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雷惊蛰万物苏

2020-03-04 10:05 呼和浩特日报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于何时听,当然是惊蛰节气了,惊蛰是春满人间的晨笛,新雷是万物苏醒的号角,它们带来了和煦的东风,驱散了料峭的余寒;它们唤醒了蛰睡的生灵,送来了膏泽的春雨。“春雷开众蛰,暖律发千华”,在隐隐春雷声后,一个姹紫嫣红鸢飞鱼跃的春天迫不急待地向我们走来。

惊蛰是一年中第三个节气,二月里的第一个节气。二月是卯月,“卯”字如同两扇打开的门,俗语云:开门纳福、开门迎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五代南唐学者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时解释:“二月,阴不能制,阳冒而出也。天门,万物毕出也。”在一天之内,卯时是指早晨五点到七点,这个时候雄鸡三唱天放亮,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开门迎来新的一天。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卯月这个时候“一鼓轻雷惊蛰后”,万物从冬眠中苏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年。

“春雷响、万物长”,春雷是惊蛰节气明显的气候特征。于无声处听惊雷,人们就知道惊蛰节气到来了。现代气象科技表明,春天到来尤其是惊蛰以后,不断增强的暖湿空气在大气中在不同高度向北行进,遇到负隅顽抗的冷空气团后引发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暖湿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产生雷电现象。出现雷电天气要有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季暖湿气流空气潮湿,太阳辐射加强使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层冷空气下沉,形成强烈对流,出现雷雨天气。冬季在大陆冷气团控制下空气寒冷而干燥,太阳辐射弱空气难以形成剧烈对流,所以很少有打雷现象。古人观察到了这一规律,所以《礼记·月令》记载:“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

气温变暖使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进而产生空气对流和打雷现象,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新雷是从南到北依次响起来。惊蛰节气到来后,温暖的南方已经听到春雷阵阵,但在像呼和浩特这样寒冷的塞外地区,恐怕到清明时节才有雷声,因为这个时节北方的天宇中冷空气依然强势,孱弱的暖湿空气还根本不足与之对抗。不过有的年景会在二月末听到春雷的,“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这是唐代元稹歌咏春分节气的诗,诗里的“电影”就是闪电的影子,元稹写的是中原一带的景象,略早于黄河上中游地区大地复苏的时间。

“一雷惊蛰始”,经历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沉寂了一冬的北方农民最盼望春雷响起带雨来。生活在北方的人民喜欢听到这震耳的惊雷,给缺水少雨的北方早日送来生机和绿色。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民爱敲锣打鼓,你看,黄河锣鼓、威风锣鼓、安塞腰鼓、平陆锣鼓……从正月里开始,有的敲响腰鼓,有的擂响锣鼓,锣鼓声声如隐隐春雷滚过,敲醒了沉睡的黄河,河开流凌惊蛰到。锣鼓阵阵从河套平原的千村万户响起,从岸边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响起,仿佛滚滚春雷唤醒了平淡岁月的精气神。“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当真正的春雷响过以后,带来宝贵的春雨或春雪,震醒了沉睡的山川河流,震醒了蛰伏越冬的虫蛇。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惊蛰始有雷声,这天地间的万物都希望春雷一声震天响,无限春光到眼前。“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草木才能欣欣向荣,新雷响起“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春日亭上观鱼》诗云:“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就连鱼儿也待新雷震后春江水暖时一跃龙门。民间还有“不过惊蛰节,青蛙不开口”之说,正是“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一声新雷过后好雨知时节,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万物在和煦的春风中也会春心萌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我的家乡托克托县所在的土默川平原上,惊蛰时节还不到“家家户户种田忙”的时候,但在解冻的田野上,“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的景致不会遥远了。

隐隐春雷响过,春天就应该是姹紫嫣红开遍的样子,这样的良辰美景不能付与寂静的城市和冷清的乡村。但愿雷驱电扫除瘟神,疫去灾消花盛开,让城市的街巷重新饱满丰盈起来,让乡间的道路重新忙碌热闹起来,恢复人间烟火应有的温度和温暖,才不辜负这如期而至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殷耀)

责任编辑:何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于何时听,当然是惊蛰节气了,惊蛰是春满人间的晨笛,新雷是万物苏醒的号角,它们带来了和煦的东风,驱散了料峭的余寒;它们唤醒了蛰睡的生灵,送来了膏泽的春雨。“春雷开众蛰,暖律发千华”,在隐隐春雷声后,一个姹紫嫣红鸢飞鱼跃的春天迫不急待地向我们走来。

惊蛰是一年中第三个节气,二月里的第一个节气。二月是卯月,“卯”字如同两扇打开的门,俗语云:开门纳福、开门迎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五代南唐学者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时解释:“二月,阴不能制,阳冒而出也。天门,万物毕出也。”在一天之内,卯时是指早晨五点到七点,这个时候雄鸡三唱天放亮,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开门迎来新的一天。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卯月这个时候“一鼓轻雷惊蛰后”,万物从冬眠中苏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年。

“春雷响、万物长”,春雷是惊蛰节气明显的气候特征。于无声处听惊雷,人们就知道惊蛰节气到来了。现代气象科技表明,春天到来尤其是惊蛰以后,不断增强的暖湿空气在大气中在不同高度向北行进,遇到负隅顽抗的冷空气团后引发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暖湿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产生雷电现象。出现雷电天气要有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季暖湿气流空气潮湿,太阳辐射加强使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层冷空气下沉,形成强烈对流,出现雷雨天气。冬季在大陆冷气团控制下空气寒冷而干燥,太阳辐射弱空气难以形成剧烈对流,所以很少有打雷现象。古人观察到了这一规律,所以《礼记·月令》记载:“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

气温变暖使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进而产生空气对流和打雷现象,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新雷是从南到北依次响起来。惊蛰节气到来后,温暖的南方已经听到春雷阵阵,但在像呼和浩特这样寒冷的塞外地区,恐怕到清明时节才有雷声,因为这个时节北方的天宇中冷空气依然强势,孱弱的暖湿空气还根本不足与之对抗。不过有的年景会在二月末听到春雷的,“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这是唐代元稹歌咏春分节气的诗,诗里的“电影”就是闪电的影子,元稹写的是中原一带的景象,略早于黄河上中游地区大地复苏的时间。

“一雷惊蛰始”,经历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沉寂了一冬的北方农民最盼望春雷响起带雨来。生活在北方的人民喜欢听到这震耳的惊雷,给缺水少雨的北方早日送来生机和绿色。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民爱敲锣打鼓,你看,黄河锣鼓、威风锣鼓、安塞腰鼓、平陆锣鼓……从正月里开始,有的敲响腰鼓,有的擂响锣鼓,锣鼓声声如隐隐春雷滚过,敲醒了沉睡的黄河,河开流凌惊蛰到。锣鼓阵阵从河套平原的千村万户响起,从岸边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响起,仿佛滚滚春雷唤醒了平淡岁月的精气神。“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当真正的春雷响过以后,带来宝贵的春雨或春雪,震醒了沉睡的山川河流,震醒了蛰伏越冬的虫蛇。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惊蛰始有雷声,这天地间的万物都希望春雷一声震天响,无限春光到眼前。“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草木才能欣欣向荣,新雷响起“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春日亭上观鱼》诗云:“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就连鱼儿也待新雷震后春江水暖时一跃龙门。民间还有“不过惊蛰节,青蛙不开口”之说,正是“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一声新雷过后好雨知时节,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万物在和煦的春风中也会春心萌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在我的家乡托克托县所在的土默川平原上,惊蛰时节还不到“家家户户种田忙”的时候,但在解冻的田野上,“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的景致不会遥远了。

隐隐春雷响过,春天就应该是姹紫嫣红开遍的样子,这样的良辰美景不能付与寂静的城市和冷清的乡村。但愿雷驱电扫除瘟神,疫去灾消花盛开,让城市的街巷重新饱满丰盈起来,让乡间的道路重新忙碌热闹起来,恢复人间烟火应有的温度和温暖,才不辜负这如期而至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殷耀)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