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幸福敲响百姓门——海南区棚改工作综述

2018-06-21 15:34 乌海市人民政府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13年以来,海南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建设棚改安置房5015套,搬迁安置棚户区居民6150户;其中2017年完成城市棚户区住房搬迁3922套。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落实责任,精心实施,一大批居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棚户区,喜迁新居。今年海南区棚户区项目集中在哪些镇办?如何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的安居需求?今后海南区又将有什么样的棚改计划?   ——前言

■民生为先圆百姓“优居”梦    “从前住的地方走到哪儿都是灰塌塌的,现在这个新小区,路是硬化路面,广场正给安健身器,随后就要绿化、亮化,全部建设完成后小区不仅干净,也会更漂亮。”年初搬进康泰小区的任兴全不仅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给百姓的“红利”,更是亲身享受到了这份“红利”。

12年前,80岁的任兴全从四川来到海南区公乌素镇跟女儿蒋群英一起生活。刚来时,看着土路、土巷,任兴全无比想念家乡的绿色……

“我妈爱干净,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家。以前在家乡时,我们那儿干净,可到公乌素镇跟我住,无风也起三尺尘,老妈一天不知要打扫多少遍家。特别是老妈有些水土不服,经常会闹肚子,可我们的平房离厕所远,老妈只能拿尿盆解决,这让爱干净的老妈很是受不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我们家烧的是火墙,每天需要劈柴、烧火,还要在家里做饭,屋里整天烟熏火燎的根本谈不上干净。老妈经常抱怨‘这是啥子鬼地方,天天除了尘土就是黑煤面子,家里整天灰塌塌的’!”蒋群英学着老妈的腔调说。

这样抱怨了10来年,任兴全和女儿蒋群英终于从公乌素镇搬进了海南城区,从有着20多年房龄的旧平房搬进了新楼房。

“搬进新楼房后,老妈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每天都要下楼跟小区里的人说说话,也不管人家听懂听不懂她的四川话。”蒋群英笑着说。

实现安居梦想,是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也是区委、区政府的职责所在。

拉僧庙地区、公乌素地区、拉僧仲地区棚户区住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匮乏,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差,是典型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近年来,海南区在稳步推进矿区棚户区搬迁改造的基础上,顺利实施城市棚户区搬迁改造,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从“忧居”走向了“优居”。

■政策给力棚改步入快车道    2017年年初,当公乌素镇的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棚改政策时,蒋群英和母亲任兴全特别高兴。

统一的政策、统一的补偿标准,让蒋群英和母亲感到公平而且心中踏实。

“我的平房有63平方米,再加上凉房、院子和享受到的拆迁优惠政策,我现在住的71平方米新楼房,自己只贴了不到1万元钱。有时跟妈妈唠嗑时,妈妈还说要不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们娘俩儿一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楼房。”蒋群英说。

蒋群英告诉记者,当初她还为选房是不是需要摇号或抓阄纠结,可她到镇里签协议时,工作人员把她带到一张大地图前,告诉她可以自己选小区、选楼层,听后她更感到政策的周到和贴心。

搬迁政策宣传到户、签协议、选房、装修、搬新居……2018年元月,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蒋群英和妈妈就从旧平房搬进了新楼房。

“新房亮堂、干净。现在,爱干净的老妈每天还要擦家具、擦地,我说环境好了,外面的灰尘不那么大了,不用每天擦。她却说住上新房心情好,要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有个新家样儿。”蒋群英拉着妈妈的手笑呵呵地说。

改造不是一拆一建这么简单,利益分配很容易成为绊脚石。海南区棚改工作之所以稳中有快,得益于得民心的拆迁安置举措。在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中,海南区用足用活各项棚改政策,探索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进一步推广货币化安置,消化库存商品房,积极谋划拉僧仲地区、拉僧庙地区、公乌素地区三个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顺利推进,逐步建立起了保障性住房为主体,货币补贴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为老百姓谋福祉。同时,及时成立机构、制定征迁方案、入户征求意见、及时发布公告、入户调查摸底、组织开展征迁,并统一拆迁政策、统一拆迁补偿标准、统一拆迁优惠政策,让拆迁居民吃上定心丸;负责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棚改政策和补偿办法,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深入每一家每一户,倾听居民的心声,做好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快速完成丈量登记,尽快与居民进行协议签订和搬迁拆除。

■配套完善提升城市品位    “我们这儿出小区走不多远就有公交站,坐公交去公园、菜市场都挺方便,而且小区附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听说海南公园特别漂亮,现在我经常去公园跳广场舞,有时还带着老妈去公园散步。挽着妈妈的手走在绿树、花丛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坐在凉亭里听大家唱歌,看大家跳舞,感到神清气爽。特别是看着妈妈的笑脸,我自己感觉幸福得不得了。”蒋群英说。

安居更要宜居。选址于规划发展前景好的地块,配套相应服务设施,落实好管理工作,这是海南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为了让住上保障房的居民出行方便,孩子入托、上学便利,而且居住区周围有风景优美的休闲娱乐地,海南区在保障房规划建设之初,便重视完善保障房住宅区的基础设施,新建扩建了道路、供暖设施,或将保障房住宅区建到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的区域,还为保障房配套了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绿地、广场健身等场地,让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现代化住宅区。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棚户区改造,让百姓住上安居房、宜居房,既是一项惠民实事,也是海南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现实所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8年,海南区计划通过直接货币化安置完成拉僧仲办事处、公乌素镇、拉僧庙镇的5000户棚户区搬迁改造任务。其中,拉僧仲地区搬迁1000户,公乌素镇和拉僧庙镇搬迁4000户。

为让设施陈旧、安全无保障、管网不配套的老旧棚户区成为历史,让9700户棚户区居民告别曾经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圆棚户区居民几代人安居梦想,海南区计划用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时间,完成拉僧仲办事处、公乌素镇、拉僧庙镇、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97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恩格尔河岸畔的保障性住房环境优美。 (王颖 摄)

施工人员正在为康泰小区安装健身器材。 (王颖  摄)

责任编辑:韩伟丽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13年以来,海南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建设棚改安置房5015套,搬迁安置棚户区居民6150户;其中2017年完成城市棚户区住房搬迁3922套。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落实责任,精心实施,一大批居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棚户区,喜迁新居。今年海南区棚户区项目集中在哪些镇办?如何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的安居需求?今后海南区又将有什么样的棚改计划?   ——前言

■民生为先圆百姓“优居”梦    “从前住的地方走到哪儿都是灰塌塌的,现在这个新小区,路是硬化路面,广场正给安健身器,随后就要绿化、亮化,全部建设完成后小区不仅干净,也会更漂亮。”年初搬进康泰小区的任兴全不仅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给百姓的“红利”,更是亲身享受到了这份“红利”。

12年前,80岁的任兴全从四川来到海南区公乌素镇跟女儿蒋群英一起生活。刚来时,看着土路、土巷,任兴全无比想念家乡的绿色……

“我妈爱干净,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家。以前在家乡时,我们那儿干净,可到公乌素镇跟我住,无风也起三尺尘,老妈一天不知要打扫多少遍家。特别是老妈有些水土不服,经常会闹肚子,可我们的平房离厕所远,老妈只能拿尿盆解决,这让爱干净的老妈很是受不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我们家烧的是火墙,每天需要劈柴、烧火,还要在家里做饭,屋里整天烟熏火燎的根本谈不上干净。老妈经常抱怨‘这是啥子鬼地方,天天除了尘土就是黑煤面子,家里整天灰塌塌的’!”蒋群英学着老妈的腔调说。

这样抱怨了10来年,任兴全和女儿蒋群英终于从公乌素镇搬进了海南城区,从有着20多年房龄的旧平房搬进了新楼房。

“搬进新楼房后,老妈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每天都要下楼跟小区里的人说说话,也不管人家听懂听不懂她的四川话。”蒋群英笑着说。

实现安居梦想,是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也是区委、区政府的职责所在。

拉僧庙地区、公乌素地区、拉僧仲地区棚户区住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匮乏,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差,是典型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近年来,海南区在稳步推进矿区棚户区搬迁改造的基础上,顺利实施城市棚户区搬迁改造,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从“忧居”走向了“优居”。

■政策给力棚改步入快车道    2017年年初,当公乌素镇的工作人员入户宣传棚改政策时,蒋群英和母亲任兴全特别高兴。

统一的政策、统一的补偿标准,让蒋群英和母亲感到公平而且心中踏实。

“我的平房有63平方米,再加上凉房、院子和享受到的拆迁优惠政策,我现在住的71平方米新楼房,自己只贴了不到1万元钱。有时跟妈妈唠嗑时,妈妈还说要不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们娘俩儿一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楼房。”蒋群英说。

蒋群英告诉记者,当初她还为选房是不是需要摇号或抓阄纠结,可她到镇里签协议时,工作人员把她带到一张大地图前,告诉她可以自己选小区、选楼层,听后她更感到政策的周到和贴心。

搬迁政策宣传到户、签协议、选房、装修、搬新居……2018年元月,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蒋群英和妈妈就从旧平房搬进了新楼房。

“新房亮堂、干净。现在,爱干净的老妈每天还要擦家具、擦地,我说环境好了,外面的灰尘不那么大了,不用每天擦。她却说住上新房心情好,要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有个新家样儿。”蒋群英拉着妈妈的手笑呵呵地说。

改造不是一拆一建这么简单,利益分配很容易成为绊脚石。海南区棚改工作之所以稳中有快,得益于得民心的拆迁安置举措。在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中,海南区用足用活各项棚改政策,探索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进一步推广货币化安置,消化库存商品房,积极谋划拉僧仲地区、拉僧庙地区、公乌素地区三个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顺利推进,逐步建立起了保障性住房为主体,货币补贴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为老百姓谋福祉。同时,及时成立机构、制定征迁方案、入户征求意见、及时发布公告、入户调查摸底、组织开展征迁,并统一拆迁政策、统一拆迁补偿标准、统一拆迁优惠政策,让拆迁居民吃上定心丸;负责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棚改政策和补偿办法,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深入每一家每一户,倾听居民的心声,做好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快速完成丈量登记,尽快与居民进行协议签订和搬迁拆除。

■配套完善提升城市品位    “我们这儿出小区走不多远就有公交站,坐公交去公园、菜市场都挺方便,而且小区附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听说海南公园特别漂亮,现在我经常去公园跳广场舞,有时还带着老妈去公园散步。挽着妈妈的手走在绿树、花丛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坐在凉亭里听大家唱歌,看大家跳舞,感到神清气爽。特别是看着妈妈的笑脸,我自己感觉幸福得不得了。”蒋群英说。

安居更要宜居。选址于规划发展前景好的地块,配套相应服务设施,落实好管理工作,这是海南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为了让住上保障房的居民出行方便,孩子入托、上学便利,而且居住区周围有风景优美的休闲娱乐地,海南区在保障房规划建设之初,便重视完善保障房住宅区的基础设施,新建扩建了道路、供暖设施,或将保障房住宅区建到基础设施十分完善的区域,还为保障房配套了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绿地、广场健身等场地,让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现代化住宅区。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棚户区改造,让百姓住上安居房、宜居房,既是一项惠民实事,也是海南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现实所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8年,海南区计划通过直接货币化安置完成拉僧仲办事处、公乌素镇、拉僧庙镇的5000户棚户区搬迁改造任务。其中,拉僧仲地区搬迁1000户,公乌素镇和拉僧庙镇搬迁4000户。

为让设施陈旧、安全无保障、管网不配套的老旧棚户区成为历史,让9700户棚户区居民告别曾经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圆棚户区居民几代人安居梦想,海南区计划用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时间,完成拉僧仲办事处、公乌素镇、拉僧庙镇、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97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恩格尔河岸畔的保障性住房环境优美。 (王颖 摄)

施工人员正在为康泰小区安装健身器材。 (王颖  摄)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