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57个红手印的故事

2019-10-31 21:31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当一个人看到前方的好日子却不敢面对,该有多可怜呐……”

10月30日,扶贫题材话剧《红手印》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上演,《红手印》以自治区派驻察右中旗扶贫干部、“北疆楷模”解良同志为原型,讲述在全国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的关键时期,第一书记解国良主动请缨来到新扎木,面对群众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真心体察民情、了解村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最终带领村民走上产业脱贫路子的故事。

故事就从新扎木开始说起。

听说村里又要来新的驻村干部,还带了20万的扶贫基金,新扎木的村民们围坐在“望望”小卖部议论纷纷。扶贫干部还没到村,各家就开始比穷,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希望自己可以多分一些村干部带来的扶贫基金。

拉扯着一个智力障碍孙女的“乐娃奶”,觉得自己无儿无女,应该多分钱;蒙古族养羊户巴雅尔又觉得委屈了:“你们都会种地,饿不死,我的羊卖不出去,我才没法过活哩”;村主任张宝奎的媳妇,也窝着火,“曾经一起办养牛厂,你们不好好干,厂子黄了,你们跑了,留下一屁股烂账,要我家还,你们亏不亏心……”

各家越说越起劲,各自互不相让,坚持分钱就应该拿“大头”,混乱中,也不知道谁先出了一拳,场面开始失控,撕扯、哭喊、撒泼打诨,小破村新扎木不太安生了……

谁也没料想到,就在此刻,一个人拎着皮箱出现在小卖铺,他就是未来的驻村干部。众人停止了打斗,堆上笑容,凑近书记,簇拥着将书记迎进来,其实就是想知道这个钱要怎么分。还不等解国良介绍完精准扶贫计划,直肠子的村民巴雅尔嚷道,“我们不想听,也听不懂。这么说吧,以后你吃我的羊喝我的酒,这扶贫款你怎么分?”

解国良为村民讲解精准扶贫

当听到解国良解释扶贫款专款专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时,村民们再也演不下去了,“一天没吃饭,等分钱,就等来个这?”“走走走,浪费俺们家炭火”,村民们骂骂咧咧,失望地离开。

只有好心的村主任老张,留下来劝他。

“接管俺们村,是坏事也是好事。”

“怎么个坏法?”

“太穷,没法弄”

“怎么个好法?”

“太穷,咋弄也不会比过去差!”

村民的误解、主任的不信任,都给解国良的心里浇上了一盆凉水。

伫立在原地,解国良内心复杂,“这儿可真冷,风好像能吹透这厚厚的棉衣,好像一瞬间就把一颗火热的心吹寒、吹透。这儿跟我想的真不一样,我把这儿想得太简单了。”

可想起临行前,韩书记曾对自己说扶贫工作单凭一番热情是不够的,夹杂着风沙的冷风又吹醒了国良。

“解国良,一年,不是还有一年吗?大伙等着盼着,能有人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啊!”

驻村生活开始了,摸清了家家户户的情况以后,通过帮助乐娃去特殊学校念书,帮巴雅尔卖羊,在不断的调研、改进和自学中,解国良慢慢地让村民了解了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看不见的冰正在消融,一个新的春天即将来临!

一年过去了,肉驴养殖、石磨面粉加工、榨油作坊,是解国良带给新扎木的礼物,新扎木这个破旧的村庄,正在焕发生机。

然而,一年期满,解国良该走了……

乐娃挽留书记

村民按红手印

没有了解国良的新扎木,人们有些不适应,该怎么才能让解书记回来?我们还想跟着书记干!淳朴的新扎木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盼望书记再回来。

大家联名写了一封请愿信,57位村民,一个一个郑重地按上红手印,盼望着57个鲜红的手印,到旗里、到市里,到任何一个可以唤回解书记的地方去,我们想念书记,我们需要书记!

终于,解书记又回来了!

重回到新扎木的他站在梁上,“真奇怪,这风和一年前我刚来的时候一样,还是那么冷,可这儿(心里)却越来越暖了”。看着新扎木,这片热爱的土地,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未来,在那里,有收获的粮食,吃不完的瓜果,年轻人们回来了,大妈也能跳上广场舞,这就是未来的新扎木……

当这场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时,观众席上的掌声经久不息。噙着热泪的观众,除了表达对演职人员演出的肯定,更多的是在用这种方式向生活中无数不具名的,扎根在农村的广大干部们致敬。

演出中,很多片段都给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观众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最让我难忘的是解国良书记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扶贫又扶智的不易。”面对解国良描绘的长期发展愿景,心急又不愿意相信的主任说:“以前的驻村干部,哪个不是办公室里闲得慌,出来透透气镀镀金,就知道给这个破村子描个眉画个眼,换换房顶刷刷墙,喊着口号去扶贫,要问那些狗屁的前景,有个甚用!风气变了,人心变了啊”!可解国良坚持,“再变,我们不能变,我们是共产党员!”

村主任与解国良谈心

其实,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艺术源于生活,表演中村主任的抱怨,也反映出了过往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形式主义”。花拳绣腿、摆花架子,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最要不得的东西,“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

作为一部给观众带来震撼和感动的作品,《红手印》的创作与全体演职人员幕后的付出分不开。据了解,该剧的全体演职人员,在每一场演出结束后,会第一时间和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现场群众等观众深入交流,耐心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学习,先进的典型,先进的精神就这样被融入到《红手印》中。

苏日雅,《红手印》中解国良的扮演者,当谈到出演的感受时,他表示在演出前,其实他对扶贫工作没有多少了解,只有在接触到这个角色后,才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不容易,尤其是当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时,要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带领村民干下去。“我想,这次表演,我最应该学习的就是不怕困难的精神。我还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表演,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观众知道,许许多多像解良同志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全中国脱贫,这个精神值得让大家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过一分一秒,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都在减少。2013年至2018年,6年累计减贫人数8239万,每年平均减贫人数超1300万,是我国脱贫事业向党和人民递交的成绩单。再过一年多,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

这份底气,从哪里来?

它来自全国扶贫工作的不断精准,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定信心,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的担当,也更源于无数共产党员“不破楼兰终不还”,攻坚克难、乘势前进的劲头。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文/图/视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实习记者 梁艳琴 周嘉懿)

责任编辑:张彬

“当一个人看到前方的好日子却不敢面对,该有多可怜呐……”

10月30日,扶贫题材话剧《红手印》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上演,《红手印》以自治区派驻察右中旗扶贫干部、“北疆楷模”解良同志为原型,讲述在全国吹响脱贫攻坚战号角的关键时期,第一书记解国良主动请缨来到新扎木,面对群众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真心体察民情、了解村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最终带领村民走上产业脱贫路子的故事。

故事就从新扎木开始说起。

听说村里又要来新的驻村干部,还带了20万的扶贫基金,新扎木的村民们围坐在“望望”小卖部议论纷纷。扶贫干部还没到村,各家就开始比穷,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希望自己可以多分一些村干部带来的扶贫基金。

拉扯着一个智力障碍孙女的“乐娃奶”,觉得自己无儿无女,应该多分钱;蒙古族养羊户巴雅尔又觉得委屈了:“你们都会种地,饿不死,我的羊卖不出去,我才没法过活哩”;村主任张宝奎的媳妇,也窝着火,“曾经一起办养牛厂,你们不好好干,厂子黄了,你们跑了,留下一屁股烂账,要我家还,你们亏不亏心……”

各家越说越起劲,各自互不相让,坚持分钱就应该拿“大头”,混乱中,也不知道谁先出了一拳,场面开始失控,撕扯、哭喊、撒泼打诨,小破村新扎木不太安生了……

谁也没料想到,就在此刻,一个人拎着皮箱出现在小卖铺,他就是未来的驻村干部。众人停止了打斗,堆上笑容,凑近书记,簇拥着将书记迎进来,其实就是想知道这个钱要怎么分。还不等解国良介绍完精准扶贫计划,直肠子的村民巴雅尔嚷道,“我们不想听,也听不懂。这么说吧,以后你吃我的羊喝我的酒,这扶贫款你怎么分?”

解国良为村民讲解精准扶贫

当听到解国良解释扶贫款专款专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时,村民们再也演不下去了,“一天没吃饭,等分钱,就等来个这?”“走走走,浪费俺们家炭火”,村民们骂骂咧咧,失望地离开。

只有好心的村主任老张,留下来劝他。

“接管俺们村,是坏事也是好事。”

“怎么个坏法?”

“太穷,没法弄”

“怎么个好法?”

“太穷,咋弄也不会比过去差!”

村民的误解、主任的不信任,都给解国良的心里浇上了一盆凉水。

伫立在原地,解国良内心复杂,“这儿可真冷,风好像能吹透这厚厚的棉衣,好像一瞬间就把一颗火热的心吹寒、吹透。这儿跟我想的真不一样,我把这儿想得太简单了。”

可想起临行前,韩书记曾对自己说扶贫工作单凭一番热情是不够的,夹杂着风沙的冷风又吹醒了国良。

“解国良,一年,不是还有一年吗?大伙等着盼着,能有人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啊!”

驻村生活开始了,摸清了家家户户的情况以后,通过帮助乐娃去特殊学校念书,帮巴雅尔卖羊,在不断的调研、改进和自学中,解国良慢慢地让村民了解了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看不见的冰正在消融,一个新的春天即将来临!

一年过去了,肉驴养殖、石磨面粉加工、榨油作坊,是解国良带给新扎木的礼物,新扎木这个破旧的村庄,正在焕发生机。

然而,一年期满,解国良该走了……

乐娃挽留书记

村民按红手印

没有了解国良的新扎木,人们有些不适应,该怎么才能让解书记回来?我们还想跟着书记干!淳朴的新扎木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盼望书记再回来。

大家联名写了一封请愿信,57位村民,一个一个郑重地按上红手印,盼望着57个鲜红的手印,到旗里、到市里,到任何一个可以唤回解书记的地方去,我们想念书记,我们需要书记!

终于,解书记又回来了!

重回到新扎木的他站在梁上,“真奇怪,这风和一年前我刚来的时候一样,还是那么冷,可这儿(心里)却越来越暖了”。看着新扎木,这片热爱的土地,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未来,在那里,有收获的粮食,吃不完的瓜果,年轻人们回来了,大妈也能跳上广场舞,这就是未来的新扎木……

当这场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时,观众席上的掌声经久不息。噙着热泪的观众,除了表达对演职人员演出的肯定,更多的是在用这种方式向生活中无数不具名的,扎根在农村的广大干部们致敬。

演出中,很多片段都给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观众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最让我难忘的是解国良书记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扶贫又扶智的不易。”面对解国良描绘的长期发展愿景,心急又不愿意相信的主任说:“以前的驻村干部,哪个不是办公室里闲得慌,出来透透气镀镀金,就知道给这个破村子描个眉画个眼,换换房顶刷刷墙,喊着口号去扶贫,要问那些狗屁的前景,有个甚用!风气变了,人心变了啊”!可解国良坚持,“再变,我们不能变,我们是共产党员!”

村主任与解国良谈心

其实,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艺术源于生活,表演中村主任的抱怨,也反映出了过往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形式主义”。花拳绣腿、摆花架子,是精准扶贫工作中最要不得的东西,“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

作为一部给观众带来震撼和感动的作品,《红手印》的创作与全体演职人员幕后的付出分不开。据了解,该剧的全体演职人员,在每一场演出结束后,会第一时间和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现场群众等观众深入交流,耐心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学习,先进的典型,先进的精神就这样被融入到《红手印》中。

苏日雅,《红手印》中解国良的扮演者,当谈到出演的感受时,他表示在演出前,其实他对扶贫工作没有多少了解,只有在接触到这个角色后,才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不容易,尤其是当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时,要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带领村民干下去。“我想,这次表演,我最应该学习的就是不怕困难的精神。我还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表演,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观众知道,许许多多像解良同志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全中国脱贫,这个精神值得让大家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过一分一秒,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都在减少。2013年至2018年,6年累计减贫人数8239万,每年平均减贫人数超1300万,是我国脱贫事业向党和人民递交的成绩单。再过一年多,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

这份底气,从哪里来?

它来自全国扶贫工作的不断精准,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定信心,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的担当,也更源于无数共产党员“不破楼兰终不还”,攻坚克难、乘势前进的劲头。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文/图/视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实习记者 梁艳琴 周嘉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