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发展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2020-08-31 10:16 凉城县融媒体中心  

“我们的目标是不落一户,不丢一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六苏木镇南房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君对记者说。

该村位于六苏木镇西,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共7人,全村共有68名党员,耕地11000多亩,常住人口523户,贫困户共84户,全村主导产业是以种植玉米和大豆为主。近年来,该村结合自身优势,在村委会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大踏步前行,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已带领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为了提高村民收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发展活力,成立南房子村委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经过村委会的多次调研和商讨,南房子村正式引入红萝卜种植项目,并成立参辉富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企业+农户”的运行方式发展,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有机整合农户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

红萝卜种植大户张四清早在1994年就在察右中旗开始种植胡萝卜,其销售渠道多为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地。一次机缘巧合下,李建君了解到其种植模式,在多次交流和实地考察中,向其抛出橄榄枝。由于察右中旗土地多年种植红萝卜,其土壤成分大不如从前,张四清也开始寻求新的机会。在村“两委”的提议下,张四清对南房子周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让他惊喜的是,南房子的沙壤土地更加适合红萝卜的生长,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水资源充足,其种植的红萝卜含糖量更高。

然而,光是村委会和张四清达成合作意愿还远远不够,村民的不理解让这次合作落地艰难。“为了引入投资,我们给村民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村委会成员对记者说,“以前村民种植的胡萝卜售价是一斤八分钱,有时还会滞销,根本不赚钱。如果达成这次合作,村民们种植红萝卜的收入预计翻三番。”村委会成员通过走访各家各户,耐心解释未来的种植计划和收入情况,终于在村民的认可下达成了这次合作。

据悉,李四清在南房子村的总投资为1000万,目前厂房正在修建中,其中大部分的工人都是本村的贫困户。“以前我在工地做零工,月收入不稳定,现在修建厂房每个月固定收入在3000左右,离家近收入高。”54岁的李绿彪如是说。厂房建好后,李绿彪还将参与胡萝卜的种植和生产过程,预计收入在每月4000左右。

“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要看重以后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参与种植和生产,还要学习人家的技术和理念,争取成为凉城县乃至全内蒙第一个种植大村,第一个出口大村。”李建君信心满满的说道。

六苏木镇南房子村位于岱海流域,除了要发展经济,还要自觉负担起保护岱海母亲湖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到保护岱海湖具体行动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南房子村委会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考察过程中,种植红萝卜无需覆盖地膜和喷洒农药也是促成合作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南房子村把生态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为做好岱海流域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也为其他行政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此外,南房子村不仅引入项目,还产出自己本土的产品——小杂粮和石磨面粉,其中石磨面粉是主打产品。由于采用古老石磨及传统手工艺生产,在研磨小麦时,其营养成分完好保存且容易被人体吸收,也被冠有无公害石磨面粉的称号。

记者了解到,新建的粮食加工厂占地1000多平,资金全部由南房子村承担,工厂设备齐全,全部采用自动化作业,从生产到包装用时缩短,厂房预计九月初开工,到时将会解决2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从根部切断了发生返贫现象的可能。

“没想到天上的太阳也可以赚钱”白房子村的村民激动地说。据了解,白房子村利用闲置的学校屋顶投资23万元建成30W光伏发电站,按照每年1600发电小时数计算,1年的发电量为4.8万度电,现行屋顶分布式电价为0.69/度电,30W光伏电站每年的发电收入大约是3.3万元。光伏发电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增加收益,而且为贫困户提供了兜底保障,对于发生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可以起到应急救助的作用。目前,发电站用于红萝卜厂和粮食加工厂的日常供电需求。

南房子村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人员就业率,预期收益达15万以上。李建君表示,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项目,争取做到促脱贫,增收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 宣子涵)

责任编辑:姚亚兵

“我们的目标是不落一户,不丢一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六苏木镇南房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君对记者说。

该村位于六苏木镇西,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共7人,全村共有68名党员,耕地11000多亩,常住人口523户,贫困户共84户,全村主导产业是以种植玉米和大豆为主。近年来,该村结合自身优势,在村委会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大踏步前行,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已带领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为了提高村民收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发展活力,成立南房子村委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经过村委会的多次调研和商讨,南房子村正式引入红萝卜种植项目,并成立参辉富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企业+农户”的运行方式发展,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有机整合农户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

红萝卜种植大户张四清早在1994年就在察右中旗开始种植胡萝卜,其销售渠道多为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地。一次机缘巧合下,李建君了解到其种植模式,在多次交流和实地考察中,向其抛出橄榄枝。由于察右中旗土地多年种植红萝卜,其土壤成分大不如从前,张四清也开始寻求新的机会。在村“两委”的提议下,张四清对南房子周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让他惊喜的是,南房子的沙壤土地更加适合红萝卜的生长,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水资源充足,其种植的红萝卜含糖量更高。

然而,光是村委会和张四清达成合作意愿还远远不够,村民的不理解让这次合作落地艰难。“为了引入投资,我们给村民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村委会成员对记者说,“以前村民种植的胡萝卜售价是一斤八分钱,有时还会滞销,根本不赚钱。如果达成这次合作,村民们种植红萝卜的收入预计翻三番。”村委会成员通过走访各家各户,耐心解释未来的种植计划和收入情况,终于在村民的认可下达成了这次合作。

据悉,李四清在南房子村的总投资为1000万,目前厂房正在修建中,其中大部分的工人都是本村的贫困户。“以前我在工地做零工,月收入不稳定,现在修建厂房每个月固定收入在3000左右,离家近收入高。”54岁的李绿彪如是说。厂房建好后,李绿彪还将参与胡萝卜的种植和生产过程,预计收入在每月4000左右。

“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要看重以后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参与种植和生产,还要学习人家的技术和理念,争取成为凉城县乃至全内蒙第一个种植大村,第一个出口大村。”李建君信心满满的说道。

六苏木镇南房子村位于岱海流域,除了要发展经济,还要自觉负担起保护岱海母亲湖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到保护岱海湖具体行动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南房子村委会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考察过程中,种植红萝卜无需覆盖地膜和喷洒农药也是促成合作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南房子村把生态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为做好岱海流域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也为其他行政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此外,南房子村不仅引入项目,还产出自己本土的产品——小杂粮和石磨面粉,其中石磨面粉是主打产品。由于采用古老石磨及传统手工艺生产,在研磨小麦时,其营养成分完好保存且容易被人体吸收,也被冠有无公害石磨面粉的称号。

记者了解到,新建的粮食加工厂占地1000多平,资金全部由南房子村承担,工厂设备齐全,全部采用自动化作业,从生产到包装用时缩短,厂房预计九月初开工,到时将会解决2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从根部切断了发生返贫现象的可能。

“没想到天上的太阳也可以赚钱”白房子村的村民激动地说。据了解,白房子村利用闲置的学校屋顶投资23万元建成30W光伏发电站,按照每年1600发电小时数计算,1年的发电量为4.8万度电,现行屋顶分布式电价为0.69/度电,30W光伏电站每年的发电收入大约是3.3万元。光伏发电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增加收益,而且为贫困户提供了兜底保障,对于发生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可以起到应急救助的作用。目前,发电站用于红萝卜厂和粮食加工厂的日常供电需求。

南房子村充分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人员就业率,预期收益达15万以上。李建君表示,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项目,争取做到促脱贫,增收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 宣子涵)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