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读史的代入感

2018-06-04 17:17 工人日报   宫春科

对我而言,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看电影和逛街,与其耗时在其它娱乐,不如看看闲书。有空的时候,坐上一两个小时的地铁,到城市另一端的图书馆阅览室去呆上一天,与书、咖啡和面包为伴,也是生活。

生活中并不是时时都快乐顺心的,快乐顺心的时候也往往静不下心来看书,即使看,也往往是休闲、八卦类的书。

实际上,我看得最多的是史书,看史书的时候,经常是自己感到特别难受的时候:总是想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音,甚至会想自己有“见不得人好的”恶意动机,读史是为了比“惨”,从更惨的古人遭遇中找到心理安慰。

然而却很难找到这种预期的心理慰籍,信手拈来的相似或倍增的古人苦痛即使再苦再痛总有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很难感同身受,而加诸自身的苦痛哪怕不及其万一,现实而又现在,无法释怀。

这就如同是杀鸡吓猴实际上是吓不倒猴的,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更恶意揣测的可能就是猴子不仅不会被吓到,而且还有可能幸灾乐祸。万事万物,置身事外易,感同身受难。

最近影响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失业了。失业对我现在的状态来讲,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对于失掉的这份工作,也不感到遗憾,甚至还有一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解脱。但被辞退最不能释怀的就是受人诬陷,是背着恶名走的。

百般痛苦中,我旅游消遣,随意去了一趟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寺里有一个“法海洞”,出于对传说中白娘子和许仙的同情,自然对法海也没什么好印象。洞里有法海禅师的坐像,坐像前的石牌上还刻着他的简历,法海禅师确有其人,是唐朝的得道高僧,拆散许仙夫妻镇压白娘子是宋朝的事情,且是神话传说,跟他没有一点关系,却当了“背锅侠”。

事实上,别说历史上,就是现实中的职场,谁又能不委屈呢。我试图摆脱心中的苦痛,比如开导自己说清者自清,问心无愧,又比如试图置身事外,反正和造成这个悲剧的源头可以不再发生任何联系,过客而已,等待时间来冲淡这一切,依旧不行,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来的职场微信群一个个退,朋友圈好友一个个删,依旧无用。

无法自拔的苦痛中想起了司马迁,拿起了《史记》。我无法从屈原的冤屈中找到释怀,那种冤屈是屈原的,无论大小,和我不同。感同身受去揣测司马迁,也许他也很难从项羽们的苦痛中解脱自己的冤屈,和我一样。

然而因为苦痛,司马迁写了《史记》,因为苦痛,我一遍又一遍地再读它。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实际上不需要过问结果,也不需要总拿各种价值标准去衡量好坏得失。感同身受的难,难在结果,非要给感同身受难一个结果,一个评价,那就是,没有苦难的动因,没有感同身受的期许,也许我一遍也不会去读《史记》。

《史记》有人写有人看,缺一项就不能够成为经典,生活中的感同身受那是别人的,酸甜苦辣咸才是自己的。读史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如此,读史也如此,无法感同身受,却在痛中有乐中暂时忘了痛。

责任编辑:何娟

对我而言,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看电影和逛街,与其耗时在其它娱乐,不如看看闲书。有空的时候,坐上一两个小时的地铁,到城市另一端的图书馆阅览室去呆上一天,与书、咖啡和面包为伴,也是生活。

生活中并不是时时都快乐顺心的,快乐顺心的时候也往往静不下心来看书,即使看,也往往是休闲、八卦类的书。

实际上,我看得最多的是史书,看史书的时候,经常是自己感到特别难受的时候:总是想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音,甚至会想自己有“见不得人好的”恶意动机,读史是为了比“惨”,从更惨的古人遭遇中找到心理安慰。

然而却很难找到这种预期的心理慰籍,信手拈来的相似或倍增的古人苦痛即使再苦再痛总有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很难感同身受,而加诸自身的苦痛哪怕不及其万一,现实而又现在,无法释怀。

这就如同是杀鸡吓猴实际上是吓不倒猴的,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更恶意揣测的可能就是猴子不仅不会被吓到,而且还有可能幸灾乐祸。万事万物,置身事外易,感同身受难。

最近影响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失业了。失业对我现在的状态来讲,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对于失掉的这份工作,也不感到遗憾,甚至还有一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解脱。但被辞退最不能释怀的就是受人诬陷,是背着恶名走的。

百般痛苦中,我旅游消遣,随意去了一趟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寺里有一个“法海洞”,出于对传说中白娘子和许仙的同情,自然对法海也没什么好印象。洞里有法海禅师的坐像,坐像前的石牌上还刻着他的简历,法海禅师确有其人,是唐朝的得道高僧,拆散许仙夫妻镇压白娘子是宋朝的事情,且是神话传说,跟他没有一点关系,却当了“背锅侠”。

事实上,别说历史上,就是现实中的职场,谁又能不委屈呢。我试图摆脱心中的苦痛,比如开导自己说清者自清,问心无愧,又比如试图置身事外,反正和造成这个悲剧的源头可以不再发生任何联系,过客而已,等待时间来冲淡这一切,依旧不行,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来的职场微信群一个个退,朋友圈好友一个个删,依旧无用。

无法自拔的苦痛中想起了司马迁,拿起了《史记》。我无法从屈原的冤屈中找到释怀,那种冤屈是屈原的,无论大小,和我不同。感同身受去揣测司马迁,也许他也很难从项羽们的苦痛中解脱自己的冤屈,和我一样。

然而因为苦痛,司马迁写了《史记》,因为苦痛,我一遍又一遍地再读它。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实际上不需要过问结果,也不需要总拿各种价值标准去衡量好坏得失。感同身受的难,难在结果,非要给感同身受难一个结果,一个评价,那就是,没有苦难的动因,没有感同身受的期许,也许我一遍也不会去读《史记》。

《史记》有人写有人看,缺一项就不能够成为经典,生活中的感同身受那是别人的,酸甜苦辣咸才是自己的。读史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如此,读史也如此,无法感同身受,却在痛中有乐中暂时忘了痛。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