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江南”诺敏镇脱贫致富路子宽

2020-06-24 14:56 呼伦贝尔日报  

侯玉鹏 邹惠新

◀诺敏镇委书记孙悦在贫困户家中调研庭院经济

◀鄂伦春旗税务局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商平台,帮助占春发线上销售

▶包联单位在贫困户家中调研蜂蜜产业发展情况

▶过上幸福生活的占春发抱着羊羔笑容满面

素有鄂伦春自治旗“小江南”美誉的诺敏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猎区乡镇。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74人,接近全旗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是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乡镇。在脱贫攻坚战中,诺敏镇精准施策,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目前,全镇正常脱贫2102人,稳定脱贫19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9%。

拉一把、帮一下,激发内生动力促脱贫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今后更要好好干,报答党的恩情。”38岁的占春发抱着自家的小羊羔,笑得合不拢嘴。占春发是东新发村2014年被识别的建档立卡户,过去一家5口人仅靠租地种植大豆、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提起当时的窘境,占春发有些不好意思地介绍道,那时候种地遇上灾年,几年下来欠下20多万元债务,孩子小,老父亲身体又不好,有力气使不上,没有门路挣钱,更谈不上还债了。

他家的情况,诺敏镇委、政府和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按照占春发个人意愿,不仅为一家人提供了5万元贴息贷款发展肉羊养殖,还享受了每年3000元的“菜单式”扶贫补贴。占春发还成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岗位工资1万元。

如今,20只基础母羊已经发展到200多只,一家人不仅还清了债务脱了贫,还逐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小占能吃苦又能干,有了党的好政策,只要拉一把、帮一下就能彻底改变家庭生活面貌。”东新发村支书韩井霞说道。占春发现在已经成为村里乃至全镇的脱贫致富典型。

诺敏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猎区乡镇。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7户4074人,接近全旗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是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乡镇。

一直以来,该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旗委、政府各项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因人因户施策,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与包联部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责任人一道,聚焦定向、精准施策,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正常脱贫863户2102人,稳定脱贫740户19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9%。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老百姓奔向新生活的起点。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打造好发展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百姓收入,促进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镇党委书记孙悦说。

抓产业、促就业,群众脱贫致富路子宽

诺敏镇地理位置处于第四五积温带交汇处,森林覆盖率74.6%,山多林密,水质清澈,对发展以中草药、滑子菇、黑木耳、牛羊、山果等生态种养殖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时下,诺敏镇“京蒙扶贫”对口支援协作项目之一的中草药平贝母种植已经进入盛花期,200余户贫困群众参与6500亩金莲花、平贝母种植基地生产劳动,每人每天人均收入150元。据介绍,中草药基地建设3年来,为入厂务工的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签订了劳务合同,享受月薪2000元附加三险等优惠待遇,雇佣劳务支出317万元,年带动近1万人次务工。

近年来,该镇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目的,以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为抓手,产业就业双管齐下,增效增收两轮驱动,群众致富路子宽了,“钱袋子”鼓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今年2亩地种豆角就能比往年种黄豆收入高出10倍,订单农业就是好啊。”卧罗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永章笑着说道。2017年,他们一家已经实现稳定脱贫。

村支书刘继喜介绍道,村“两委”依托诺敏镇蔬菜产业基地优势,鼓励前屋后院有地的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技术指导并提前发放回收保证金,蔬菜成熟企业回收,种植户只负责现场管理。

“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是该镇振兴农村经济的“点睛之笔”,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能,增添了无穷生机与活力。据了解,蔬菜基地的龙头企业已签订单543.3亩,支付定金3.8万元,其中40户建档立卡户112人户均增收3000元。基地雇佣劳务支出300万元,年带动2万人次务工。

抢抓“京蒙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依托林下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是诺敏镇一直以来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近两年来,随着北京西城区帮扶资金的注入,诺敏镇黑木耳菌包生产厂孕育而生。2019年,依托黑木耳种植基地,5个村71户贫困户197人积极承包经营,采摘干木耳6.5万斤,平均每袋木耳菌产0.148斤干木耳,户均增收3000元。

走进滑子菇种植产业基地,30栋食用菌大棚摆满了20万袋滑子菇,前来务工的贫困户一边忙碌着搬运滑子菇倒盘,一边在鲜品滑子菇腌渍车间装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令人欣喜。

据统计,龙头企业在2019年累计带动务工5600余人次,共支付工资56万余元,其中带动贫困户17户38人,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抓提升、提质量,众志成城巩固成果

“包联单位的干部经常来,帮着协调补贴、买轮椅、买蜂箱,反正家里不管有啥困难都帮着解决。”今年50岁的王宪波感激地说。

王宪波一家6口人,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好,有个残疾哥哥没有劳动能力,孩子上小学,夫妻俩靠养蜂和种地维持生计,生活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镇党委、政府按照党的扶贫政策为他的父母和哥哥申请了低保,解决了后顾之忧,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鄂伦春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履行“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职责,带队数十次深入诺敏镇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包联部门、乡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责任人“五支队伍”常年驻村,众志成城抓提升、提质量,持续巩固产业、就业施策成果,消除返贫风险,防止边缘户致贫掉队。

“那时候,村里帮着协调贴息贷款买了农机车,驻村工作队又帮着卖梨,这才让我脱了贫。今后,我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梨树旁刘凤义笑容满怀地说。

20年前,刘凤义一家人揣着22元钱来到诺敏镇投奔亲戚,靠打零工生活,最苦的时候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是村里出了名的特困户。为了改变生活,他利用当地野生的山梨树嫁接出了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北极冰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政策扶持,从过去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拥有45亩梨园,不仅一家人脱了贫还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一路走来,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事例在诺敏镇不胜枚举,生动体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落实。

当前,源远流长的诺敏河两岸,处处生机涌动,人人干劲十足,已汇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的滚滚洪流。下一步,诺敏镇将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责任编辑:邢俊清

侯玉鹏 邹惠新

◀诺敏镇委书记孙悦在贫困户家中调研庭院经济

◀鄂伦春旗税务局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电商平台,帮助占春发线上销售

▶包联单位在贫困户家中调研蜂蜜产业发展情况

▶过上幸福生活的占春发抱着羊羔笑容满面

素有鄂伦春自治旗“小江南”美誉的诺敏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猎区乡镇。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74人,接近全旗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是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乡镇。在脱贫攻坚战中,诺敏镇精准施策,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目前,全镇正常脱贫2102人,稳定脱贫19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9%。

拉一把、帮一下,激发内生动力促脱贫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今后更要好好干,报答党的恩情。”38岁的占春发抱着自家的小羊羔,笑得合不拢嘴。占春发是东新发村2014年被识别的建档立卡户,过去一家5口人仅靠租地种植大豆、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提起当时的窘境,占春发有些不好意思地介绍道,那时候种地遇上灾年,几年下来欠下20多万元债务,孩子小,老父亲身体又不好,有力气使不上,没有门路挣钱,更谈不上还债了。

他家的情况,诺敏镇委、政府和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按照占春发个人意愿,不仅为一家人提供了5万元贴息贷款发展肉羊养殖,还享受了每年3000元的“菜单式”扶贫补贴。占春发还成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岗位工资1万元。

如今,20只基础母羊已经发展到200多只,一家人不仅还清了债务脱了贫,还逐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小占能吃苦又能干,有了党的好政策,只要拉一把、帮一下就能彻底改变家庭生活面貌。”东新发村支书韩井霞说道。占春发现在已经成为村里乃至全镇的脱贫致富典型。

诺敏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猎区乡镇。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7户4074人,接近全旗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是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乡镇。

一直以来,该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旗委、政府各项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因人因户施策,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与包联部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责任人一道,聚焦定向、精准施策,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正常脱贫863户2102人,稳定脱贫740户19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79%。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老百姓奔向新生活的起点。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打造好发展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百姓收入,促进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镇党委书记孙悦说。

抓产业、促就业,群众脱贫致富路子宽

诺敏镇地理位置处于第四五积温带交汇处,森林覆盖率74.6%,山多林密,水质清澈,对发展以中草药、滑子菇、黑木耳、牛羊、山果等生态种养殖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时下,诺敏镇“京蒙扶贫”对口支援协作项目之一的中草药平贝母种植已经进入盛花期,200余户贫困群众参与6500亩金莲花、平贝母种植基地生产劳动,每人每天人均收入150元。据介绍,中草药基地建设3年来,为入厂务工的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签订了劳务合同,享受月薪2000元附加三险等优惠待遇,雇佣劳务支出317万元,年带动近1万人次务工。

近年来,该镇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目的,以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为抓手,产业就业双管齐下,增效增收两轮驱动,群众致富路子宽了,“钱袋子”鼓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今年2亩地种豆角就能比往年种黄豆收入高出10倍,订单农业就是好啊。”卧罗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永章笑着说道。2017年,他们一家已经实现稳定脱贫。

村支书刘继喜介绍道,村“两委”依托诺敏镇蔬菜产业基地优势,鼓励前屋后院有地的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技术指导并提前发放回收保证金,蔬菜成熟企业回收,种植户只负责现场管理。

“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是该镇振兴农村经济的“点睛之笔”,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能,增添了无穷生机与活力。据了解,蔬菜基地的龙头企业已签订单543.3亩,支付定金3.8万元,其中40户建档立卡户112人户均增收3000元。基地雇佣劳务支出300万元,年带动2万人次务工。

抢抓“京蒙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依托林下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是诺敏镇一直以来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近两年来,随着北京西城区帮扶资金的注入,诺敏镇黑木耳菌包生产厂孕育而生。2019年,依托黑木耳种植基地,5个村71户贫困户197人积极承包经营,采摘干木耳6.5万斤,平均每袋木耳菌产0.148斤干木耳,户均增收3000元。

走进滑子菇种植产业基地,30栋食用菌大棚摆满了20万袋滑子菇,前来务工的贫困户一边忙碌着搬运滑子菇倒盘,一边在鲜品滑子菇腌渍车间装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令人欣喜。

据统计,龙头企业在2019年累计带动务工5600余人次,共支付工资56万余元,其中带动贫困户17户38人,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抓提升、提质量,众志成城巩固成果

“包联单位的干部经常来,帮着协调补贴、买轮椅、买蜂箱,反正家里不管有啥困难都帮着解决。”今年50岁的王宪波感激地说。

王宪波一家6口人,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好,有个残疾哥哥没有劳动能力,孩子上小学,夫妻俩靠养蜂和种地维持生计,生活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镇党委、政府按照党的扶贫政策为他的父母和哥哥申请了低保,解决了后顾之忧,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鄂伦春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履行“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职责,带队数十次深入诺敏镇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包联部门、乡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责任人“五支队伍”常年驻村,众志成城抓提升、提质量,持续巩固产业、就业施策成果,消除返贫风险,防止边缘户致贫掉队。

“那时候,村里帮着协调贴息贷款买了农机车,驻村工作队又帮着卖梨,这才让我脱了贫。今后,我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梨树旁刘凤义笑容满怀地说。

20年前,刘凤义一家人揣着22元钱来到诺敏镇投奔亲戚,靠打零工生活,最苦的时候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是村里出了名的特困户。为了改变生活,他利用当地野生的山梨树嫁接出了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北极冰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政策扶持,从过去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拥有45亩梨园,不仅一家人脱了贫还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一路走来,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事例在诺敏镇不胜枚举,生动体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落实。

当前,源远流长的诺敏河两岸,处处生机涌动,人人干劲十足,已汇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的滚滚洪流。下一步,诺敏镇将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