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召牌楼那些故事

2018-03-16 10:13 内蒙古旅游报   李蒙

小召,又名崇福寺,因为两次失火只剩下了一座牌楼,又因为传说的不断演变,让这仅剩下的牌楼充满了神秘。这些传说似真似假,似有若无,留给人们无限品味的空间。

因历史而厚重

在呼和浩特市小召小学的南边,有一处三角形的花园,花园里除了花草,最显眼的就是那个有300多年历史的牌楼。古色古香的牌楼透着一种神秘感,让人不禁遐想这牌楼下发生的故事。它静静地矗立于此,静静地看着世间繁华,也静静地守候孤独,等着人们发掘它的故事。

一位名叫秀川的老人说,他曾经因为职务之便,采访过小召的一个老喇嘛。“这个老喇嘛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60岁了,叫王庆,蒙古族,身材魁梧,他在小召三道巷子居住,我还去过他家。后来,城市改造,他又搬到了新城西街,我又去了他家一次。王庆专门研究呼和浩特市的历史,我有很多不懂的东西,直接去他家请教。而且,王庆天天在小召工作,特别了解小召,附近的街道以及街道名字的历史渊源等等,都知道一些。”

王庆告诉秀川,清朝时期,康熙征讨噶尔丹,来呼和浩特市调整军事布局就住在小召内,当时蒙古各部的王爷、福晋、王公贵族以及上流人士听说康熙住在小召后,都赶着牛羊、骆驼,来到小召门前,等待康熙的召见。当时来的人特别多,小召前的空地上都是那些王爷、随从以及康熙的侍卫,王公贵族就在外面一直排着,等待着皇帝的接见,占了半条街。

因火神而红火

因大火的吞噬,小召已经无法复原,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听秀川老人说,曾经的小召很红火,出了召门,东西路是圪料街,南北街是小召半道街,半道街上都是做买卖的商户。召门前有两个石狮子,石狮子前面是牌楼,牌楼威武、壮观,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是半道街,所以街道并不长,并且因小召而存在,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小召前的古牌楼,随着时间的流逝,牌楼还在,但街道却消失了。我们无法确定它原来的走向,只能确定它大概的方向。

每年到了正月二十五这一天,北起三道巷口,南到南口,从东到西拉起一根长绳,上面挂上了各种烟火,有猴子尿尿、鹅下蛋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火神,并且只有在半道街上才有这些活动。“我还记得小时候,还没等天黑,我们就跑到这里看各种形状的烟火。可爱的猴子,还有大青蛙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那时候,我们忘了这是烟火,把它当作花灯来观赏。一到晚上,这些烟火逐个燃放起来,更漂亮了。猴子尿尿,开始的时候,是点着一个炮捻子,猴子从上到下开始亮,直至最后烟火喷出来,就像猴子在尿尿,真是有趣极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就跳着喊起来,猴子尿尿了,猴子尿尿了。”秀川老人边回忆边描述着,仿佛那烟火就在眼前,意犹未尽。

“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小召牌楼前放烟火,烟火特别大,是压轴戏。高高的烟火呈现一个圆柱状,周围用铁栅栏包着,两只起火点燃以后,圆柱形状的烟火一起放射出来,朝着四面八方喷。有观看烟火经历的人们这时候是不会站在烟火周围的,火苗子朝着人们就射过来了。人们四处逃窜,但是即使这样,人们还是每年过来看,站在很远处,或者站在附近的房子上。第二天,打扫卫生的人们能捡一箩头鞋子,都是头天晚上人们看烟火挤丢的,有些人第二天清早过来找鞋子。”这些事情让秀川老人难以忘怀,曾经发生的细节老人直到今天都能清晰地讲述出来。

因牌楼而喧闹

记得当时的道街两边充满叫卖声,因为街道的消失,这些喧嚣的声音也随着消失了。因为小召付之一炬,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牌楼印证着曾经的历史。

“就在这个300多年的古牌楼下面有一个类似广场的空地,空地上满满的都是人,男的女的大多是中年样貌,他们带着沧桑的面孔穿着厚重的衣服在广场中央叫卖。货物就是自家菜地里种的蔬菜,用一个简易的铁架子架着木板,一个接着一个把空地围成一个圈。这些自成一格的货架上面排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红的红,绿的绿,都新鲜艳丽,用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过路行人。”50多岁的张女士讲述着牌楼下面的故事。

如今,牌楼下面的空地已经被规划成街边的一个广场,有美丽的石凳和茂密的树木,老人和孩子们悠闲自得地来这里乘凉和休息。  

因动物而生动

热闹的地方很多,但往往有了人就很少有动物出没,可这里却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空中盘旋的燕子一批跟着一批从房檐这边飞到房檐那边,它们在牌楼那些木头交织的空隙中做窝,它们采食菜农们散去后留下的残渣。任凭夕阳西下,日出日落,空中的领地谁都无法抢走,燕子叽叽喳喳地欢笑着。

看着燕儿匆匆奔波,看着云儿时聚时散,一位刘姓老人似乎又将记忆带回到童年时光,“小召消失后,原址变成了一所小学,我就在那所小学学习,当时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现在这么重,整天都在玩耍中度过。我并不知道半道街的样子,但却对牌楼印象深刻,因为牌楼上面住了燕子。每次抬头看着一层层木头中央的燕子窝,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地布满整个牌楼的每一处空隙,它们自由地在空中盘旋,让我非常羡慕,每天都会凝望许久才回家。”

除了燕子,还有一种动物经常出没,那就是骆驼。早些时候,小召还没有失火之前,这里的香客也有很多。为了招揽顾客,有人弄来一些骆驼。骆驼慢腾腾地在小召前漫步,它们的任务就是驮着那些充满好奇心的香客在小召前走上一走,因为骆驼走得慢,虽然只有一小段路,但足以让这些香客走上许久。随着小召的渐渐消失,这些场景也消失了。

 

责任编辑:张劲

小召,又名崇福寺,因为两次失火只剩下了一座牌楼,又因为传说的不断演变,让这仅剩下的牌楼充满了神秘。这些传说似真似假,似有若无,留给人们无限品味的空间。

因历史而厚重

在呼和浩特市小召小学的南边,有一处三角形的花园,花园里除了花草,最显眼的就是那个有300多年历史的牌楼。古色古香的牌楼透着一种神秘感,让人不禁遐想这牌楼下发生的故事。它静静地矗立于此,静静地看着世间繁华,也静静地守候孤独,等着人们发掘它的故事。

一位名叫秀川的老人说,他曾经因为职务之便,采访过小召的一个老喇嘛。“这个老喇嘛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60岁了,叫王庆,蒙古族,身材魁梧,他在小召三道巷子居住,我还去过他家。后来,城市改造,他又搬到了新城西街,我又去了他家一次。王庆专门研究呼和浩特市的历史,我有很多不懂的东西,直接去他家请教。而且,王庆天天在小召工作,特别了解小召,附近的街道以及街道名字的历史渊源等等,都知道一些。”

王庆告诉秀川,清朝时期,康熙征讨噶尔丹,来呼和浩特市调整军事布局就住在小召内,当时蒙古各部的王爷、福晋、王公贵族以及上流人士听说康熙住在小召后,都赶着牛羊、骆驼,来到小召门前,等待康熙的召见。当时来的人特别多,小召前的空地上都是那些王爷、随从以及康熙的侍卫,王公贵族就在外面一直排着,等待着皇帝的接见,占了半条街。

因火神而红火

因大火的吞噬,小召已经无法复原,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听秀川老人说,曾经的小召很红火,出了召门,东西路是圪料街,南北街是小召半道街,半道街上都是做买卖的商户。召门前有两个石狮子,石狮子前面是牌楼,牌楼威武、壮观,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是半道街,所以街道并不长,并且因小召而存在,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小召前的古牌楼,随着时间的流逝,牌楼还在,但街道却消失了。我们无法确定它原来的走向,只能确定它大概的方向。

每年到了正月二十五这一天,北起三道巷口,南到南口,从东到西拉起一根长绳,上面挂上了各种烟火,有猴子尿尿、鹅下蛋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火神,并且只有在半道街上才有这些活动。“我还记得小时候,还没等天黑,我们就跑到这里看各种形状的烟火。可爱的猴子,还有大青蛙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那时候,我们忘了这是烟火,把它当作花灯来观赏。一到晚上,这些烟火逐个燃放起来,更漂亮了。猴子尿尿,开始的时候,是点着一个炮捻子,猴子从上到下开始亮,直至最后烟火喷出来,就像猴子在尿尿,真是有趣极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就跳着喊起来,猴子尿尿了,猴子尿尿了。”秀川老人边回忆边描述着,仿佛那烟火就在眼前,意犹未尽。

“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小召牌楼前放烟火,烟火特别大,是压轴戏。高高的烟火呈现一个圆柱状,周围用铁栅栏包着,两只起火点燃以后,圆柱形状的烟火一起放射出来,朝着四面八方喷。有观看烟火经历的人们这时候是不会站在烟火周围的,火苗子朝着人们就射过来了。人们四处逃窜,但是即使这样,人们还是每年过来看,站在很远处,或者站在附近的房子上。第二天,打扫卫生的人们能捡一箩头鞋子,都是头天晚上人们看烟火挤丢的,有些人第二天清早过来找鞋子。”这些事情让秀川老人难以忘怀,曾经发生的细节老人直到今天都能清晰地讲述出来。

因牌楼而喧闹

记得当时的道街两边充满叫卖声,因为街道的消失,这些喧嚣的声音也随着消失了。因为小召付之一炬,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牌楼印证着曾经的历史。

“就在这个300多年的古牌楼下面有一个类似广场的空地,空地上满满的都是人,男的女的大多是中年样貌,他们带着沧桑的面孔穿着厚重的衣服在广场中央叫卖。货物就是自家菜地里种的蔬菜,用一个简易的铁架子架着木板,一个接着一个把空地围成一个圈。这些自成一格的货架上面排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红的红,绿的绿,都新鲜艳丽,用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过路行人。”50多岁的张女士讲述着牌楼下面的故事。

如今,牌楼下面的空地已经被规划成街边的一个广场,有美丽的石凳和茂密的树木,老人和孩子们悠闲自得地来这里乘凉和休息。  

因动物而生动

热闹的地方很多,但往往有了人就很少有动物出没,可这里却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空中盘旋的燕子一批跟着一批从房檐这边飞到房檐那边,它们在牌楼那些木头交织的空隙中做窝,它们采食菜农们散去后留下的残渣。任凭夕阳西下,日出日落,空中的领地谁都无法抢走,燕子叽叽喳喳地欢笑着。

看着燕儿匆匆奔波,看着云儿时聚时散,一位刘姓老人似乎又将记忆带回到童年时光,“小召消失后,原址变成了一所小学,我就在那所小学学习,当时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现在这么重,整天都在玩耍中度过。我并不知道半道街的样子,但却对牌楼印象深刻,因为牌楼上面住了燕子。每次抬头看着一层层木头中央的燕子窝,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地布满整个牌楼的每一处空隙,它们自由地在空中盘旋,让我非常羡慕,每天都会凝望许久才回家。”

除了燕子,还有一种动物经常出没,那就是骆驼。早些时候,小召还没有失火之前,这里的香客也有很多。为了招揽顾客,有人弄来一些骆驼。骆驼慢腾腾地在小召前漫步,它们的任务就是驮着那些充满好奇心的香客在小召前走上一走,因为骆驼走得慢,虽然只有一小段路,但足以让这些香客走上许久。随着小召的渐渐消失,这些场景也消失了。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