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李粒:从城市“书生”到乡村“农夫”

2020-06-09 09:23 乌海 日报  

李粒帮助当地居民播种水稻。

由大兴安岭西麓源源流出,218公里的归流河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滋养出一方盛产稻米的秀丽村庄——湖南村。相隔近2000公里,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李粒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成为湖南村原生态稻米的“代言人”,和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起种水稻、卖稻米,振兴产业发展,扎根在希望的田野。

初夏时节的归流河畔,农民辛勤劳作,插秧机穿梭往复,很快为水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勾织出一幅塞上江南的美丽图景。

别看只在村里工作了一年,李粒不仅能把秧苗传递得飞快,开起插秧机来也有模有样。

“他就住在村里,从春天建大棚育苗就和我们在一起,天气降温时一块儿点炉子给秧苗供暖,插秧时一干就是一天,学得快、干得多,咋能不熟呢!”湖南村旭光合作社负责人邵永岩在电话里说,这个“外乡人”来到村里后,实打实地帮助大家伙儿致富,睡土炕、吃农家饭、下田地,用实际行动和村民“打成一片”。

李粒,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也是乌海唯一一名派驻外地的扶贫干部。2019年7月,李粒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经学院推荐,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离开孩子、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远赴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湖南村开展扶贫工作。

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70后”,从事的又是“温文尔雅”的教育工作,李粒之前几乎从未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到陌生的乡村能否适应”“扶贫工作怎么开展”“能不能和当地百姓沟通交流”……刚接到任务,他心里不免会有一些彷徨。

可到村里之后,李粒反而顾不得再思考这些琐事,他一家一家摸情况,一户一户问困难,仅用了不到一百天时间就走访了440余户村民,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他住在村委会,随时随地与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委会班子深入沟通交流,协助解决村民大情小事,很快便融入村集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得知当地有种水稻的传统后,李粒即刻以推动稻米产业发展为扶贫工作切入点,为村民开拓思路、出谋划策,并主动参与到稻米种植生产劳作中,一样一样地学起了农活儿,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庄稼汉”。

按照村民以往的习惯,湖南村种植的水稻在收割后就以每公斤2元多的低廉价格被各地企业收购,农户收入微薄,除去成本,基本见不到什么利益。了解情况后,李粒鼓励村民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到自产自销,将利润最大化,增加收入。他为当地稻米设计品牌logo和包装袋,还想方设法联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等多地的销路,一时间,通过电话及上门订购稻米的人多了,湖南村绿色稻米的名气也越传越大。

“在祖国的北疆亮丽风景线上,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有个盛产稻米的村庄——湖南村,它位于北纬46度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上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这里产的‘长粒香九号’稻米纤长饱满、质感细腻、晶莹剔透,熟后颗粒分明、洁白油亮、松软清香,是真正的原生态无污染稻米,堪称米中精品。”李粒总是这样向别人推荐湖南村的稻米。而从稻谷到稻米,村民获得的利润是过去的二至三倍。

如今,湖南村的稻米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年产近75万公斤稻谷,脱壳后有近45万公斤优质稻米。由9位村民牵头组织成立的旭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部分村民的1200亩良田,形成“合作社+农户”的稻米生产模式。在李粒的带动下,湖南村2019年的稻米均包装成10公斤的真空塑料袋,发往各订购地,进入千家万户。

受疫情影响,稻米年后没有销完,李粒早早便赶回湖南村,和大家一起为今年的发展想办法。李粒的妻子是我市卫健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奋战在抗疫情前线,只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今年情况特殊,妻子常常要忙到夜里一两点。要说对家人不愧疚那是假的,如果我在乌海,至少每天还能给他们整口热乎饭。”这个一米八六的汉子话语中混杂着哽咽的声音,可想着未竟的事业,想着信任他的村民,前行的脚步却从未迟疑。

在村里的日子是没有周末的,不是在村民家做调查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扶贫工作近一年来,村里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有多少亩地,谁家有多少头牲畜,谁家年收入多少……李粒都详细地记在本上、装在心里。他顾不得因潮湿过敏满头满脸长出的红疹,不介怀没有自来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心中始终盛满了温暖——那是一场暴雪过后,村民专程赶来给他递上的热乎乎的粘豆包、是每一次村民招呼他“来家吃饭”的热络话、更是村民收获幸福生活时洋溢着的笑脸……

“今年眼看就过了一半,种稻米是主要的,还计划着帮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借助村民自家林地,发展绿色养殖产业,带动林下经济,将零散种养殖户联合起来,统一销售渠道,扩展销售范围……”李粒眼中,“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扶贫在湖南村,他将始终坚持在路上。              

(颜慧)

责任编辑:邢俊清

李粒帮助当地居民播种水稻。

由大兴安岭西麓源源流出,218公里的归流河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滋养出一方盛产稻米的秀丽村庄——湖南村。相隔近2000公里,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李粒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成为湖南村原生态稻米的“代言人”,和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起种水稻、卖稻米,振兴产业发展,扎根在希望的田野。

初夏时节的归流河畔,农民辛勤劳作,插秧机穿梭往复,很快为水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勾织出一幅塞上江南的美丽图景。

别看只在村里工作了一年,李粒不仅能把秧苗传递得飞快,开起插秧机来也有模有样。

“他就住在村里,从春天建大棚育苗就和我们在一起,天气降温时一块儿点炉子给秧苗供暖,插秧时一干就是一天,学得快、干得多,咋能不熟呢!”湖南村旭光合作社负责人邵永岩在电话里说,这个“外乡人”来到村里后,实打实地帮助大家伙儿致富,睡土炕、吃农家饭、下田地,用实际行动和村民“打成一片”。

李粒,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也是乌海唯一一名派驻外地的扶贫干部。2019年7月,李粒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经学院推荐,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离开孩子、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远赴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湖南村开展扶贫工作。

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70后”,从事的又是“温文尔雅”的教育工作,李粒之前几乎从未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到陌生的乡村能否适应”“扶贫工作怎么开展”“能不能和当地百姓沟通交流”……刚接到任务,他心里不免会有一些彷徨。

可到村里之后,李粒反而顾不得再思考这些琐事,他一家一家摸情况,一户一户问困难,仅用了不到一百天时间就走访了440余户村民,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他住在村委会,随时随地与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委会班子深入沟通交流,协助解决村民大情小事,很快便融入村集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得知当地有种水稻的传统后,李粒即刻以推动稻米产业发展为扶贫工作切入点,为村民开拓思路、出谋划策,并主动参与到稻米种植生产劳作中,一样一样地学起了农活儿,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庄稼汉”。

按照村民以往的习惯,湖南村种植的水稻在收割后就以每公斤2元多的低廉价格被各地企业收购,农户收入微薄,除去成本,基本见不到什么利益。了解情况后,李粒鼓励村民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到自产自销,将利润最大化,增加收入。他为当地稻米设计品牌logo和包装袋,还想方设法联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等多地的销路,一时间,通过电话及上门订购稻米的人多了,湖南村绿色稻米的名气也越传越大。

“在祖国的北疆亮丽风景线上,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有个盛产稻米的村庄——湖南村,它位于北纬46度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上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这里产的‘长粒香九号’稻米纤长饱满、质感细腻、晶莹剔透,熟后颗粒分明、洁白油亮、松软清香,是真正的原生态无污染稻米,堪称米中精品。”李粒总是这样向别人推荐湖南村的稻米。而从稻谷到稻米,村民获得的利润是过去的二至三倍。

如今,湖南村的稻米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年产近75万公斤稻谷,脱壳后有近45万公斤优质稻米。由9位村民牵头组织成立的旭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部分村民的1200亩良田,形成“合作社+农户”的稻米生产模式。在李粒的带动下,湖南村2019年的稻米均包装成10公斤的真空塑料袋,发往各订购地,进入千家万户。

受疫情影响,稻米年后没有销完,李粒早早便赶回湖南村,和大家一起为今年的发展想办法。李粒的妻子是我市卫健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奋战在抗疫情前线,只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今年情况特殊,妻子常常要忙到夜里一两点。要说对家人不愧疚那是假的,如果我在乌海,至少每天还能给他们整口热乎饭。”这个一米八六的汉子话语中混杂着哽咽的声音,可想着未竟的事业,想着信任他的村民,前行的脚步却从未迟疑。

在村里的日子是没有周末的,不是在村民家做调查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扶贫工作近一年来,村里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有多少亩地,谁家有多少头牲畜,谁家年收入多少……李粒都详细地记在本上、装在心里。他顾不得因潮湿过敏满头满脸长出的红疹,不介怀没有自来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心中始终盛满了温暖——那是一场暴雪过后,村民专程赶来给他递上的热乎乎的粘豆包、是每一次村民招呼他“来家吃饭”的热络话、更是村民收获幸福生活时洋溢着的笑脸……

“今年眼看就过了一半,种稻米是主要的,还计划着帮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借助村民自家林地,发展绿色养殖产业,带动林下经济,将零散种养殖户联合起来,统一销售渠道,扩展销售范围……”李粒眼中,“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扶贫在湖南村,他将始终坚持在路上。              

(颜慧)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