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做好“水文章” 守护母亲河——呼和浩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0-09-19 08:45 呼和浩特日报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生活在呼和浩特,我们的生活与黄河水息息相关。作为黄河沿线城市,黄河流经首府全长102.5公里,沿线既是全市重要的工农业集聚带,也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富集区。

水有灵气,人有活力。“母亲河”浸润心底的美好,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和人民输送着能量,青城儿女像保护母亲一样保护着这条河。

大黑河是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225.5公里,其中呼和浩特市境内河长139.5公里,呼和浩特市境内流域面积为9093平方公里。

曾经的大黑河一度被冠以“脏、乱、差”之名,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顽疾。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时期重大水利防洪基础工程——大黑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对大黑河进行了系统治理,该工程的实施,使大黑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提升了河道防洪保障能力。2017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利用再生水形成碧波荡漾的景观水面,不仅创造出良好水景观,而且实现了防风固沙、水环境整治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堤内景观建设,打造滨水生态廊道,提升了河道空间活力,改变了过去河道脏乱差的现状,为我市筑起一道城市防洪安全新防线,打造了一条城市靓丽风景线。

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控制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我市从2000年到2019年,在大黑河流域先后实施了中央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内蒙古第一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显著的成效。累计完成水保治理面积约为130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4亿元。治理面积占流域面积的16%。目前,已经实施的国家项目,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核心,积极对接新农村,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地,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水土保持工程。如完成赛罕区三应窑、马鬃山、石人湾湿地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新城区料目山、武川县得胜沟水土保持等重点建设工程。

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首府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不断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短缺现象得到一定缓解。 

今年8月4日,市政府发布了《呼和浩特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全域节水工作,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节水效果初显。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74亿立方米;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到2035年,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9月17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以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的治水思路为指导,结合水务工作实际,该局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0—2025年规划方案》(送审稿)。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将主要从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两个方面、八项内容贯彻推进,进一步加大我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实施引黄入呼三期工程、大力开展流域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农业水价改革、精细化配置水资源、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以及实施水务大数据工程。(记者 武子暄)

责任编辑:孟捷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生活在呼和浩特,我们的生活与黄河水息息相关。作为黄河沿线城市,黄河流经首府全长102.5公里,沿线既是全市重要的工农业集聚带,也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富集区。

水有灵气,人有活力。“母亲河”浸润心底的美好,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和人民输送着能量,青城儿女像保护母亲一样保护着这条河。

大黑河是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225.5公里,其中呼和浩特市境内河长139.5公里,呼和浩特市境内流域面积为9093平方公里。

曾经的大黑河一度被冠以“脏、乱、差”之名,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顽疾。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时期重大水利防洪基础工程——大黑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对大黑河进行了系统治理,该工程的实施,使大黑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提升了河道防洪保障能力。2017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利用再生水形成碧波荡漾的景观水面,不仅创造出良好水景观,而且实现了防风固沙、水环境整治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堤内景观建设,打造滨水生态廊道,提升了河道空间活力,改变了过去河道脏乱差的现状,为我市筑起一道城市防洪安全新防线,打造了一条城市靓丽风景线。

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控制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我市从2000年到2019年,在大黑河流域先后实施了中央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内蒙古第一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显著的成效。累计完成水保治理面积约为130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4亿元。治理面积占流域面积的16%。目前,已经实施的国家项目,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核心,积极对接新农村,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地,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水土保持工程。如完成赛罕区三应窑、马鬃山、石人湾湿地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新城区料目山、武川县得胜沟水土保持等重点建设工程。

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首府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不断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短缺现象得到一定缓解。 

今年8月4日,市政府发布了《呼和浩特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全域节水工作,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节水效果初显。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74亿立方米;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到2035年,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9月17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以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的治水思路为指导,结合水务工作实际,该局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加强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0—2025年规划方案》(送审稿)。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将主要从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两个方面、八项内容贯彻推进,进一步加大我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实施引黄入呼三期工程、大力开展流域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农业水价改革、精细化配置水资源、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以及实施水务大数据工程。(记者 武子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