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站在更高起点绘就改革这张图

2017-12-21 09:53 呼伦贝尔日报   张塔娜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7年是中国迈向新时代的起点,这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满载收获的2017年即将结束,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本报一版从今天起推出大型记者调查《年终特稿——回望2017》专栏,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式盘点,充分展示一年来我市在深化改革、全域旅游、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民生改善等方面开创的新举措,诠释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编者按: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从年初到年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群团改革,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呼伦贝尔智慧党建云平台”率先上线……改革一刻也没停步,改革一步也没放松。

改革,如中流击水,不进则退。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多维度审视改革,从新高度看待改革,推动各领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决策部署,共出台708项改革举措。2017年确定改革任务86项,截至目前,形成改革成果百余项,各领域改革成效斐然。

谋篇布局,精准施策

做好改革顶层设计

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在新起点、新挑战、新任务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标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改革部署,刀刃向内,深刻剖析,精准施策,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制约呼伦贝尔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出台《呼伦贝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和《2017年呼伦贝尔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分解清单》。为切实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升改革方案的质量,制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方案“一提五审”评估论证办法(试行)》,对重点改革方案实行“部门提出、社会评审、专家评审、专项小组评审、改革办评审、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推动各领域改革升级。

民主法治领域,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推进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工作。

文化体制领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领域,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我市扎兰屯等9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旗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

司法和社会体制领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以及规范行政、民事、刑事二审案件简化程序;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已落实财政资金118万元,社会筹集资金40万元。

纪律检查领域,完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已完成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成立了纪检组长协作组;加强巡察体系建设,已建立市、旗市区两级巡察机构。

党的建设领域,健全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工作操作规程;创新发展壮大嘎查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创新机制,激发动能

改革更加深入肌理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只有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和“牛鼻子”,方子才能用对地方,改革才能深入肌理。

我市推进“多证合一”登记改革,证照办理时间压缩至改革前的1/19,群众和企业不再为一纸证书所困扰。出台了《呼伦贝尔市本级行政许可证明清单》,共梳理出84项行政许可证明事项;全面完成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建成市和旗市区一体化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以“减证”带动“简政”,以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

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上加大马力,为企业发展破除融资壁垒。出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呼伦贝尔市与旗市区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调整完善市与旗市区“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分配比例;有效推进国地税联合网厅建设和联合办税示范区建设。

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继续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成立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捋顺了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预计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22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和对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达到10%。制定《呼伦贝尔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前三季度,旅游业总收入522.2亿元,增长14.3%。1-8月,电商线上交易额完成9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增长18.6%,总量居全区首位。全市“多证合一”登记企业已达2386户,受理企业简易注销399户。进出境中欧班列978列,增长18.3%。

以人为本,直击痛点

改革增强百姓获得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直以来,我市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痛点出发,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让老百姓共享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百姓腰包鼓起来——落实农村牧区草场确权、流转、承包,土地草场抵押担保、集体林权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出台《关于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培育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种植和养殖基地规模;各地积极创新融资机制,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66家,其中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83家,占总数的50%。

社会保障网密起来——巩固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牧区人口合理有序平稳转移;健全进城落户农牧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完成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并引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商业保险补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推动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这一年,一项项立得住、含金量高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条条革故鼎新、提质增效的举措不断落实,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成绩可圈可点,改革更须走向纵深。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部署了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改革的担子越挑越重,改革的步伐越来越紧。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条路上,我市将站在更高起点绘就改革这张图,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永不停步。

责任编辑:张雨婷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7年是中国迈向新时代的起点,这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满载收获的2017年即将结束,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本报一版从今天起推出大型记者调查《年终特稿——回望2017》专栏,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式盘点,充分展示一年来我市在深化改革、全域旅游、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民生改善等方面开创的新举措,诠释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编者按: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从年初到年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群团改革,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呼伦贝尔智慧党建云平台”率先上线……改革一刻也没停步,改革一步也没放松。

改革,如中流击水,不进则退。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多维度审视改革,从新高度看待改革,推动各领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决策部署,共出台708项改革举措。2017年确定改革任务86项,截至目前,形成改革成果百余项,各领域改革成效斐然。

谋篇布局,精准施策

做好改革顶层设计

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在新起点、新挑战、新任务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标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改革部署,刀刃向内,深刻剖析,精准施策,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制约呼伦贝尔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出台《呼伦贝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和《2017年呼伦贝尔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分解清单》。为切实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升改革方案的质量,制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方案“一提五审”评估论证办法(试行)》,对重点改革方案实行“部门提出、社会评审、专家评审、专项小组评审、改革办评审、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推动各领域改革升级。

民主法治领域,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推进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工作。

文化体制领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领域,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我市扎兰屯等9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旗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

司法和社会体制领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以及规范行政、民事、刑事二审案件简化程序;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已落实财政资金118万元,社会筹集资金40万元。

纪律检查领域,完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已完成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成立了纪检组长协作组;加强巡察体系建设,已建立市、旗市区两级巡察机构。

党的建设领域,健全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工作操作规程;创新发展壮大嘎查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创新机制,激发动能

改革更加深入肌理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只有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和“牛鼻子”,方子才能用对地方,改革才能深入肌理。

我市推进“多证合一”登记改革,证照办理时间压缩至改革前的1/19,群众和企业不再为一纸证书所困扰。出台了《呼伦贝尔市本级行政许可证明清单》,共梳理出84项行政许可证明事项;全面完成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建成市和旗市区一体化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以“减证”带动“简政”,以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

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上加大马力,为企业发展破除融资壁垒。出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呼伦贝尔市与旗市区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调整完善市与旗市区“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分配比例;有效推进国地税联合网厅建设和联合办税示范区建设。

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继续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成立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捋顺了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预计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22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和对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达到10%。制定《呼伦贝尔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前三季度,旅游业总收入522.2亿元,增长14.3%。1-8月,电商线上交易额完成9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增长18.6%,总量居全区首位。全市“多证合一”登记企业已达2386户,受理企业简易注销399户。进出境中欧班列978列,增长18.3%。

以人为本,直击痛点

改革增强百姓获得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直以来,我市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痛点出发,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让老百姓共享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百姓腰包鼓起来——落实农村牧区草场确权、流转、承包,土地草场抵押担保、集体林权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出台《关于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培育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种植和养殖基地规模;各地积极创新融资机制,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66家,其中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83家,占总数的50%。

社会保障网密起来——巩固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牧区人口合理有序平稳转移;健全进城落户农牧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完成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并引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商业保险补充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推动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这一年,一项项立得住、含金量高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条条革故鼎新、提质增效的举措不断落实,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成绩可圈可点,改革更须走向纵深。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部署了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改革的担子越挑越重,改革的步伐越来越紧。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条路上,我市将站在更高起点绘就改革这张图,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永不停步。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