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市:文明乡风扑面来

2019-11-19 09:46 内蒙古日报  

“打竹板心里亮,赛罕大地把歌唱。门前三包落实好,美丽乡村人欢笑……”在赛罕区黄合少镇石人湾村,文化站站长创作的《村规民约要牢记》被村民们改编成快板书,深受群众喜爱。

敕勒川,阴山下,文明乡风似绚丽彩霞,让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乡村文明建设,一个个文明村镇为现代化首府增光添彩。

“过去,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我们村的‘新规矩’”。如今,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棚子村一样,呼和浩特市通过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培育新乡贤文化,乡风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越来越少。

走进呼和浩特玉泉区小黑河镇姜家营村,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姜家营村作为玉泉区“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的示范村,按照玉泉区新时代农牧民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统一安排部署,以乡风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村里建起了颇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宣传涂绘墙。涂绘墙采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内容通俗易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跃然墙上。

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行行优美的书法,呼和浩特市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文明乡风,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墙头文化”传递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文化墙,色彩鲜艳,形象鲜活,图文并茂,即使目不识丁者也能一目了然。文化墙正在成为农民群众的“文明礼仪墙”“道德教育墙”“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模范宣传者”,成为搞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的好载体。

“如今,我们的村民通过‘鸿雁悦读’图书流动服务车就可以享受通借通还的便利。”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鸿雁悦读”图书流动服务车装载着2000余册图书开展城乡联动。这座“流动图书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装备自助借还机和坐席,有效地弥补了乡村文化站图书的不足。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呼和浩特市,文化惠民工程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例如 “鸿雁悦读”计划,就是依托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构建了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为中心馆,旗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服务体系网络。全市所有网点实行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市还将农家书屋体系中的草原书屋也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终端。经过多年建设,截至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有草原书屋966个,每个草原书屋都配有一定数量的书刊和电子音像出版物。

目前,呼和浩特市9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全市1242个村(社区)已建成集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4个,舞台和小广场1000余个。全市建成达标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56个,均配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保证免费开放时间,保证了村民文化活动有去处、有场地。截至6月中旬,在全市9个旗县区全面展开的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已放映1478场,观影人次近8万人。

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农民文化汇演等,呼和浩特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如今,呼和浩特市村村都有文艺人,人人都有拿手戏,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人们越来越惊喜地看到,呼和浩特市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已成为首府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记者  刘洋)

责任编辑:何娟

“打竹板心里亮,赛罕大地把歌唱。门前三包落实好,美丽乡村人欢笑……”在赛罕区黄合少镇石人湾村,文化站站长创作的《村规民约要牢记》被村民们改编成快板书,深受群众喜爱。

敕勒川,阴山下,文明乡风似绚丽彩霞,让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乡村文明建设,一个个文明村镇为现代化首府增光添彩。

“过去,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我们村的‘新规矩’”。如今,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棚子村一样,呼和浩特市通过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培育新乡贤文化,乡风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越来越少。

走进呼和浩特玉泉区小黑河镇姜家营村,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姜家营村作为玉泉区“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的示范村,按照玉泉区新时代农牧民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统一安排部署,以乡风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村里建起了颇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宣传涂绘墙。涂绘墙采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内容通俗易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跃然墙上。

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行行优美的书法,呼和浩特市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科学知识、文明乡风,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墙头文化”传递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文化墙,色彩鲜艳,形象鲜活,图文并茂,即使目不识丁者也能一目了然。文化墙正在成为农民群众的“文明礼仪墙”“道德教育墙”“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模范宣传者”,成为搞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的好载体。

“如今,我们的村民通过‘鸿雁悦读’图书流动服务车就可以享受通借通还的便利。”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鸿雁悦读”图书流动服务车装载着2000余册图书开展城乡联动。这座“流动图书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装备自助借还机和坐席,有效地弥补了乡村文化站图书的不足。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呼和浩特市,文化惠民工程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例如 “鸿雁悦读”计划,就是依托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构建了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为中心馆,旗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服务体系网络。全市所有网点实行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市还将农家书屋体系中的草原书屋也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终端。经过多年建设,截至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有草原书屋966个,每个草原书屋都配有一定数量的书刊和电子音像出版物。

目前,呼和浩特市9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成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全市1242个村(社区)已建成集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4个,舞台和小广场1000余个。全市建成达标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56个,均配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保证免费开放时间,保证了村民文化活动有去处、有场地。截至6月中旬,在全市9个旗县区全面展开的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已放映1478场,观影人次近8万人。

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农民文化汇演等,呼和浩特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如今,呼和浩特市村村都有文艺人,人人都有拿手戏,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人们越来越惊喜地看到,呼和浩特市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已成为首府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记者  刘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