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方寸之间记录“风云变幻” ——全区集邮文化活动金奖获得者董玉秋的集邮故事

2019-10-29 09:33 兴安日报  

获奖现场

获奖证书

展示《天气》集邮作品

翻看集邮册

□贾辰

前不久,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集邮文化活动在内蒙古图书馆举行。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115部竞赛类邮集和11部荣誉类邮集参加了展览。兴安盟气象局董玉秋制作的《天气》邮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评审员祝贺奖。

提起集邮,性格内敛、沉稳的董玉秋眼睛一亮,将其中故事娓娓道来。

结缘集邮  与邮票“一见钟情”

1984年,还在原内蒙古气象学校(现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读书的董玉秋偶然间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路邮局看到出售的“祖国风光”专题邮票,顿时被五颜六色的邮票吸引了。从此,董玉秋踏上了集邮的漫漫长路。一开始,他和其他初涉集邮的人一样,只选择五颜六色、颜色鲜艳的邮票收集,随着兴趣的进一步加深,董玉秋了解到,集邮不仅是收集邮票,更包括邮戳、明信片等多方面的收集。董玉秋感觉集邮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在他眼前打开了自己美丽的屏障。

与时俱进  用爱好“见证风云”

1986年从学校毕业后,董玉秋到兴安盟气象局参加了工作,上学时集邮的兴趣延伸到了岗位上。凭借之前的基础,他开始向着专题集邮的方向发展,集邮与气象自然而然开始挂钩。氢气球、观测站、风霜雨雪……一切与气象有关的邮票都在董玉秋的收集范围内,他开始订阅《集邮》《中国气象》等报刊,在上面寻找与气象元素有关的邮票资料,并专门飞到北京向中国气象局一个叫吴忠义的集邮爱好者学习集邮技巧,吴忠义给了他几枚与气象有关的外国邮票,给了董玉秋莫大的心理支持,他决定继续坚持气象专题集邮之路,将爱好进行到底。

1999年,自治区集邮协会组织邮展,董玉秋抓住机会,凭借自己多年积攒的邮票,获得集邮展银奖。然而这次参展结果他并不满意,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他发现集邮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更需要投入精力去阅读相关资料。掌握了集邮技巧的董玉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气象”改名为“天气”,并开始“绘声绘色”描述有关天气的故事。他慧眼识“票”,花精力将邮票分门别类,配以生动易懂的简短文字说明。“其实,雨就是从云中降落下来的水滴”“雨滴下落时像织布的线一般,随着微风斜织着”,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让普通人一看就懂,形成类似科普读物般有价值的邮集,成了董玉秋新的追求目标。

厚积薄发  让兴趣“开花结果”

今年获得自治区金奖的邮集作品中,董玉秋运用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573枚邮品,讲述了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态和特征,人类认识天气、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我国气象事业取得的成就,天气对防灾减灾、农牧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是一部集邮与科普相结合的作品。作品选题新颖,邮品组织编排逻辑性强,语言通俗易懂,较好的将集邮知识和气象专业知识融合在了一起,在集邮文化活动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如散文诗般的说明文字以及选取邮票的全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集邮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会继续收集,记录气象事业变化的点点滴滴。”董玉秋骄傲地说,他将继续补充邮品,修改完善作品,准备参加明年的全国邮展。这么多年来,董玉秋初心不改,将爱好变成了人生的一部分,并将气象元素融入其中,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做气象的“记录者”。  


责任编辑:邢俊清

获奖现场

获奖证书

展示《天气》集邮作品

翻看集邮册

□贾辰

前不久,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集邮文化活动在内蒙古图书馆举行。在此次活动中,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115部竞赛类邮集和11部荣誉类邮集参加了展览。兴安盟气象局董玉秋制作的《天气》邮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评审员祝贺奖。

提起集邮,性格内敛、沉稳的董玉秋眼睛一亮,将其中故事娓娓道来。

结缘集邮  与邮票“一见钟情”

1984年,还在原内蒙古气象学校(现内蒙古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读书的董玉秋偶然间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路邮局看到出售的“祖国风光”专题邮票,顿时被五颜六色的邮票吸引了。从此,董玉秋踏上了集邮的漫漫长路。一开始,他和其他初涉集邮的人一样,只选择五颜六色、颜色鲜艳的邮票收集,随着兴趣的进一步加深,董玉秋了解到,集邮不仅是收集邮票,更包括邮戳、明信片等多方面的收集。董玉秋感觉集邮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在他眼前打开了自己美丽的屏障。

与时俱进  用爱好“见证风云”

1986年从学校毕业后,董玉秋到兴安盟气象局参加了工作,上学时集邮的兴趣延伸到了岗位上。凭借之前的基础,他开始向着专题集邮的方向发展,集邮与气象自然而然开始挂钩。氢气球、观测站、风霜雨雪……一切与气象有关的邮票都在董玉秋的收集范围内,他开始订阅《集邮》《中国气象》等报刊,在上面寻找与气象元素有关的邮票资料,并专门飞到北京向中国气象局一个叫吴忠义的集邮爱好者学习集邮技巧,吴忠义给了他几枚与气象有关的外国邮票,给了董玉秋莫大的心理支持,他决定继续坚持气象专题集邮之路,将爱好进行到底。

1999年,自治区集邮协会组织邮展,董玉秋抓住机会,凭借自己多年积攒的邮票,获得集邮展银奖。然而这次参展结果他并不满意,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他发现集邮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更需要投入精力去阅读相关资料。掌握了集邮技巧的董玉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气象”改名为“天气”,并开始“绘声绘色”描述有关天气的故事。他慧眼识“票”,花精力将邮票分门别类,配以生动易懂的简短文字说明。“其实,雨就是从云中降落下来的水滴”“雨滴下落时像织布的线一般,随着微风斜织着”,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让普通人一看就懂,形成类似科普读物般有价值的邮集,成了董玉秋新的追求目标。

厚积薄发  让兴趣“开花结果”

今年获得自治区金奖的邮集作品中,董玉秋运用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573枚邮品,讲述了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态和特征,人类认识天气、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我国气象事业取得的成就,天气对防灾减灾、农牧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是一部集邮与科普相结合的作品。作品选题新颖,邮品组织编排逻辑性强,语言通俗易懂,较好的将集邮知识和气象专业知识融合在了一起,在集邮文化活动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如散文诗般的说明文字以及选取邮票的全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集邮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会继续收集,记录气象事业变化的点点滴滴。”董玉秋骄傲地说,他将继续补充邮品,修改完善作品,准备参加明年的全国邮展。这么多年来,董玉秋初心不改,将爱好变成了人生的一部分,并将气象元素融入其中,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做气象的“记录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