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10-15 08:20 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年8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云春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去年以来,我市应急管理领域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都完成了挂牌、整合。重新调整了市安委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组织机构。逐步建立集中接报、会商、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市应急指挥中心,构建“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协调、管理体系。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按照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分类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目前,市本级已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综合监管4个领域14个行业的专家库,专家总数226人。年内,各旗县区也要组建专家库。形成全市统一、门类齐全的专家队伍体系。建立完善专家参与预防、预警、指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辅助决策与智力支持作用。

(二)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按照市委关于《呼和浩特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总体工作方案》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任务。分析研判全市新形势下的新风险点,制定详细的工作台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大安全生产日常考核督查和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下发通报、督促整改,推动各级各部门有效落实监管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扎实推进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国务院安委会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首府实际情况,我市增加了5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内容(燃气安全、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特种设备、社区安全专项整治)。形成“2个专题、14个专项”的工作总计划。精准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对危化、医药、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和安全评估诊断分级工作,做到一般性风险隐患立查立除,难以立即消除的风险隐患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去年,我市开展了多轮安全生产大检查,有地区和行业自查的,市安委办督查的,以及自治区多次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目前还有部分隐患没有整改,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改。

(三)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应急信息报送体系。各旗县区人民政府是本区域内重大紧急事件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负责向市政府报送信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向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信息。市应急管理局归口管理重大紧急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负责全市重大紧急事件信息的收集、研判,同时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报送信息。重大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在30分钟内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市应急管理局接报后,初核情况,立即向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应急厅报告,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再进行续报。完善应急信息报告量化评分考核通报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完善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细化各类应急预案中部门、单位的分工协作,强化预案责任落实和处置保障主体职责,健全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应急响应启动指令后,做到人员、物资、装备集结待命,并按应急指挥部要求参与处置救援,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应急处置联动格局。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风险评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和执行程序。继续推进各旗县区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推动应急预案专业化、数字化。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指挥工作流程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市已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15个预案和8个风险评估报告。去年以来,全市开展大型应急演练10余次,锻炼了抢险救援队伍,提高了实战能力和队伍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今年我市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已准备就绪。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骨干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消防救援、森林草原消防救援、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日常专业训练,与军分区共建专业化训练场地,组建民兵应急训练营,推进应急训练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打造精准施救的救援队伍。目前,全市森林草原灭火应急救援队伍9支,人员309名;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149支,人员20830名。建立健全军地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提高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市依托企业已组建了七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人员40人。下一步,继续扩大队伍规模,组织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确保按照政府指令和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强化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首府应急救援,提升首府应急救援能力。整合我市的蓝天救援、道路救援、医疗救援、保安力量、晨俊物流等社会力量,组建了青城应急公益救援队伍,救援人员619人。5月20日,我市组织了公益应急救援队授旗仪式,张佰成市长给7支公益应急救援队伍授旗,有力地推进了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我市公益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贴近基层、组织灵活、专业性强、行动迅速等优势,可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我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突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应急资金保障力度。加大首府和地方救灾资金的投入力度,探索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灾害管理体制,加快资金拨付速度,提高财政应急保障效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应急体系项目建设。推进“保险+服务+科技”安责险新模式,全面推广由保险机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力量和安责险事故预防运营商等多方参与的“互联网+安责险事故预防”模式,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今年财政预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及各项应急预案制定经费共计1200余万元。

抓好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初步建成了以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库为核心,和林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和土左旗应急物资储备库为延伸的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体系,有效提升了我市防救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通过上级调拨,本级采购等方式,各储备库分别储备有棉被、帐篷、蒙古包、折叠床、炊事车等物资35种,共计18871件,为我市灾后救助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市与呼和浩特警备区共建了20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装备库,并按计划采购159万元应急物资。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抗震、减灾、防灾示范社区”、“平安校园”等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社区、学校、乡村等基层应急能力。加大企业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岗位、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应急知识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科技宣传周”“人防安全日”等时机,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形式多样、公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应急科普知识。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市5865辆出租车LED顶灯、220辆公交车、1100家临街商铺、410台楼宇电视、20个室外LED大屏在重点时段循环播放安全警示标语、安全宣传片。移动、联通、电信三网通过50万余条短信息,播发了“安全生产月”宣传内容。悬挂横幅5000余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万份、培训企业员工3万人次,举办各种知识演讲、竞赛50场,受众群众60余万人次。

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将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签约后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在全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重大活动备勤保障、直升机救援巡航等方面打造“空地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依托市区主干道青城驿站,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增加应急救援功能,确保遇紧急灾情能够及时处置。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我市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共计实施26处,分二期建设。一期已建设12处避难场所,可用棚宿区面积107.03万平方米,可容纳避灾人员45.2万人。二期正在筹备中。

加强应急值班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值班工作领导责任制,应急管理部门严格执行领导轮流带班和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不断加强值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紧急重要事项与突发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强化值班检查抽查,尤其是加强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段值班检查抽查,促进应急系统值班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互不隶属。机构改革后,自治区消防总队以下实施垂直管理。从自治区消防总队到市支队、县大队乃至中队,消防系统自成一体,和地方政府及其应急管理部门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如果涉及到应急救援事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还不能直接指挥,需要与同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进行协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我国救援队伍的常规军、主力军,在当前没有其他队伍可以用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及其应急管理部门却无法调动和指挥,职责不明确,造成工作不顺畅,不利于应急救援工作开展。

(二)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现象。目前,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能够立即赶赴现场,快速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但对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工作重视不够,被动等待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处置较多,主动发现苗头,预防突发事件发生较少。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薄弱,不适应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发展需求。目前,各级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施设备、应急车辆等,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基层乡镇、办事处没有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目前,旗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应急管理部门,实现了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但乡、镇、办事处没有建立专门应急管理机构的依据,但事故灾害发生在基层,基层又无应急机构,错过最佳处置时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开展,均造成一定影响。

(五)“救”与“防”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和沟通协调问题。应急管理部门司“救”,其他部门攻“防”,但是,应急管理部门作为事后救援部门对防范工作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如何去协调其他部门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二者如何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厘清职责。

(六) 公共安全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的体系沿用了安全监管体系,从国家到区县,再到街镇。而公共安全涉及到的范围更广,需要从街镇再延伸到村(社区)、小区,还要延伸到家庭。目前,公共安全体系到街镇就戛然而止了。没了基础,公共安全体系就是空中楼阁。而且,公共安全信息化程度很低,没有通过信息系统从横向、纵向串联起整个体系,各个层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孤岛”信息非常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争取资金,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首府应急指挥协调系统,形成贯通全市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网络体系。构建由市应急局牵头的、气象、公安、水利、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消防救援以及宣传、网信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

(二)加快部门分工协调体系建设。按照以防为主、防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部职能体系。健全会商研判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定期组织风险、形势分析预判。重点时段加强预判预测,指导做好预先防范工作。

(三)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将5G、物联网、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安全生产领域中,对重点企业、重点设施、重要环节实施全程监控;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资料,对我市风险隐患信息进行分析,感知、整理、比较、鉴别、筛选、研判、总结、归纳和分类,识别和摸排城市风险源,提高城市应急信息报送效率,提升城市风险监控预警能力。

(四)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基层网格应急队伍,推动各旗县区和开发区将应急救援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整合民政报灾员队伍和地震信息员队伍整合,提高群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基层网格化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体系。

(五)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强化事发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责任,完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牵头处置责任部门信息发布启动和运行机制,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建立健全多层级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主管部门要加强舆情管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六)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的应急管理考核评分制度,年初将各旗县区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年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

考核结果运用到各级目标管理体系中。同时,建立月度或季度评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成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呼和浩特日报》2020年10月15日6版)

责任编辑:孟捷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年8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云春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去年以来,我市应急管理领域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都完成了挂牌、整合。重新调整了市安委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组织机构。逐步建立集中接报、会商、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市应急指挥中心,构建“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协调、管理体系。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按照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分类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目前,市本级已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综合监管4个领域14个行业的专家库,专家总数226人。年内,各旗县区也要组建专家库。形成全市统一、门类齐全的专家队伍体系。建立完善专家参与预防、预警、指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辅助决策与智力支持作用。

(二)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按照市委关于《呼和浩特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总体工作方案》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任务。分析研判全市新形势下的新风险点,制定详细的工作台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大安全生产日常考核督查和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下发通报、督促整改,推动各级各部门有效落实监管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建设单位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扎实推进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国务院安委会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首府实际情况,我市增加了5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内容(燃气安全、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特种设备、社区安全专项整治)。形成“2个专题、14个专项”的工作总计划。精准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对危化、医药、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和安全评估诊断分级工作,做到一般性风险隐患立查立除,难以立即消除的风险隐患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和防控。去年,我市开展了多轮安全生产大检查,有地区和行业自查的,市安委办督查的,以及自治区多次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目前还有部分隐患没有整改,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改。

(三)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应急信息报送体系。各旗县区人民政府是本区域内重大紧急事件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负责向市政府报送信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向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信息。市应急管理局归口管理重大紧急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负责全市重大紧急事件信息的收集、研判,同时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报送信息。重大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在30分钟内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市应急管理局接报后,初核情况,立即向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应急厅报告,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再进行续报。完善应急信息报告量化评分考核通报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完善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细化各类应急预案中部门、单位的分工协作,强化预案责任落实和处置保障主体职责,健全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应急响应启动指令后,做到人员、物资、装备集结待命,并按应急指挥部要求参与处置救援,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应急处置联动格局。

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风险评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方案和执行程序。继续推进各旗县区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推动应急预案专业化、数字化。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和现场指挥工作流程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效性。我市已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15个预案和8个风险评估报告。去年以来,全市开展大型应急演练10余次,锻炼了抢险救援队伍,提高了实战能力和队伍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今年我市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已准备就绪。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骨干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消防救援、森林草原消防救援、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日常专业训练,与军分区共建专业化训练场地,组建民兵应急训练营,推进应急训练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打造精准施救的救援队伍。目前,全市森林草原灭火应急救援队伍9支,人员309名;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149支,人员20830名。建立健全军地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提高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强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我市依托企业已组建了七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人员40人。下一步,继续扩大队伍规模,组织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升专业应急救援能力,确保按照政府指令和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强化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首府应急救援,提升首府应急救援能力。整合我市的蓝天救援、道路救援、医疗救援、保安力量、晨俊物流等社会力量,组建了青城应急公益救援队伍,救援人员619人。5月20日,我市组织了公益应急救援队授旗仪式,张佰成市长给7支公益应急救援队伍授旗,有力地推进了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我市公益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贴近基层、组织灵活、专业性强、行动迅速等优势,可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我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突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应急资金保障力度。加大首府和地方救灾资金的投入力度,探索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灾害管理体制,加快资金拨付速度,提高财政应急保障效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应急体系项目建设。推进“保险+服务+科技”安责险新模式,全面推广由保险机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力量和安责险事故预防运营商等多方参与的“互联网+安责险事故预防”模式,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今年财政预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及各项应急预案制定经费共计1200余万元。

抓好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初步建成了以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库为核心,和林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和土左旗应急物资储备库为延伸的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体系,有效提升了我市防救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通过上级调拨,本级采购等方式,各储备库分别储备有棉被、帐篷、蒙古包、折叠床、炊事车等物资35种,共计18871件,为我市灾后救助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市与呼和浩特警备区共建了20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装备库,并按计划采购159万元应急物资。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抗震、减灾、防灾示范社区”、“平安校园”等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社区、学校、乡村等基层应急能力。加大企业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岗位、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应急知识培训,提高一线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科技宣传周”“人防安全日”等时机,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形式多样、公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应急科普知识。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市5865辆出租车LED顶灯、220辆公交车、1100家临街商铺、410台楼宇电视、20个室外LED大屏在重点时段循环播放安全警示标语、安全宣传片。移动、联通、电信三网通过50万余条短信息,播发了“安全生产月”宣传内容。悬挂横幅5000余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万份、培训企业员工3万人次,举办各种知识演讲、竞赛50场,受众群众60余万人次。

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将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签约后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在全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重大活动备勤保障、直升机救援巡航等方面打造“空地一体化”应急救援模式。依托市区主干道青城驿站,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增加应急救援功能,确保遇紧急灾情能够及时处置。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我市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共计实施26处,分二期建设。一期已建设12处避难场所,可用棚宿区面积107.03万平方米,可容纳避灾人员45.2万人。二期正在筹备中。

加强应急值班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值班工作领导责任制,应急管理部门严格执行领导轮流带班和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不断加强值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紧急重要事项与突发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强化值班检查抽查,尤其是加强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段值班检查抽查,促进应急系统值班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互不隶属。机构改革后,自治区消防总队以下实施垂直管理。从自治区消防总队到市支队、县大队乃至中队,消防系统自成一体,和地方政府及其应急管理部门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如果涉及到应急救援事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还不能直接指挥,需要与同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进行协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我国救援队伍的常规军、主力军,在当前没有其他队伍可以用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及其应急管理部门却无法调动和指挥,职责不明确,造成工作不顺畅,不利于应急救援工作开展。

(二)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现象。目前,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能够立即赶赴现场,快速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但对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工作重视不够,被动等待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处置较多,主动发现苗头,预防突发事件发生较少。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薄弱,不适应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发展需求。目前,各级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设施设备、应急车辆等,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基层乡镇、办事处没有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目前,旗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应急管理部门,实现了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但乡、镇、办事处没有建立专门应急管理机构的依据,但事故灾害发生在基层,基层又无应急机构,错过最佳处置时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开展,均造成一定影响。

(五)“救”与“防”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和沟通协调问题。应急管理部门司“救”,其他部门攻“防”,但是,应急管理部门作为事后救援部门对防范工作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如何去协调其他部门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二者如何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厘清职责。

(六) 公共安全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的体系沿用了安全监管体系,从国家到区县,再到街镇。而公共安全涉及到的范围更广,需要从街镇再延伸到村(社区)、小区,还要延伸到家庭。目前,公共安全体系到街镇就戛然而止了。没了基础,公共安全体系就是空中楼阁。而且,公共安全信息化程度很低,没有通过信息系统从横向、纵向串联起整个体系,各个层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孤岛”信息非常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争取资金,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首府应急指挥协调系统,形成贯通全市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网络体系。构建由市应急局牵头的、气象、公安、水利、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消防救援以及宣传、网信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

(二)加快部门分工协调体系建设。按照以防为主、防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部职能体系。健全会商研判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定期组织风险、形势分析预判。重点时段加强预判预测,指导做好预先防范工作。

(三)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将5G、物联网、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安全生产领域中,对重点企业、重点设施、重要环节实施全程监控;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资料,对我市风险隐患信息进行分析,感知、整理、比较、鉴别、筛选、研判、总结、归纳和分类,识别和摸排城市风险源,提高城市应急信息报送效率,提升城市风险监控预警能力。

(四)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基层网格应急队伍,推动各旗县区和开发区将应急救援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整合民政报灾员队伍和地震信息员队伍整合,提高群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基层网格化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体系。

(五)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强化事发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责任,完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牵头处置责任部门信息发布启动和运行机制,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建立健全多层级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主管部门要加强舆情管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六)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的应急管理考核评分制度,年初将各旗县区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年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

考核结果运用到各级目标管理体系中。同时,建立月度或季度评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成效。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呼和浩特日报》2020年10月15日6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