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95后毕业生:特殊的毕业是遗憾 更是成长

2020-06-19 09:36 新华网  

半夏花开的时节,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乌日罕如期毕业了。

特殊情况下,她的毕业和曾想象了无数次的毕业场景大不相同。如今,毕业季日程缩减,毕业照、拨穗礼,这些珍藏青春记忆的环节成了她的遗憾。曾说好毕业聚餐上要一醉方休、要一起奔赴云南毕业旅行的计划也被无限延期。

好在,乌日罕召集了几位返校同学,穿上学士服简单合了影,在生活学习了六年的地方走了一遍,认认真真和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告了别。特别的毕业季里,她们用特别的纪念方式,让离别不那么孤单。

乌日罕在宿舍试穿学士服。新华网李倩摄

离校前夕,乌日罕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新华网李倩摄

离校前夕,乌日罕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新华网李倩摄

同学为乌日罕整理衣帽。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召集几位同学小范围拍摄毕业照。新华网李倩摄

蒙蒙细雨中,乌日罕和同学们开始了“校园打卡”。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和同学自拍。新华网李倩摄

图书馆是乌日罕和同学们常去的地方,离校前,她们选择去图书馆待一待。乌日罕说,这里是她们曾经筑梦的地方。新华网李倩摄

图书馆是乌日罕和同学们常去的地方,离校前,她们选择去图书馆待一待。乌日罕说,这里是她们曾经筑梦的地方。新华网李倩摄

图书馆是乌日罕和同学们常去的地方,离校前,她们选择去图书馆待一待。乌日罕说,这里是她们曾经筑梦的地方。新华网李倩摄

“去食堂把爱吃的再吃一遍,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食堂的饭菜了。”乌日罕和同学们相约去食堂用餐。新华网李倩摄

回到教室,乌日罕和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了她们给彼此的祝愿。新华网李倩摄

她们把没能返校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以这样的形式“团聚”。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和同学们回忆难忘的校园时光。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和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留下特殊的毕业纪念。新华网李倩摄

6月16日,乌日罕拖着行李正式离开了学校。“经过半年的‘隔离’,学校是大家最想回来的地方,大家在群里商量着回宿舍一定要彻夜长谈一次,互相分享这半年来的故事。但是很遗憾,很多人都没能返校。”乌日罕说。

作为班长,乌日罕早在3月底就已经返回学校所在地呼和浩特,处理毕业班的事务。她在给舍友收拾行李时无意间发现了舍友制作的相册,记录了她们在一起的时光。彼时的快乐穿越时空来到此时,给独自在空荡荡的宿舍的乌日罕带来了慰藉。

“同学们,今天谁没有打卡?”“请同学们将论文最终版发我打印”“请大家尽快核实自己的毕业材料”“这是最近的招聘信息,大家了解一下”“大乌姐,帮我取一下快递”“大乌,你看我的表填对了吗?”……

“云”联络的日子里,乌日罕繁忙地回复着同学和老师的各种信息,不停地穿梭在打印室和校门口之间,代没能返校的同学们处理事务,她成了班级的“联络跑腿员”。

虽然常常会忙到“起飞”,但是乌日罕乐在其中。

“那段时间我们的联络次数要比之前在一起时频繁好多,被大家需要,被大家信任是我最大的收获。虽不能见面,但是同窗情谊丝毫未减。”乌日罕说,老师和同学都明白她的辛苦。会私信感谢她,并嘱咐她注意身体,这让她心生暖意。

如今,正式毕业了,乌日罕回想之前对“云答辩”的迷茫、独自处理事务的无措和即将走上社会的思想压力,那些当下看似不容易跨过的“关口”现在都顺利通过。

特殊的毕业虽然有失落,但是经历了这一切,乌日罕有了一番新感受。“那些事务不都圆满完成了吗?克服了困难,顺利过关的感觉真好,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感觉吧。”

这段时间,她常常和同学老师一起畅聊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对于今后安排,乌日罕有很明确的规划,和同学们一样,准备参加几场考试,勇敢积极地面对每一次机会,给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可能性。

毕业前夕,学校发出通知,在2022年学校70年校庆的时候,为“乌日罕们”补办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

“再见不会太远了,我们要努力奋斗,各自灿烂,永远都不要忘了这个夏天。”乌日罕说。


责任编辑:辛永红

半夏花开的时节,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乌日罕如期毕业了。

特殊情况下,她的毕业和曾想象了无数次的毕业场景大不相同。如今,毕业季日程缩减,毕业照、拨穗礼,这些珍藏青春记忆的环节成了她的遗憾。曾说好毕业聚餐上要一醉方休、要一起奔赴云南毕业旅行的计划也被无限延期。

好在,乌日罕召集了几位返校同学,穿上学士服简单合了影,在生活学习了六年的地方走了一遍,认认真真和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告了别。特别的毕业季里,她们用特别的纪念方式,让离别不那么孤单。

乌日罕在宿舍试穿学士服。新华网李倩摄

离校前夕,乌日罕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新华网李倩摄

离校前夕,乌日罕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新华网李倩摄

同学为乌日罕整理衣帽。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召集几位同学小范围拍摄毕业照。新华网李倩摄

蒙蒙细雨中,乌日罕和同学们开始了“校园打卡”。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和同学自拍。新华网李倩摄

图书馆是乌日罕和同学们常去的地方,离校前,她们选择去图书馆待一待。乌日罕说,这里是她们曾经筑梦的地方。新华网李倩摄

图书馆是乌日罕和同学们常去的地方,离校前,她们选择去图书馆待一待。乌日罕说,这里是她们曾经筑梦的地方。新华网李倩摄

图书馆是乌日罕和同学们常去的地方,离校前,她们选择去图书馆待一待。乌日罕说,这里是她们曾经筑梦的地方。新华网李倩摄

“去食堂把爱吃的再吃一遍,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食堂的饭菜了。”乌日罕和同学们相约去食堂用餐。新华网李倩摄

回到教室,乌日罕和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了她们给彼此的祝愿。新华网李倩摄

她们把没能返校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以这样的形式“团聚”。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和同学们回忆难忘的校园时光。新华网李倩摄

乌日罕和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留下特殊的毕业纪念。新华网李倩摄

6月16日,乌日罕拖着行李正式离开了学校。“经过半年的‘隔离’,学校是大家最想回来的地方,大家在群里商量着回宿舍一定要彻夜长谈一次,互相分享这半年来的故事。但是很遗憾,很多人都没能返校。”乌日罕说。

作为班长,乌日罕早在3月底就已经返回学校所在地呼和浩特,处理毕业班的事务。她在给舍友收拾行李时无意间发现了舍友制作的相册,记录了她们在一起的时光。彼时的快乐穿越时空来到此时,给独自在空荡荡的宿舍的乌日罕带来了慰藉。

“同学们,今天谁没有打卡?”“请同学们将论文最终版发我打印”“请大家尽快核实自己的毕业材料”“这是最近的招聘信息,大家了解一下”“大乌姐,帮我取一下快递”“大乌,你看我的表填对了吗?”……

“云”联络的日子里,乌日罕繁忙地回复着同学和老师的各种信息,不停地穿梭在打印室和校门口之间,代没能返校的同学们处理事务,她成了班级的“联络跑腿员”。

虽然常常会忙到“起飞”,但是乌日罕乐在其中。

“那段时间我们的联络次数要比之前在一起时频繁好多,被大家需要,被大家信任是我最大的收获。虽不能见面,但是同窗情谊丝毫未减。”乌日罕说,老师和同学都明白她的辛苦。会私信感谢她,并嘱咐她注意身体,这让她心生暖意。

如今,正式毕业了,乌日罕回想之前对“云答辩”的迷茫、独自处理事务的无措和即将走上社会的思想压力,那些当下看似不容易跨过的“关口”现在都顺利通过。

特殊的毕业虽然有失落,但是经历了这一切,乌日罕有了一番新感受。“那些事务不都圆满完成了吗?克服了困难,顺利过关的感觉真好,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感觉吧。”

这段时间,她常常和同学老师一起畅聊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对于今后安排,乌日罕有很明确的规划,和同学们一样,准备参加几场考试,勇敢积极地面对每一次机会,给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可能性。

毕业前夕,学校发出通知,在2022年学校70年校庆的时候,为“乌日罕们”补办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

“再见不会太远了,我们要努力奋斗,各自灿烂,永远都不要忘了这个夏天。”乌日罕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