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01-13 20:22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是目标,也是使命。在勇担使命的征程里,在奔向梦想的节奏里,内蒙古这片土地正迸射出耀眼光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项工作要更精准、更精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完成现存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冲锋号吹响,倒计时开启。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压实责任聚合力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越到紧要关头、任务繁重,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乌兰察布市作为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必须一往无前攻坚克难、一鼓作气跨越关口,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自治区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市长费东斌说。

“赤峰市将把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头等大事,以一往无前、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合格答卷。要完成剩余9800人的脱贫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好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委书记孟宪东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乌海市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着力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毅说。

……

“将军奋勇,三军用命。”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区层层压实责任,精英尽锐出战,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合力。我区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盟市、区直有关部门考核指标权重由5%提高到7%,提拔重用了19名旗县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队员和1233名驻村干部。

担责不推,遇难不怯,逢险不畏。面对啃“硬骨头”、决战决胜的关键期,2500万草原儿女步履铿锵。

盯住问题补短板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盯住问题补短板,一场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正在我区打响。截至目前,符合要求的39.1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贫困患者救治比例和2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均达到99.9%,对8073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解决了2.1万户46817人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补短板,更要强根基。产业是兴旺之基、致富之源。

“我家去年种尖椒挣了5万多元,效益比种大田强了好多倍。”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毛家窝铺村村民尹素艳笑着说道。

在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是“响当当”的产业。“我们合作社有283栋温室大棚,带动贫困户33户。与其直接拿资金送给贫困户,不如把他们纳入到产业链条里,让他们掌握一门致富技术。”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宁城县盛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振全说。

多年来,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直致力于将生态、农业和扶贫有机结合,在库布其沙区投入60多亿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配套30多个项目并提供“五保”服务,带动1万多农牧民脱贫致富。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智强说:“我们在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时,一定要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配套、系统化分割、专业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资本化运作的六轮驱动模式。”

全区各地“把脉点穴”,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在“输血”的基础上,提高了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蓄力振兴奔小康

站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二旦桥村一处山坡上远眺,漫山遍野的杏树随着地形的起伏向远处延伸。

以前,这里荒山秃岭,村民住的是窑洞,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如今,杏树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全村去年销售杏核10万公斤,不值钱的“杏骨骨”成了能卖大价钱的“金蛋蛋”。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这已是我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形成的共识。

自治区政协委员、通辽市工商联副主席郑凤坤认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更好推动乡村振兴。

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靳春亮建议,在脱贫摘帽后,要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规划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兴旺。

找好结合点,编好“麻花辫”。我区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志智双扶,深入开展文化扶贫“十进村”和乌兰牧骑巡演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政策,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创新模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励积分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有效培育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

聚焦重点,围绕建立高质量稳定脱贫机制、贫困预防机制、扶贫治理长效机制等,确定重点改革试验项目课题……

担当精神立起来,实干气魄亮出来。决战决胜,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白丹)

责任编辑:张彬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是目标,也是使命。在勇担使命的征程里,在奔向梦想的节奏里,内蒙古这片土地正迸射出耀眼光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项工作要更精准、更精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完成现存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冲锋号吹响,倒计时开启。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压实责任聚合力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越到紧要关头、任务繁重,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乌兰察布市作为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必须一往无前攻坚克难、一鼓作气跨越关口,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自治区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市长费东斌说。

“赤峰市将把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头等大事,以一往无前、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合格答卷。要完成剩余9800人的脱贫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好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委书记孟宪东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乌海市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着力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自治区人大代表,乌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唐毅说。

……

“将军奋勇,三军用命。”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区层层压实责任,精英尽锐出战,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合力。我区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盟市、区直有关部门考核指标权重由5%提高到7%,提拔重用了19名旗县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队员和1233名驻村干部。

担责不推,遇难不怯,逢险不畏。面对啃“硬骨头”、决战决胜的关键期,2500万草原儿女步履铿锵。

盯住问题补短板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盯住问题补短板,一场聚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正在我区打响。截至目前,符合要求的39.1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贫困患者救治比例和2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均达到99.9%,对8073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解决了2.1万户46817人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补短板,更要强根基。产业是兴旺之基、致富之源。

“我家去年种尖椒挣了5万多元,效益比种大田强了好多倍。”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毛家窝铺村村民尹素艳笑着说道。

在宁城县,设施蔬菜产业是“响当当”的产业。“我们合作社有283栋温室大棚,带动贫困户33户。与其直接拿资金送给贫困户,不如把他们纳入到产业链条里,让他们掌握一门致富技术。”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宁城县盛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振全说。

多年来,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直致力于将生态、农业和扶贫有机结合,在库布其沙区投入60多亿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配套30多个项目并提供“五保”服务,带动1万多农牧民脱贫致富。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智强说:“我们在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时,一定要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配套、系统化分割、专业化经营、现代化管理、资本化运作的六轮驱动模式。”

全区各地“把脉点穴”,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在“输血”的基础上,提高了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蓄力振兴奔小康

站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二旦桥村一处山坡上远眺,漫山遍野的杏树随着地形的起伏向远处延伸。

以前,这里荒山秃岭,村民住的是窑洞,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如今,杏树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全村去年销售杏核10万公斤,不值钱的“杏骨骨”成了能卖大价钱的“金蛋蛋”。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这已是我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形成的共识。

自治区政协委员、通辽市工商联副主席郑凤坤认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更好推动乡村振兴。

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靳春亮建议,在脱贫摘帽后,要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规划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兴旺。

找好结合点,编好“麻花辫”。我区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志智双扶,深入开展文化扶贫“十进村”和乌兰牧骑巡演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政策,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创新模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励积分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有效培育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

聚焦重点,围绕建立高质量稳定脱贫机制、贫困预防机制、扶贫治理长效机制等,确定重点改革试验项目课题……

担当精神立起来,实干气魄亮出来。决战决胜,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白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