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技深情更浓 ——北京市通州区组团式医疗帮扶科右中旗工作纪实

2020-08-18 08:51 兴安日报  

“我家经济情况不好,肩痛不能干重体力活,看病又花了很多钱,也一直没有效果,全家人都感觉没啥希望了。现在可好了,我觉得生活又有希望了。”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援蒙医师雷波的救治下,患有冻结肩6年行动不便的科右中旗高力板镇患者目前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与科右中旗“喜结良缘”,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的帮扶,通州区累计捐赠价值1100万元的各类物资设备,选派198名优秀骨干医生对口帮扶支援中旗,分长、中、短期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让中旗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家门口”的专家号,群众看病更实惠

科右中旗人民医院妇科因为北京专家贾丽华的到来,科室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微创手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很多急难病症。2019年,初到中旗的贾丽华就接收了一名年仅24岁便患有双侧卵巢囊肿的未婚女性,若要去外地救治,长途跋涉会耽误治疗最佳时间,造成卵巢坏死。为保住年轻女孩的卵巢,贾医生在情况危急之下,努力说服患者留下救治,并进行了微创手术,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也保住了年轻女孩生育的机会。

已经在中旗工作10个月的贾丽华,目前共接诊患者900余人,顺利完成手术450余台,扶植中旗医院开设了阴道镜门诊、盆底修复治疗门诊,带教完成了腹腔镜协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宫腔镜电切术,填补了中旗医院腹腔镜微创全子宫切除术和宫腔镜电切术的空白。

“腰疼已经困扰我七八年了,和家人也去过几家大医院看过,没少跑,也没少花钱,治疗效果不明显。听说有北京的医生过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进行了几次小针刀治疗,效果特别好。”患者胡树梅经过多次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据悉,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的主治医师雷波发挥自己的医疗专业特长,在中旗开展针刀治疗50例、关节内注射患者30例、住院患者胸腔穿刺1例,很多患者专门从几十公里外、甚至百公里以外的牧区来找雷波看病。

像贾丽华、雷波一样的援蒙医生,已经帮助中旗开展腹腔镜微创术、髋关节置换术、中医针灸术、小叶刀等多项新技术从无到有、逐步成熟。这样的支援帮扶已经成为中旗各大医院的常态。

技深情更浓,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来自北京的专家、医生早已成为他们的“亲戚”,越来越多的患者放弃去大城市而选择在当地医院就诊。

“带不走”的医疗队,打造人才蓄水池

一大早,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挂职医生曹柏龙的诊室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曹一针”是中旗群众送给他的称号。诊室里,曹医生正在进行毫火针疗法,他一边示范操作,一边对旁边的6名医生耐心讲解。

“对口帮扶,不仅仅是现场的义诊和救治,关键是要培养可持续的人才,我一定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提高当地中医技术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廉、效、简、便的服务。”援蒙的日子里,曹柏龙医生十分注重“传帮带”。

白中华是中旗医院康复科的医生,通过曹柏龙医生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他直言收获大。“平时我跟随曹医生出门诊、查房、手术,靶向精准、疗效之快让我们特别震惊,我现在已基本掌握管针、毫火针疗法和中医用药等方面的技术。”

无论是在人才梯度培养还是临床医学实践方面,曹柏龙都在努力。了解到中旗高血压患者特别多,他主张创建村、镇、旗三级慢病管理体系,对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旗”。不仅如此,曹柏龙还入乡随俗,学起了蒙医蒙药,现在还能说几句蒙古语,他说这样他和当地百姓的心就更近了。

“输血”更要“造血”。北京市通州区的医院与中旗各医院建立了双向互动人才培养机制,帮扶专家将专业技术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同时通过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当地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受援医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

除了北京市通州区卫健委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挂职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外,北京阜外、天坛、同仁等多家市级医院不定期到中旗开展帮扶义诊工作,通州潞河、中西医、妇幼等10多家医院也选派优秀骨干医生开展挂职坐诊工作。目前,每天至少有5名以上来自北京市的医生专家在中旗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两地人才交流实现常态化,有效提升了中旗的医疗水平。

□白俊华

责任编辑:邢俊清

“我家经济情况不好,肩痛不能干重体力活,看病又花了很多钱,也一直没有效果,全家人都感觉没啥希望了。现在可好了,我觉得生活又有希望了。”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援蒙医师雷波的救治下,患有冻结肩6年行动不便的科右中旗高力板镇患者目前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与科右中旗“喜结良缘”,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的帮扶,通州区累计捐赠价值1100万元的各类物资设备,选派198名优秀骨干医生对口帮扶支援中旗,分长、中、短期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让中旗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

“家门口”的专家号,群众看病更实惠

科右中旗人民医院妇科因为北京专家贾丽华的到来,科室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微创手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很多急难病症。2019年,初到中旗的贾丽华就接收了一名年仅24岁便患有双侧卵巢囊肿的未婚女性,若要去外地救治,长途跋涉会耽误治疗最佳时间,造成卵巢坏死。为保住年轻女孩的卵巢,贾医生在情况危急之下,努力说服患者留下救治,并进行了微创手术,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也保住了年轻女孩生育的机会。

已经在中旗工作10个月的贾丽华,目前共接诊患者900余人,顺利完成手术450余台,扶植中旗医院开设了阴道镜门诊、盆底修复治疗门诊,带教完成了腹腔镜协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宫腔镜电切术,填补了中旗医院腹腔镜微创全子宫切除术和宫腔镜电切术的空白。

“腰疼已经困扰我七八年了,和家人也去过几家大医院看过,没少跑,也没少花钱,治疗效果不明显。听说有北京的医生过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进行了几次小针刀治疗,效果特别好。”患者胡树梅经过多次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据悉,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的主治医师雷波发挥自己的医疗专业特长,在中旗开展针刀治疗50例、关节内注射患者30例、住院患者胸腔穿刺1例,很多患者专门从几十公里外、甚至百公里以外的牧区来找雷波看病。

像贾丽华、雷波一样的援蒙医生,已经帮助中旗开展腹腔镜微创术、髋关节置换术、中医针灸术、小叶刀等多项新技术从无到有、逐步成熟。这样的支援帮扶已经成为中旗各大医院的常态。

技深情更浓,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来自北京的专家、医生早已成为他们的“亲戚”,越来越多的患者放弃去大城市而选择在当地医院就诊。

“带不走”的医疗队,打造人才蓄水池

一大早,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挂职医生曹柏龙的诊室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曹一针”是中旗群众送给他的称号。诊室里,曹医生正在进行毫火针疗法,他一边示范操作,一边对旁边的6名医生耐心讲解。

“对口帮扶,不仅仅是现场的义诊和救治,关键是要培养可持续的人才,我一定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提高当地中医技术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廉、效、简、便的服务。”援蒙的日子里,曹柏龙医生十分注重“传帮带”。

白中华是中旗医院康复科的医生,通过曹柏龙医生面对面的言传身教,他直言收获大。“平时我跟随曹医生出门诊、查房、手术,靶向精准、疗效之快让我们特别震惊,我现在已基本掌握管针、毫火针疗法和中医用药等方面的技术。”

无论是在人才梯度培养还是临床医学实践方面,曹柏龙都在努力。了解到中旗高血压患者特别多,他主张创建村、镇、旗三级慢病管理体系,对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旗”。不仅如此,曹柏龙还入乡随俗,学起了蒙医蒙药,现在还能说几句蒙古语,他说这样他和当地百姓的心就更近了。

“输血”更要“造血”。北京市通州区的医院与中旗各医院建立了双向互动人才培养机制,帮扶专家将专业技术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同时通过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当地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受援医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

除了北京市通州区卫健委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挂职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外,北京阜外、天坛、同仁等多家市级医院不定期到中旗开展帮扶义诊工作,通州潞河、中西医、妇幼等10多家医院也选派优秀骨干医生开展挂职坐诊工作。目前,每天至少有5名以上来自北京市的医生专家在中旗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两地人才交流实现常态化,有效提升了中旗的医疗水平。

□白俊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