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12-09 10:05 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年10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乔允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7所、在校生27.5万人、教师1.68万人。其中,小学200所、在校生18.6万人、教师1.1万人;初中57所、在校生8.9万人、教师5751人。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8年全市整体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

二、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重要的民生事业,优先发展、重点保障。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教育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调研,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提出工作要求。市委政府层面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教育工作推进会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出台政策文件,统筹实施重要举措,为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教育经费13.1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8亿元,较上年增长30.5%。并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基础教育专项资金1.69亿元,重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年生均公用经费统一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双语授课学生在基准定额基础上调增10%,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增加200元,特殊教育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2020年,拨付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72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各类生活补助资金3470万元,较好保障了全市中小学生的教育权利。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市政府预算安排5.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用于新建十四中教学楼、内师大附属蒙古族学校、中央民大附中呼市分校等新建改扩建项目。2020年,我市确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8个,项目建设总面积约66.6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39.32亿元,已到位资金18.21亿元,预计新增学位约2万个。

3.提升薄弱环节能力水平。2019年按照国家、自治区的要求,我市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规划(2019-2020年)的通知》,全面启动全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2019-2020年拨付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2.13亿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963万元、基础教育专项资金1.17亿元。这些资金重点用于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4.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8-2022年,我市分五年投入1.65亿元,实施《呼和浩特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互联网达到100%,多媒体设备班级覆盖率达到98%,同频互动课堂学校覆盖率达到86%;全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总计38.6万个,其中机构用户406个,教师用户3.27万个,学生用户35.3万个,基本形成与国家、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校园安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校园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率、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均达到100%。在南门外小学、绿地小学建立了“互联网+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平台试点。目前,该平台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将逐步向全市各学校推开。

(三)强化保障,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市政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在师德师风管理、教师队伍优化、教师待遇落实等方面持续用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今年9月底开始,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教师中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通过开展集中学习、深入研讨、对照检查、师德承诺、评价运用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20年,为全市中小学增加编制2760名,其中市直属学校增加559名,市四区所属学校、金川学校增加512名,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借用的1689名事业编制调整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今年,全市公开招聘教师1004名,其中,引进人才215名,公开招聘578名,招聘免费师范生116名、特岗教师95名。新教师的加入,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57.4%,本科学历占77.2%,研究生学历占8.3%。

3.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从2019年起,全市班主任津贴增加到小学每月800元,中学每月1200元;乡村教师增加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万元;中小学教师增加绩效工资,每人每年3600元。同时,全市建立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动态调整长效机制。2020年为市直属学校义务教育教师每人年均增加绩效工资2436元;为市直属学校增加课后服务及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绩效工资,共计369万元,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呼和浩特市第二轮“名师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培养首席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教学能手1000名,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和发展体系,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市“优秀青年校长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举办第二届全市领航校长培训班,400多位校长参加培训,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梯队建设奠定基础。

(四)深化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1.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实行就近划片入学,初中以区为单位实行电脑派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同步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掐尖招生”。通过开展公办、民办初中学校同步电脑派位和随机录取,最大程度实现了生源均衡分配。今年,公办初中第一志愿录取率是我市实施电脑派位入学22年来最高的一年,达到79%,较2019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49425人全部参加了电脑摇号“阳光分班”,共计分班1053个。群众反映强烈的“掐尖招生”“择校热”“择班热”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市教育生态进一步好转。

2.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教育集团40个,其中市四区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教育集团25个,涉及学校65所;五个旗县义务教育阶段形成教育集团15个,涉及学校32所。通过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强校带弱校、强校带新校、城校带农校”的教育布局,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3.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我市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公办学校解决为主”的原则,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纳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共计9.8万人(小学6.6万人、初中3.2万人),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5.6%。城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45%。市区内所有中小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基本实现“零门槛”。

(五)全面育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按照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不断完善我市各级各类评价体系,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考虑中小学不同学段特点,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措施,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指挥棒的作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各校在保证国家、地方义务教育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学校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积极开设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通过举办“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引领学校因地制宜构建高效课堂。积极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开展微型科研课题研究,近年来申报各级教科研部门立项课题近1100个。

3.加强思政教育。我市严格落实国家思政教育的课程标准,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年儿童心中,使广大学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2019年,我市按照要求,将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考试分值由30分调整为60分,通过分值比例的提高,加强学校、学生、家长对思政课的重视。

4.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落实“教体融合”的新思路,每天保证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以自治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开展相适应的劳动实践、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县域、城乡、校际间发展仍然不均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学校入学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但“择校热”“上好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热门”学校学位紧张,一些学校甚至不得不把功能室改建成教室,而其他一些薄弱学校却招生不足、班额不满,显现出“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同时,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我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运动场馆面积严重不足,软硬件建设都需要提档升级,2030年前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学校布局规划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学校建设速度未能跟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学校布局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呈现出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多,二环沿线优质资源少,城市西北方向学校学位相对充足,东南方向学校布点少等特点。特别是如意开发区、金桥开发区、金川开发区等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重短缺,无法满足适龄儿童相对就近入学的需求。

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全区建设情况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与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目标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要求差距较大,需加大力度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在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中,把教育支出放在优先位置,充分考虑教育发展实际需求,加大规划新建中小学的力度,着力扩大我市教育优质资源。同时通过集团化、学区制、联盟制等方式扩大现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做好城区新建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套的中小学与新建的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照国家标准,在硬件建设上达标。对个别农村薄弱学校,在改造基础设施、优化校园环境、更新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均衡配置。

(三)推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强化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统筹管理的职能,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办法,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解决职称评定难的问题。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尽快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办出水平,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开展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大责任,市政府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责任编辑:孟捷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年10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乔允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7所、在校生27.5万人、教师1.68万人。其中,小学200所、在校生18.6万人、教师1.1万人;初中57所、在校生8.9万人、教师5751人。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8年全市整体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

二、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重要的民生事业,优先发展、重点保障。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教育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多次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调研,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提出工作要求。市委政府层面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教育工作推进会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出台政策文件,统筹实施重要举措,为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教育经费13.1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8亿元,较上年增长30.5%。并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基础教育专项资金1.69亿元,重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年生均公用经费统一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双语授课学生在基准定额基础上调增10%,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增加200元,特殊教育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2020年,拨付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72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各类生活补助资金3470万元,较好保障了全市中小学生的教育权利。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市政府预算安排5.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用于新建十四中教学楼、内师大附属蒙古族学校、中央民大附中呼市分校等新建改扩建项目。2020年,我市确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8个,项目建设总面积约66.6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39.32亿元,已到位资金18.21亿元,预计新增学位约2万个。

3.提升薄弱环节能力水平。2019年按照国家、自治区的要求,我市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规划(2019-2020年)的通知》,全面启动全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2019-2020年拨付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2.13亿元、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963万元、基础教育专项资金1.17亿元。这些资金重点用于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4.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8-2022年,我市分五年投入1.65亿元,实施《呼和浩特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互联网达到100%,多媒体设备班级覆盖率达到98%,同频互动课堂学校覆盖率达到86%;全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总计38.6万个,其中机构用户406个,教师用户3.27万个,学生用户35.3万个,基本形成与国家、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校园安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校园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率、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均达到100%。在南门外小学、绿地小学建立了“互联网+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平台试点。目前,该平台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将逐步向全市各学校推开。

(三)强化保障,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市政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在师德师风管理、教师队伍优化、教师待遇落实等方面持续用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今年9月底开始,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教师中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通过开展集中学习、深入研讨、对照检查、师德承诺、评价运用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20年,为全市中小学增加编制2760名,其中市直属学校增加559名,市四区所属学校、金川学校增加512名,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借用的1689名事业编制调整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今年,全市公开招聘教师1004名,其中,引进人才215名,公开招聘578名,招聘免费师范生116名、特岗教师95名。新教师的加入,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57.4%,本科学历占77.2%,研究生学历占8.3%。

3.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从2019年起,全市班主任津贴增加到小学每月800元,中学每月1200元;乡村教师增加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万元;中小学教师增加绩效工资,每人每年3600元。同时,全市建立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动态调整长效机制。2020年为市直属学校义务教育教师每人年均增加绩效工资2436元;为市直属学校增加课后服务及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绩效工资,共计369万元,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呼和浩特市第二轮“名师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培养首席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教学能手1000名,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和发展体系,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市“优秀青年校长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举办第二届全市领航校长培训班,400多位校长参加培训,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梯队建设奠定基础。

(四)深化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1.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实行就近划片入学,初中以区为单位实行电脑派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同步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掐尖招生”。通过开展公办、民办初中学校同步电脑派位和随机录取,最大程度实现了生源均衡分配。今年,公办初中第一志愿录取率是我市实施电脑派位入学22年来最高的一年,达到79%,较2019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49425人全部参加了电脑摇号“阳光分班”,共计分班1053个。群众反映强烈的“掐尖招生”“择校热”“择班热”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市教育生态进一步好转。

2.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化办学。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教育集团40个,其中市四区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教育集团25个,涉及学校65所;五个旗县义务教育阶段形成教育集团15个,涉及学校32所。通过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强校带弱校、强校带新校、城校带农校”的教育布局,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3.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我市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公办学校解决为主”的原则,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纳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共计9.8万人(小学6.6万人、初中3.2万人),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5.6%。城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45%。市区内所有中小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基本实现“零门槛”。

(五)全面育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按照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不断完善我市各级各类评价体系,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考虑中小学不同学段特点,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措施,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指挥棒的作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各校在保证国家、地方义务教育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学校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积极开设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通过举办“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引领学校因地制宜构建高效课堂。积极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开展微型科研课题研究,近年来申报各级教科研部门立项课题近1100个。

3.加强思政教育。我市严格落实国家思政教育的课程标准,不断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年儿童心中,使广大学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2019年,我市按照要求,将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考试分值由30分调整为60分,通过分值比例的提高,加强学校、学生、家长对思政课的重视。

4.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落实“教体融合”的新思路,每天保证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以自治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开展相适应的劳动实践、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县域、城乡、校际间发展仍然不均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优质学校入学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市通过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但“择校热”“上好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热门”学校学位紧张,一些学校甚至不得不把功能室改建成教室,而其他一些薄弱学校却招生不足、班额不满,显现出“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同时,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我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运动场馆面积严重不足,软硬件建设都需要提档升级,2030年前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学校布局规划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学校建设速度未能跟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学校布局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呈现出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多,二环沿线优质资源少,城市西北方向学校学位相对充足,东南方向学校布点少等特点。特别是如意开发区、金桥开发区、金川开发区等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重短缺,无法满足适龄儿童相对就近入学的需求。

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全区建设情况来看处于中等水平,与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目标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要求差距较大,需加大力度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在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中,把教育支出放在优先位置,充分考虑教育发展实际需求,加大规划新建中小学的力度,着力扩大我市教育优质资源。同时通过集团化、学区制、联盟制等方式扩大现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做好城区新建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套的中小学与新建的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照国家标准,在硬件建设上达标。对个别农村薄弱学校,在改造基础设施、优化校园环境、更新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均衡配置。

(三)推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强化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统筹管理的职能,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办法,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解决职称评定难的问题。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尽快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办出水平,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开展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大责任,市政府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