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74份生物材料搭乘载人飞船开启航天育种“新征程”

2020-05-10 13:15 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段丽萍)5月9日,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从内蒙古科技厅了解到,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回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搭载有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征集的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燕麦、蒙古黄芪等26个品种74份空间诱变育种实验生物材料与试验船一起“问鼎苍穹”,这些生物材料的搭载,将开启内蒙古航天育种事业的“新征程”。

本次搭载的内蒙古地区的生物材料是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航天育种创新产业联盟的区域战略合作伙伴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内蒙古生物院”)征集。由于时值疫情期间,内蒙古生物院克服各种困难,统一组织征集,经过专家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华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赤峰宇丰科技种业有限公司、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生物院9家单位,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向日葵、谷子、高粱、荞麦、燕麦、油菜、蒙古黄芪、蒙古甘草、丹参、马齿苋、红干椒、番茄、西葫芦、紫花苜蓿等在内的26个品种74份材料,作为此次空间诱变育种实验的搭载材料。据悉,参与育种实验的均为内蒙古优势特色作物、杂粮、中蒙药材、牧草和果蔬,旨在通过空间诱变实验育种,快速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有力支撑“科技兴蒙”。

此次搭载生物材料的试验船在轨飞行约67个小时,轨道高度约300~8000公里。试验船在轨飞行期间,穿越范艾伦辐射带,接受的空间总辐射剂量和微重力环境均与以往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和返回式卫星所经历的空间环境不同,为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空间诱变和航天育种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会。

1987年8月5日发射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我国科学家筛选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首次进行卫星搭载开展空间诱变实验,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拉开了序幕。

责任编辑:石尧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段丽萍)5月9日,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从内蒙古科技厅了解到,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回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搭载有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征集的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燕麦、蒙古黄芪等26个品种74份空间诱变育种实验生物材料与试验船一起“问鼎苍穹”,这些生物材料的搭载,将开启内蒙古航天育种事业的“新征程”。

本次搭载的内蒙古地区的生物材料是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航天育种创新产业联盟的区域战略合作伙伴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内蒙古生物院”)征集。由于时值疫情期间,内蒙古生物院克服各种困难,统一组织征集,经过专家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华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赤峰宇丰科技种业有限公司、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生物院9家单位,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向日葵、谷子、高粱、荞麦、燕麦、油菜、蒙古黄芪、蒙古甘草、丹参、马齿苋、红干椒、番茄、西葫芦、紫花苜蓿等在内的26个品种74份材料,作为此次空间诱变育种实验的搭载材料。据悉,参与育种实验的均为内蒙古优势特色作物、杂粮、中蒙药材、牧草和果蔬,旨在通过空间诱变实验育种,快速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培育高产、质优、早熟、抗病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资源,有力支撑“科技兴蒙”。

此次搭载生物材料的试验船在轨飞行约67个小时,轨道高度约300~8000公里。试验船在轨飞行期间,穿越范艾伦辐射带,接受的空间总辐射剂量和微重力环境均与以往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和返回式卫星所经历的空间环境不同,为开展空间辐射生物学研究、空间诱变和航天育种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会。

1987年8月5日发射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我国科学家筛选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首次进行卫星搭载开展空间诱变实验,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拉开了序幕。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