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无限关河一桥通 ——兴安盟交通七十年建设业绩之桥梁篇宋为民 陶林

2019-08-05 09:54 兴安日报  

长桥飞架势如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盟有公路桥梁13座928米,只有索伦大桥是钢筋混凝土桥,其余均为木桥。全盟200多条大小河流,道路交通受到严重阻滞,汛期道路更加坎坷难行。

面对这种情况,全盟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公路修整,抢修损毁桥梁,使干线公路迅速得以恢复。到1952年,共修建乌兰浩特东大桥、乌兰浩特西大桥、察尔森大桥、伊尔施大桥、茂力格尔大桥等木桥共27座1721米,为兴安盟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8年开始,在“地、群、普”方针指导下,结合贯彻执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政策,公路交通建设有较大发展。公路桥梁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开始建筑石拱桥。1965年,乌兰浩特西大桥竣工,桥长167.5米,是石砌实腹式拱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安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永久式桥梁。西大桥(石拱桥)的建成,解放了兴安人民的思想,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永久性桥梁起到了促进作用。

1966年,乌兰浩特东大桥竣工。大桥全长200米,为漫水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是兴安盟地区首次采用钻孔灌注桩和连续板梁建桥新工艺。

1967年至1979年,桥梁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桥梁结构取得新的突破,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取得了新提高。14年间共修建桥梁104座2745.5米。其中:永久性桥梁92座2534.6米。这一时期桥梁建设的特点是,石拱桥遍地开花,引进新型结构的双曲拱桥修建成功,钢筋混凝土板梁、T型梁以及桩柱基础的引进和运用都有了发展。

兴安盟复建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公路交通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桥梁设计不断规范,引进的双曲拱桥型大量普及,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占混凝土桥的大多数,预应力混凝土桥开始建设,钻孔灌注桩成为桥梁基础施工的首选,扁壳肋拱桥逐渐推广,沉井基础经过改进将在流沙、砾石河床上广泛应用。这一时期,在桥梁建设上从技术、数量、质量都是一个大发展时期。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珲乌高速公路、乌新高速公路、霍阿一级公路、乌阿一级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兴安盟桥梁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9年,全盟已建成桥梁1457 座,是1949年的112倍,1980年的9倍;桥梁总长度57322米 ,是1949年的62倍,是1980年的14倍。其中大桥111座,22543延长米;中桥258座,15090延长米;小桥1078座,18716延长米;互通式立交桥10座,973延长米。

省际通道茂力格尔大桥修建于2003年, 2005年竣工,全长728.8米,跨径40米,是省际通道内蒙古自治区路段上最大的一座桥梁。设计流量与黄河的流量相当。茂力格尔大桥横跨绰尔河,与周围的山水美景、草原风光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成为当地一景。

查干郭勒河特大桥是国道302线三岔至阿尔山段的重点工程,该桥全长1048米,最高桥墩66.66米,共2个桥台、25个桥墩,其中6个圆柱墩、19个薄壁空心墩。查干郭勒河特大桥工程量较大,仅钢筋用量就达11040吨,最高的11号墩混凝土达795方,总重达1908吨。该桥是目前内蒙古第一高桥,预计该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竣工验收。

长短连架通坦途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交通设施也随之有了变化。桥梁作为交通设施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征。兴安盟地区建桥的材料经历了从以木料为主,到以石料为主,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发展过程,架起了梁式桥、拱式桥、悬臂桥、钢梁桥、组合体系桥等上千座类型不同的桥梁。

在此期间,桥梁建设者以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智慧,突破局限、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发动民力,修建了许多创新型桥梁,既解决了缺少建设资金问题,又切实解决了农村牧区群众出行难题,非常符合当时兴安盟缺桥少涵的实际情况。

钢轨桥。1997年,科右前旗交通局时任业务股长程希庆等人用废旧火车钢轨作桥桩,用钢轨作盖梁,中间打上斜拉和支撑,保证其稳定性,上部横铺木板作桥面,铺粘土砂砾。桥台为石砌“U”型桥台。钢轨桩埋深3.5米—4米。科右前旗陆续在勿布林苏木乌兰河、阿力得尔苏木姜家街、索伦镇吉拉斯台等地修筑了7座钢轨桥。钢轨桥造价极低,施工简便,这些桥虽然是临时性桥,但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组合式扁壳肋拱桥。组合式扁壳肋拱桥是从薄壳拱、双曲拱和肋拱的结构中各取一部分组合而成。优点是圬工体积小、节省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施工期短。1988年,乌兰浩特市交通局宋文涛在乌兰浩特市西沟村修筑全盟第一座扁壳肋拱组合桥。桥全长22.1米,净跨15米,宽5.0米,桥高3.0米,U型桥台。该桥自挖基到竣工通车仅用45天,当时的工程造价仅4.85万元。较双曲拱桥节省造价40%,较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可节省资金60%。使用20年,没有任何裂纹或变形。此种结构桥因自重轻,适合于土质松软的地质条件,因造价低适合于农村公路建设。乌兰浩特市交通局在县乡公路上先后修建了4座组合式扁壳肋拱桥。

混合式漫水小桥涵。混合式漫水小桥涵是在一座小桥或涵洞的两侧加一定长度的过水路面。水小的时候,从桥或涵洞中通过,水大的时候,从桥或涵洞上的过水路面上漫过。这种构造物成本低,非常适合亟需建桥又缺少资金的贫困地区。用一座桥的资金可以建2~3个混合式漫水小桥涵。这种漫水桥由扎旗交通局工程师杨文设计并施工的。此种结构已在全区得到推广。

浮箱桥。1987年,为解决扎赉特旗都尔本新苏木农牧民过绰尔河的困难问题,在乌塔其架设了一座战备浮箱桥。桥长123.3米,桥面宽5米,10孔,荷载汽—15级。架设都尔本新浮箱桥后,解决了因绰尔河一水之隔所造成的交通闭塞、物资和人员往来交流困难的局面,同时也使音德尔镇到齐齐哈尔市的路程缩短了60公里。

河山广架幸福桥

一座桥,不仅仅能方便通行,更能缩短距离,凝聚人心,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

80年代初,盟内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蛟流河、霍林河等几条大河因为缺少桥梁,使农村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农牧民“过河难、行路难”的问题,各旗县市以争取上级投资或民办公助的方式相继对几条大河进行渡口改桥工程,在农村公路上修建了一批独立大桥。如科右前旗利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在1983年归流河改建了归流河中安大桥,在1984年改建了前锋大桥;突泉县在1994年修建了九龙大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通行条件,方便了农畜产品运输。这些大桥横跨在滔滔河水之上,巍巍险峰之间,一桥飞架,两岸变通途,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德政桥”“致富桥”。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东包嘎查原来因没有跨越洮儿河桥梁,嘎查村民出行需绕行18公里。2017年实施了跨河大桥项目,大桥建成后,东包嘎查至镇政府距离将缩短为2公里,每天通一次班车,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生产生活,并且为促进经济社会和发展旅游业创造有利条件。大桥修建时,村民主动为工人送去鸡蛋表示感谢。大桥通车那天,村民敲锣打鼓地庆祝,他们高兴地说,1949年是政治上的“解放”,现在建这个桥是经济上的“解放”。

乌兰浩特市是兴安盟的行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首府。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模式趋于多样化,建成了一大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城市桥梁。如1985年修建洮儿河东大桥,极大地改善了乌兰浩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1989年实施归流河西大桥加宽改造,是自治区首次采用挑梁式改造加宽拱桥,提高了乌兰浩特市西出口的通过能力,工程还获得了全区交通科技进步奖。如今,西大桥已经使用30年,整体状况仍然良好,继续发挥着作用。1993年,马路弯公路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这是兴安盟第一座公铁立交桥,也是兴安盟第一个收费还贷的工程项目。主桥长314米,桥面宽19米,以转盘为中心,建放射状的8座通道桥,使转盘中心与外侧相连,既方便了交通,又使立交桥具有观赏性,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城区桥梁从仅仅提供交通便利促进两岸发展,到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不但改变了市民的出行,也改变着城市的生活。如2009年建设的大坝沟景观大桥,用于连接乌兰浩特市和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之间的交通。此桥设计为景观桥,栏杆扶手采用不锈钢护栏,人行道设置路灯,并装饰具有民族特色图案的造型。同时,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对城区桥梁进行了美化亮化改造,结合河两岸景观带建设,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乌兰浩特地区已有9座大桥横跨洮儿河,6座大桥横跨归流河。各座大桥造型各异,雄伟壮观,每当夜晚来临,市区内的大桥万灯齐明,流光溢彩,成为市民休闲和游玩的好去处,凸显了城市发展活力与生机。

回首建国以来兴安盟70年的光辉历程,交通运输事业是浓重的一笔。党和政府的德政筑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铺平了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忆往昔,行人车马咫尺天涯,望河兴叹;看今朝,车马行人天涯咫尺,处处畅通。一桥飞架,沟通了千年阻隔,连接了两岸繁荣,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责任编辑:邢俊清

长桥飞架势如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盟有公路桥梁13座928米,只有索伦大桥是钢筋混凝土桥,其余均为木桥。全盟200多条大小河流,道路交通受到严重阻滞,汛期道路更加坎坷难行。

面对这种情况,全盟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公路修整,抢修损毁桥梁,使干线公路迅速得以恢复。到1952年,共修建乌兰浩特东大桥、乌兰浩特西大桥、察尔森大桥、伊尔施大桥、茂力格尔大桥等木桥共27座1721米,为兴安盟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8年开始,在“地、群、普”方针指导下,结合贯彻执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政策,公路交通建设有较大发展。公路桥梁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开始建筑石拱桥。1965年,乌兰浩特西大桥竣工,桥长167.5米,是石砌实腹式拱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安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永久式桥梁。西大桥(石拱桥)的建成,解放了兴安人民的思想,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永久性桥梁起到了促进作用。

1966年,乌兰浩特东大桥竣工。大桥全长200米,为漫水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是兴安盟地区首次采用钻孔灌注桩和连续板梁建桥新工艺。

1967年至1979年,桥梁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桥梁结构取得新的突破,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取得了新提高。14年间共修建桥梁104座2745.5米。其中:永久性桥梁92座2534.6米。这一时期桥梁建设的特点是,石拱桥遍地开花,引进新型结构的双曲拱桥修建成功,钢筋混凝土板梁、T型梁以及桩柱基础的引进和运用都有了发展。

兴安盟复建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公路交通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桥梁设计不断规范,引进的双曲拱桥型大量普及,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占混凝土桥的大多数,预应力混凝土桥开始建设,钻孔灌注桩成为桥梁基础施工的首选,扁壳肋拱桥逐渐推广,沉井基础经过改进将在流沙、砾石河床上广泛应用。这一时期,在桥梁建设上从技术、数量、质量都是一个大发展时期。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珲乌高速公路、乌新高速公路、霍阿一级公路、乌阿一级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兴安盟桥梁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9年,全盟已建成桥梁1457 座,是1949年的112倍,1980年的9倍;桥梁总长度57322米 ,是1949年的62倍,是1980年的14倍。其中大桥111座,22543延长米;中桥258座,15090延长米;小桥1078座,18716延长米;互通式立交桥10座,973延长米。

省际通道茂力格尔大桥修建于2003年, 2005年竣工,全长728.8米,跨径40米,是省际通道内蒙古自治区路段上最大的一座桥梁。设计流量与黄河的流量相当。茂力格尔大桥横跨绰尔河,与周围的山水美景、草原风光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成为当地一景。

查干郭勒河特大桥是国道302线三岔至阿尔山段的重点工程,该桥全长1048米,最高桥墩66.66米,共2个桥台、25个桥墩,其中6个圆柱墩、19个薄壁空心墩。查干郭勒河特大桥工程量较大,仅钢筋用量就达11040吨,最高的11号墩混凝土达795方,总重达1908吨。该桥是目前内蒙古第一高桥,预计该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竣工验收。

长短连架通坦途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交通设施也随之有了变化。桥梁作为交通设施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征。兴安盟地区建桥的材料经历了从以木料为主,到以石料为主,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发展过程,架起了梁式桥、拱式桥、悬臂桥、钢梁桥、组合体系桥等上千座类型不同的桥梁。

在此期间,桥梁建设者以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智慧,突破局限、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发动民力,修建了许多创新型桥梁,既解决了缺少建设资金问题,又切实解决了农村牧区群众出行难题,非常符合当时兴安盟缺桥少涵的实际情况。

钢轨桥。1997年,科右前旗交通局时任业务股长程希庆等人用废旧火车钢轨作桥桩,用钢轨作盖梁,中间打上斜拉和支撑,保证其稳定性,上部横铺木板作桥面,铺粘土砂砾。桥台为石砌“U”型桥台。钢轨桩埋深3.5米—4米。科右前旗陆续在勿布林苏木乌兰河、阿力得尔苏木姜家街、索伦镇吉拉斯台等地修筑了7座钢轨桥。钢轨桥造价极低,施工简便,这些桥虽然是临时性桥,但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组合式扁壳肋拱桥。组合式扁壳肋拱桥是从薄壳拱、双曲拱和肋拱的结构中各取一部分组合而成。优点是圬工体积小、节省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施工期短。1988年,乌兰浩特市交通局宋文涛在乌兰浩特市西沟村修筑全盟第一座扁壳肋拱组合桥。桥全长22.1米,净跨15米,宽5.0米,桥高3.0米,U型桥台。该桥自挖基到竣工通车仅用45天,当时的工程造价仅4.85万元。较双曲拱桥节省造价40%,较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可节省资金60%。使用20年,没有任何裂纹或变形。此种结构桥因自重轻,适合于土质松软的地质条件,因造价低适合于农村公路建设。乌兰浩特市交通局在县乡公路上先后修建了4座组合式扁壳肋拱桥。

混合式漫水小桥涵。混合式漫水小桥涵是在一座小桥或涵洞的两侧加一定长度的过水路面。水小的时候,从桥或涵洞中通过,水大的时候,从桥或涵洞上的过水路面上漫过。这种构造物成本低,非常适合亟需建桥又缺少资金的贫困地区。用一座桥的资金可以建2~3个混合式漫水小桥涵。这种漫水桥由扎旗交通局工程师杨文设计并施工的。此种结构已在全区得到推广。

浮箱桥。1987年,为解决扎赉特旗都尔本新苏木农牧民过绰尔河的困难问题,在乌塔其架设了一座战备浮箱桥。桥长123.3米,桥面宽5米,10孔,荷载汽—15级。架设都尔本新浮箱桥后,解决了因绰尔河一水之隔所造成的交通闭塞、物资和人员往来交流困难的局面,同时也使音德尔镇到齐齐哈尔市的路程缩短了60公里。

河山广架幸福桥

一座桥,不仅仅能方便通行,更能缩短距离,凝聚人心,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

80年代初,盟内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蛟流河、霍林河等几条大河因为缺少桥梁,使农村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农牧民“过河难、行路难”的问题,各旗县市以争取上级投资或民办公助的方式相继对几条大河进行渡口改桥工程,在农村公路上修建了一批独立大桥。如科右前旗利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在1983年归流河改建了归流河中安大桥,在1984年改建了前锋大桥;突泉县在1994年修建了九龙大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通行条件,方便了农畜产品运输。这些大桥横跨在滔滔河水之上,巍巍险峰之间,一桥飞架,两岸变通途,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德政桥”“致富桥”。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东包嘎查原来因没有跨越洮儿河桥梁,嘎查村民出行需绕行18公里。2017年实施了跨河大桥项目,大桥建成后,东包嘎查至镇政府距离将缩短为2公里,每天通一次班车,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生产生活,并且为促进经济社会和发展旅游业创造有利条件。大桥修建时,村民主动为工人送去鸡蛋表示感谢。大桥通车那天,村民敲锣打鼓地庆祝,他们高兴地说,1949年是政治上的“解放”,现在建这个桥是经济上的“解放”。

乌兰浩特市是兴安盟的行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首府。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模式趋于多样化,建成了一大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城市桥梁。如1985年修建洮儿河东大桥,极大地改善了乌兰浩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1989年实施归流河西大桥加宽改造,是自治区首次采用挑梁式改造加宽拱桥,提高了乌兰浩特市西出口的通过能力,工程还获得了全区交通科技进步奖。如今,西大桥已经使用30年,整体状况仍然良好,继续发挥着作用。1993年,马路弯公路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这是兴安盟第一座公铁立交桥,也是兴安盟第一个收费还贷的工程项目。主桥长314米,桥面宽19米,以转盘为中心,建放射状的8座通道桥,使转盘中心与外侧相连,既方便了交通,又使立交桥具有观赏性,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城区桥梁从仅仅提供交通便利促进两岸发展,到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不但改变了市民的出行,也改变着城市的生活。如2009年建设的大坝沟景观大桥,用于连接乌兰浩特市和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之间的交通。此桥设计为景观桥,栏杆扶手采用不锈钢护栏,人行道设置路灯,并装饰具有民族特色图案的造型。同时,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对城区桥梁进行了美化亮化改造,结合河两岸景观带建设,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乌兰浩特地区已有9座大桥横跨洮儿河,6座大桥横跨归流河。各座大桥造型各异,雄伟壮观,每当夜晚来临,市区内的大桥万灯齐明,流光溢彩,成为市民休闲和游玩的好去处,凸显了城市发展活力与生机。

回首建国以来兴安盟70年的光辉历程,交通运输事业是浓重的一笔。党和政府的德政筑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铺平了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忆往昔,行人车马咫尺天涯,望河兴叹;看今朝,车马行人天涯咫尺,处处畅通。一桥飞架,沟通了千年阻隔,连接了两岸繁荣,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