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用指尖传承民族文化 ——访蒙古族刺绣传承人姚凤琴

2019-08-02 09:10 兴安日报   张兆琪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刺绣工艺中,蒙古族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很多蒙古族姑娘虽然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但自小就从母亲熟练的针法、精湛的刺绣手艺中得到启发,不断掌握做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潜移默化间学习了本民族传统的刺绣手艺。姚凤琴就是其中的一位。

1955年,姚凤琴出生于鄂托克前旗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肚子,需要挖野菜充饥,但这丝毫没影响姚凤琴学习蒙古族刺绣的想法和决心。七八岁的时候,姚凤琴经常在一旁看母亲刺绣。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母亲多次告诉她,刺绣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多学正经营生。但姚凤琴不以为然,依旧偷看偷学母亲刺绣,并且自己勤加练习。长此以往,姚凤琴的刺绣手艺慢慢娴熟,15岁时,终于得到了母亲的肯定。由此,刺绣便成了姚凤琴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今年65岁,已经刺绣50多年了,从最传统的图案、花色到如今的创新,都是我自己钻研。接下来我可能还会绣十年、二十年?说不准。所以现在我希望尽我所能,把我们优秀的蒙古族刺绣技艺传承下去,被更多的人熟知。”7月30日,姚凤琴受邀来我盟参加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记者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乌兰牧骑宫布置自己的作品。“我这次带了20多件作品,有针线包、鼻烟壶褡裢等物件。”姚风琴一边布展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她此次带来的作品。聊起她的刺绣生涯和特色,姚凤琴如数家珍:“刺绣图案常见龙凤、鸟兽、蝴蝶、蝙蝠以及各种花卉、寿字、葫芦图等各种纹样,寓意吉祥、平安、富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说起刺绣,姚凤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我40岁那年,患了重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闲暇之余做带有刺绣的荷包可以卖钱。当时觉得自己的病很严重,为了给孩子们减轻一些负担,也能留个‘念想’,我开始大批量地制作刺绣作品。”姚凤琴坦言。随着病情好转和作品积累,姚凤琴开始意识到蒙古族刺绣这项技艺不仅仅只是能换钱的“手艺”,更应该成为传承和发展的技艺。此后,姚凤琴致力于蒙古族刺绣教学。“我已经快两个月没回过家了,一直在外地培训,每次都要带着好几十斤的作品辗转各地免费教大家学习刺绣,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了。”姚凤琴说,她从2011年开始进行刺绣培训,至今已培训过2000余人。她告诉记者,虽然她从小接触鄂尔多斯刺绣,但她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学习了各地区刺绣技艺。如今,她开展的是“订单式培训”,哪里需要什么类型的技艺,她便教哪种。

谈及对于蒙古族刺绣的创新,姚凤琴告诉记者:“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在教学时一直沿用最传统的手法和配色。但是在内容上,我尝试了人物刺绣,通过多个颜色体现人物的五官立体感。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将刺绣作品应用于各种物品上,如笔记本、手提包等。”

50多年刺绣生涯,姚凤琴多项荣誉傍身。八省区首届“天骄杯”民族手工艺品大赛蒙古刺绣类一等奖、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刺绣)比赛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蒙古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种种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姚凤琴多年来的坚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将蒙古族刺绣永远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邢俊清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刺绣工艺中,蒙古族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很多蒙古族姑娘虽然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指导,但自小就从母亲熟练的针法、精湛的刺绣手艺中得到启发,不断掌握做各种针线活儿的技能,潜移默化间学习了本民族传统的刺绣手艺。姚凤琴就是其中的一位。

1955年,姚凤琴出生于鄂托克前旗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肚子,需要挖野菜充饥,但这丝毫没影响姚凤琴学习蒙古族刺绣的想法和决心。七八岁的时候,姚凤琴经常在一旁看母亲刺绣。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母亲多次告诉她,刺绣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多学正经营生。但姚凤琴不以为然,依旧偷看偷学母亲刺绣,并且自己勤加练习。长此以往,姚凤琴的刺绣手艺慢慢娴熟,15岁时,终于得到了母亲的肯定。由此,刺绣便成了姚凤琴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今年65岁,已经刺绣50多年了,从最传统的图案、花色到如今的创新,都是我自己钻研。接下来我可能还会绣十年、二十年?说不准。所以现在我希望尽我所能,把我们优秀的蒙古族刺绣技艺传承下去,被更多的人熟知。”7月30日,姚凤琴受邀来我盟参加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记者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乌兰牧骑宫布置自己的作品。“我这次带了20多件作品,有针线包、鼻烟壶褡裢等物件。”姚风琴一边布展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她此次带来的作品。聊起她的刺绣生涯和特色,姚凤琴如数家珍:“刺绣图案常见龙凤、鸟兽、蝴蝶、蝙蝠以及各种花卉、寿字、葫芦图等各种纹样,寓意吉祥、平安、富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说起刺绣,姚凤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我40岁那年,患了重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闲暇之余做带有刺绣的荷包可以卖钱。当时觉得自己的病很严重,为了给孩子们减轻一些负担,也能留个‘念想’,我开始大批量地制作刺绣作品。”姚凤琴坦言。随着病情好转和作品积累,姚凤琴开始意识到蒙古族刺绣这项技艺不仅仅只是能换钱的“手艺”,更应该成为传承和发展的技艺。此后,姚凤琴致力于蒙古族刺绣教学。“我已经快两个月没回过家了,一直在外地培训,每次都要带着好几十斤的作品辗转各地免费教大家学习刺绣,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了。”姚凤琴说,她从2011年开始进行刺绣培训,至今已培训过2000余人。她告诉记者,虽然她从小接触鄂尔多斯刺绣,但她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学习了各地区刺绣技艺。如今,她开展的是“订单式培训”,哪里需要什么类型的技艺,她便教哪种。

谈及对于蒙古族刺绣的创新,姚凤琴告诉记者:“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在教学时一直沿用最传统的手法和配色。但是在内容上,我尝试了人物刺绣,通过多个颜色体现人物的五官立体感。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将刺绣作品应用于各种物品上,如笔记本、手提包等。”

50多年刺绣生涯,姚凤琴多项荣誉傍身。八省区首届“天骄杯”民族手工艺品大赛蒙古刺绣类一等奖、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刺绣)比赛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蒙古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种种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姚凤琴多年来的坚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将蒙古族刺绣永远地传承下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