫对象的内在动力,就是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愿望,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

过去,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最苦恼是手里没钱,贷款无门。今年,阿尔山市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入手,创新产业奖补机制,整合各类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涉牧资金3600万元,以“先建后借、建成奖补”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和奖励资金,每户最高可享受配比3万元的产业借款,同时对利用引导资金实现产业良好发展的贫困户,给予每户借款资金20%,分3年奖励给贫困户,每户最高可达6000元。目前,全市已发放产业发展借款资金1763万元,发展种植业155户、养殖业188户、个体工商户39户。

“农民贷款不再难,发展生产不差钱。”在投放金融富民贷款时,阿尔山市通过降低门槛、政策倾斜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协调贷款,让贫困户深切体验到了“发展生产不差钱”的可喜变化。目前,已累计发放分红贷款1747万元,3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分红收益139.76万元。

责任编辑:张雨婷

东北的冬天,天黑得早。12月10日16时许,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村民何喜明,趁天还没黑,顶着刺骨寒风清扫完棚圈,给10多头膘肥体壮的‘宝贝牛’喂上饲料。

这时,西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宏岩,手提一摞资料,踏着厚厚的积雪,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直接走进了棚圈内。“你们家肉牛养殖成功啦,只要肯付出辛苦,明年政府还会给予产业扶持资金,发放金融富农贷款。”

听了这番话,何喜明放下手里的活,咧开嘴笑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贫困户赶上了好时代,政府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扶持发展产业,让我们摆脱贫穷,过上了好日子!”

坐在烧得暖乎乎的火炕上,刘宏岩和何喜明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刘宏岩说:“要真脱贫,一要靠党的好政策,二得靠自己甩开膀子加油干。”何喜明点点头表示:“现在,有政府的好政策扶持,加上稳定的脱贫产业,我们肯定能同步达小康!”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给何喜明留下深刻印象。如今他们一家人,在党的好政策下享受着“弱有所扶”的温暖关怀。

何喜明拿起刘宏岩带来的入户调查表,指着收入来源一页,感慨万千:“过去我们一家收入只靠几亩薄田种植马玲薯,使出浑身的劲儿,好年景时仅能解决温饱。赶上旱灾之年,本儿都挣不回来。想发展养殖业,手上没钱,贷款无门,说白了就是‘差钱’啊!”

“这两年牛价一直稳增不降,看着别人发‘牛财’,心里那个痒痒啊!手里没有资金,只有羡慕的份儿!多亏今年市里给贫困户发放的3万元产业发展借款,让我有能力一下子买了4头牛,现在家里的牛已经发展到11头了,都成一个小牛群了。”何喜明一脸满足地说,现在我们贫困户发展产业也“不差钱”了!

坐在一旁的何喜明媳妇金小红接过话茬说:“今年开春,卖了3只牛犊,收入1万多,夏季打工还挣了9000多元,再加上低保,今年收入差不多有4万元。另外,孩子上学也不用愁,有教育扶贫资金资助。”

“现在不缺吃来不缺穿了,只要多付出辛苦,养好‘致富牛’,日子只能越来越好。明年,我们还想利用产业发展借款和金融富农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做大肉牛产业,争取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脱贫后的何喜明夫妇开始盘算同步小康的规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唠得正热烈时,来串门的边德荣老人脱鞋上炕,也参与到谈话中:“我家今年培育的白桦树苗也成功啦,10月份就见到了效益。阿尔山林业局订单回收,一棵卖到7毛钱,卖了一万棵苗,挣了7000块钱。把政府发放的5万元金融富农贷款入股到友邦超市,一年能分红4000元。利用政府产业借款,盖了猪圈,养了两头老母猪,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今年以来,阿尔山市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围绕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发放产业发展借款和投放金融富民贷款,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力争让全市582户13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刘宏岩告诉记者,阿尔山市发放的产业发展借款和金融富农贷款,空前激发了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产业热情,像边德荣和何喜明两家一样,依靠产业发展借款和金融富农贷款,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贫困户在西囗村越来越多。

“甩掉贫穷,仅靠农民自身努力难以去根,单靠政府输血救济也只是解决燃眉之急。必须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把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转化为贫困户的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刘宏岩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激发扶贫对象的内在动力,就是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愿望,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

过去,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最苦恼是手里没钱,贷款无门。今年,阿尔山市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入手,创新产业奖补机制,整合各类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涉牧资金3600万元,以“先建后借、建成奖补”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和奖励资金,每户最高可享受配比3万元的产业借款,同时对利用引导资金实现产业良好发展的贫困户,给予每户借款资金20%,分3年奖励给贫困户,每户最高可达6000元。目前,全市已发放产业发展借款资金1763万元,发展种植业155户、养殖业188户、个体工商户39户。

“农民贷款不再难,发展生产不差钱。”在投放金融富民贷款时,阿尔山市通过降低门槛、政策倾斜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协调贷款,让贫困户深切体验到了“发展生产不差钱”的可喜变化。目前,已累计发放分红贷款1747万元,3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分红收益139.76万元。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