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通辽机场跻身“百万”空港行列

2019-11-18 10:12 通辽日报   杜强 通讯员 程丽波

11月14日,通辽机场举行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系列活动。通辽机场跻身“百万”空港行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5家百万级支线机场。

61载春华秋实,见证了通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61载栉风沐雨,印刻着几代通辽民航人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砥砺前行的不倦身影。

8次改扩建 奠定发展基石

通辽机场始建于1958年。同年8月8日,哲里木盟行政公署号召党、政、军、民齐上,仅用16天就修成了一条1200米长、60米宽的土跑道,这条土跑道一用就是28年。

通辽机场第一次改扩建是在1987年,加长跑道至1800米。1992年,第二次改扩建,土跑道升级为水泥混凝土跑道。1995年,进行了第三次改扩建,第二代航站楼拔地而起。2001年,候机楼增至3000平方米,延长跑道至2300米,这是第四次改扩建。2006年,第五次改扩建对第二代航站楼进行流程改造。2009年,进行第六次改扩建,对2300米跑道进行沥青混凝土盖被。2011年,通辽机场实施新航站楼改扩建项目,这是通辽机场建设史上第七次大规模改扩建。

随着通辽机场运输生产快速发展,2300米跑道逐渐“落伍”,通辽机场一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内跑道最短的运输机场。多家航空公司因跑道限制无法投入运力,2300米跑道成为了制约机场发展的最大“瓶颈”。2019年,通辽机场实施第八次改扩建工程,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石。

3次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3年,通辽机场开始企业化运营。面对地区经济欠发达、百姓出行难的现状,通辽民航发挥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精神,开启“破冰”之旅,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5年7月11日,32座的多尼尔飞机退出通辽历史舞台,通辽——北京航线即将断航。面对艰难的历史困境,通辽机场公司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创新航空市场开发模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包机模式开拓者”。2006年,通辽市政府用500万元采取捆绑式包机方案,运营通辽——北京和通辽——呼和浩特航线。当年旅客吞吐量连续首次突破3、4、5万人次大关。全年旅客吞吐量57949人次,同比增长159%。

2006年,内蒙古机场集团“筑巢引凤”成立“模拟航空”。2008年6月,模拟航空开始运营呼和浩特——通辽往返航线,每天一班。由此,通辽至北京、通辽至呼和浩特实现了每天一班的稳定运营。2006年,通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速为156%。2010年,通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

第三次创新是在2012年,这一年通辽机场引入“支线快线”模式运营通辽——呼和浩特航线。同时与中联航合作,开通了北京第二班。全年通航13条航线。历史上首飞郑州、海口、天津等地,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人次。

11亿  政府投资巨大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辽机场的建设与发展。自2005年开始,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近11亿元用于航空市场开发。通辽机场先后开通全国6大枢纽机场、8大热点旅游城市和10个区内城市航线航班,累计运营航线25条,通航城市24个,17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500余万百姓受益。

在机场建设中,通辽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通辽机场建设项目,自通辽机场建站以来,先后投入5.35亿元用于机场改扩建,其中2011年投入1.81亿元实施通辽机场新航站楼项目,2019年投入3亿元实施飞行区改扩建工程。

据了解,2005年至2019年,通辽机场运送旅客567万人次,相当于每一名旅客能享受到地方政府194元的补贴。至2019年,通辽市的人均乘机比由2005年的0.007增至0.35,通辽市每1000个人中就有350个人乘坐民航航班。

回首历史,一组组数字激动人心。展望未来,“精品机场”凝聚奋进力量。“100万这个数字来之不易,因为它历经61年的历史积淀和几代民航人的风雨兼程。”通辽机场总经理赵玉说,“定下一个小目标,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11月14日,通辽机场举行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系列活动。通辽机场跻身“百万”空港行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5家百万级支线机场。

61载春华秋实,见证了通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61载栉风沐雨,印刻着几代通辽民航人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砥砺前行的不倦身影。

8次改扩建 奠定发展基石

通辽机场始建于1958年。同年8月8日,哲里木盟行政公署号召党、政、军、民齐上,仅用16天就修成了一条1200米长、60米宽的土跑道,这条土跑道一用就是28年。

通辽机场第一次改扩建是在1987年,加长跑道至1800米。1992年,第二次改扩建,土跑道升级为水泥混凝土跑道。1995年,进行了第三次改扩建,第二代航站楼拔地而起。2001年,候机楼增至3000平方米,延长跑道至2300米,这是第四次改扩建。2006年,第五次改扩建对第二代航站楼进行流程改造。2009年,进行第六次改扩建,对2300米跑道进行沥青混凝土盖被。2011年,通辽机场实施新航站楼改扩建项目,这是通辽机场建设史上第七次大规模改扩建。

随着通辽机场运输生产快速发展,2300米跑道逐渐“落伍”,通辽机场一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内跑道最短的运输机场。多家航空公司因跑道限制无法投入运力,2300米跑道成为了制约机场发展的最大“瓶颈”。2019年,通辽机场实施第八次改扩建工程,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石。

3次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3年,通辽机场开始企业化运营。面对地区经济欠发达、百姓出行难的现状,通辽民航发挥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精神,开启“破冰”之旅,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5年7月11日,32座的多尼尔飞机退出通辽历史舞台,通辽——北京航线即将断航。面对艰难的历史困境,通辽机场公司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创新航空市场开发模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包机模式开拓者”。2006年,通辽市政府用500万元采取捆绑式包机方案,运营通辽——北京和通辽——呼和浩特航线。当年旅客吞吐量连续首次突破3、4、5万人次大关。全年旅客吞吐量57949人次,同比增长159%。

2006年,内蒙古机场集团“筑巢引凤”成立“模拟航空”。2008年6月,模拟航空开始运营呼和浩特——通辽往返航线,每天一班。由此,通辽至北京、通辽至呼和浩特实现了每天一班的稳定运营。2006年,通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速为156%。2010年,通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

第三次创新是在2012年,这一年通辽机场引入“支线快线”模式运营通辽——呼和浩特航线。同时与中联航合作,开通了北京第二班。全年通航13条航线。历史上首飞郑州、海口、天津等地,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人次。

11亿  政府投资巨大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辽机场的建设与发展。自2005年开始,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近11亿元用于航空市场开发。通辽机场先后开通全国6大枢纽机场、8大热点旅游城市和10个区内城市航线航班,累计运营航线25条,通航城市24个,17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500余万百姓受益。

在机场建设中,通辽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通辽机场建设项目,自通辽机场建站以来,先后投入5.35亿元用于机场改扩建,其中2011年投入1.81亿元实施通辽机场新航站楼项目,2019年投入3亿元实施飞行区改扩建工程。

据了解,2005年至2019年,通辽机场运送旅客567万人次,相当于每一名旅客能享受到地方政府194元的补贴。至2019年,通辽市的人均乘机比由2005年的0.007增至0.35,通辽市每1000个人中就有350个人乘坐民航航班。

回首历史,一组组数字激动人心。展望未来,“精品机场”凝聚奋进力量。“100万这个数字来之不易,因为它历经61年的历史积淀和几代民航人的风雨兼程。”通辽机场总经理赵玉说,“定下一个小目标,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