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村里的秧歌队

2019-05-21 09:31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张 瑞

      

乡情、乡愁是人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感,村里秧歌队的活动,便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盆地青村的秧歌队,成立于啥时候我也说不清楚,反正从我记事时起,我们村就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秧歌队了。盆地青的秧歌队是当时盆地青人热爱新生活、团结奋进的象征。他们的演艺水平在当时那个年代十里八乡是很有名气的。

秧歌队的队员由当时村里爱好文艺的青年人组成。虽然那时人们的生活还是艰辛贫困的,但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热情却是非常的高涨。他们白天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晚上排练文艺节目。他们排练的节目除了歌颂共产党外,还有传统的《明公断》《曹庄杀狗》《老少换妻》等。

记得闫二叔演的包文正真是绝了,头戴黑乌纱脚穿黑踩靴,脸是黑黑的,牙是白白的,还用胡子遮着,唯一看到一点白的就是白眼睛仁儿,看那铁面无私的演艺风度,真是台上一声吼,台下抖三抖。

占宽哥人长得俊气秀丽,他扮演的角色是年轻漂亮的大姑娘或小媳妇,看那穿着绫罗绸缎,头戴着五颜六色的花束与各种各样的环穗,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台上的装束与扮相美极了。

辛外哥是耍丑的。本身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度都好,平时就能说会道,再加上台词的诙谐衬托,更逼真、更逗人啦!我觉得他的演技仅次于《十五贯》娄阿鼠的扮演者。不知什么戏里有他的一句台词:“卖豆腐挣下二尺布,白天苫豆腐,黑夜苫屁股……”当时成了我们孩子们的趣笑话题。

当时的秧歌除了大戏以外,还有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二人台。如海宽哥和大白女演的二人台《钉缸》《五哥放羊》等等,动作熟练、歌声洪亮,好看极了。我还记住了《钉缸》里的一句台词:“钉烂旧缸你赔新缸,依嗨依哎嗨。”

每年过了正月初二,戏班子就开始红火了,先是在本村唱,后来还要到外村。当时的秧歌队不仅活跃了我们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正月初二上午全村人开始迎喜神。戏班子的人全副武装,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而忙活儿着。这时,人们争先恐后燃放爆竹,河滩里到处是欢笑声。我们这些孩子们更是跑前跑后,看哪个二踢脚没响完去争抢着。

喜神迎回来了,就开始踩院子。为了一年家家户户的安康幸福,秧歌队都要去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敲锣打鼓踩院子拜大年。那踢场的、拉花的,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来穿去,他们或恣意摆动着二尺长的胡须,或做着各种鬼脸,或腾空跃起翻着难度很高的筋斗。辛外哥是个领唱的花脸,说念喜歌,唱的台词完全是他自编现唱。他有着很强的观察应变能力,看见啥唱啥,唱段从不重复,唱的全是些对主人家表示祝福、恭喜的唱词,如:“这个院子宽又宽,四面又把骡马拴,红灯高挂喜盈门呀,儿孙定要当高官。”等等,让人听了好不愉快。

每年到了冬天农闲时节,是戏班子排练的时候。村里从韩庆坝请来了教戏师傅,一个叫王豹钱,一个叫王存钱。挣钱不知咋挣,反正吃饭是戏班子家里轮了。我家有因大哥和姐夫是队员,所以也要常来吃饭。记得当时教戏师傅说我大哥唱戏嗓子不算好,但那架势是挺好的。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精神振奋,总是那么的乐观、开朗,干什么都认真专一。记得我大哥回到家里,总是一边干活儿一边背台词,手里给母亲拉着风匣,嘴里还念着台词。有一天有人路过罗辛外他们家厕所时,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他要进去看个究竟,结果看见是辛外哥一边圪蹴在那里一边背台词。可见当时秧歌队员们的学习认真劲儿,他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他们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村的秧歌队在不知不觉中解散了,村里的欢乐和凝聚似乎也随之少了许多。我有时也想,村里的秧歌队如能延续到现在多好啊,可想想那也是不可能的。我还是那句老话,愿我们盆地青村团结奋进的精神能永远延续!

 

责任编辑:何娟

      

乡情、乡愁是人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感,村里秧歌队的活动,便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盆地青村的秧歌队,成立于啥时候我也说不清楚,反正从我记事时起,我们村就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秧歌队了。盆地青的秧歌队是当时盆地青人热爱新生活、团结奋进的象征。他们的演艺水平在当时那个年代十里八乡是很有名气的。

秧歌队的队员由当时村里爱好文艺的青年人组成。虽然那时人们的生活还是艰辛贫困的,但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热情却是非常的高涨。他们白天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晚上排练文艺节目。他们排练的节目除了歌颂共产党外,还有传统的《明公断》《曹庄杀狗》《老少换妻》等。

记得闫二叔演的包文正真是绝了,头戴黑乌纱脚穿黑踩靴,脸是黑黑的,牙是白白的,还用胡子遮着,唯一看到一点白的就是白眼睛仁儿,看那铁面无私的演艺风度,真是台上一声吼,台下抖三抖。

占宽哥人长得俊气秀丽,他扮演的角色是年轻漂亮的大姑娘或小媳妇,看那穿着绫罗绸缎,头戴着五颜六色的花束与各种各样的环穗,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台上的装束与扮相美极了。

辛外哥是耍丑的。本身身体的灵活性与柔韧度都好,平时就能说会道,再加上台词的诙谐衬托,更逼真、更逗人啦!我觉得他的演技仅次于《十五贯》娄阿鼠的扮演者。不知什么戏里有他的一句台词:“卖豆腐挣下二尺布,白天苫豆腐,黑夜苫屁股……”当时成了我们孩子们的趣笑话题。

当时的秧歌除了大戏以外,还有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二人台。如海宽哥和大白女演的二人台《钉缸》《五哥放羊》等等,动作熟练、歌声洪亮,好看极了。我还记住了《钉缸》里的一句台词:“钉烂旧缸你赔新缸,依嗨依哎嗨。”

每年过了正月初二,戏班子就开始红火了,先是在本村唱,后来还要到外村。当时的秧歌队不仅活跃了我们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正月初二上午全村人开始迎喜神。戏班子的人全副武装,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而忙活儿着。这时,人们争先恐后燃放爆竹,河滩里到处是欢笑声。我们这些孩子们更是跑前跑后,看哪个二踢脚没响完去争抢着。

喜神迎回来了,就开始踩院子。为了一年家家户户的安康幸福,秧歌队都要去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敲锣打鼓踩院子拜大年。那踢场的、拉花的,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来穿去,他们或恣意摆动着二尺长的胡须,或做着各种鬼脸,或腾空跃起翻着难度很高的筋斗。辛外哥是个领唱的花脸,说念喜歌,唱的台词完全是他自编现唱。他有着很强的观察应变能力,看见啥唱啥,唱段从不重复,唱的全是些对主人家表示祝福、恭喜的唱词,如:“这个院子宽又宽,四面又把骡马拴,红灯高挂喜盈门呀,儿孙定要当高官。”等等,让人听了好不愉快。

每年到了冬天农闲时节,是戏班子排练的时候。村里从韩庆坝请来了教戏师傅,一个叫王豹钱,一个叫王存钱。挣钱不知咋挣,反正吃饭是戏班子家里轮了。我家有因大哥和姐夫是队员,所以也要常来吃饭。记得当时教戏师傅说我大哥唱戏嗓子不算好,但那架势是挺好的。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精神振奋,总是那么的乐观、开朗,干什么都认真专一。记得我大哥回到家里,总是一边干活儿一边背台词,手里给母亲拉着风匣,嘴里还念着台词。有一天有人路过罗辛外他们家厕所时,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他要进去看个究竟,结果看见是辛外哥一边圪蹴在那里一边背台词。可见当时秧歌队员们的学习认真劲儿,他们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他们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村的秧歌队在不知不觉中解散了,村里的欢乐和凝聚似乎也随之少了许多。我有时也想,村里的秧歌队如能延续到现在多好啊,可想想那也是不可能的。我还是那句老话,愿我们盆地青村团结奋进的精神能永远延续!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