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问道教育 | 以阅读者的姿态 行走在开放式数学的世界

2020-12-14 12:04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  

胡 雨 虹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数学教师,康巴什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鄂尔多斯市优秀教师、鄂尔多斯市教学能手、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在“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第二届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活动中所上的《点点蚂蚁盖房子》一课被评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优秀课例创新奖”,综合实践活动录像课《钱的学问》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鄂尔多斯市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得省级优课、市级优课。

近日,康巴什教体局组织开展第二届“身边人讲身边事”师德培训,我校胡雨虹老师作为师德典型代表受邀讲述自己的师德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胡老师对自己的实践、探索、发现的回顾和思考。

一、引 言     

我今天的讲述从一件事开始:假期里,我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病,一声“胡老师好”,发现护士竟然是我刚上班时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互相的介绍中,我不由得想起她当时上学的样子:个子小小的,不多言语,课堂上不怎么活跃,成绩平平,是属于让老师省心,最易在课堂上被遗忘的学生。看到现在这个活泼开朗、做事干脆利落的白衣天使,一刹那间,我想:当时我是怎么对她的?有没有特别地表扬过她?在她困难的时候,有没有细心的关注过?细细想来似乎没有特别印象,心中不由有些惶恐,有些惭愧,她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而当时自己没有任何经验,不会上课,不会管理学生,不会与家长有效沟通,全凭一腔热情在工作。

看着现在的她,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敬畏。我深深感慨: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的未来不可估量,而教育是不可逆的。孩子八岁、九岁、十岁……小学短短的六年,过去就不会重来,面对这唯一的机会,我真的能一次做好吗?

面对着课堂中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面对着一个个不同的家庭,我常常在想:我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一个好老师教出去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呢?

习主席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核心问题对我触动非常大。“培养什么人?”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要求又是什么?我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找到答案,对比其他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有偏向成功生活的,有偏向终身学习的,也有偏向个人发展的,中国价值取向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让我更加这份工作的不普通,我们是要培养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仔细想来,再过十几二十年,我教的学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那个岗位的主要力量,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单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水平决定着那个岗位的水平,当我用一个中国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眼光看他们时,他们已经不是某个家庭里的孩子了,而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不时想象未来他们的样子,如何在学生时代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就是我每天要想的问题,要做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段重要论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为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如何把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立起来,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还记得伊盟师范的楼顶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生动说明当一个好老师必备的条件。作为老师,要想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这一终身成长目标,读书一定是第一位的。

二、阅 读 之 路     

我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没有卓越的口才,没有飞扬的文采,非常庆幸,我喜欢书。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的母亲从小给我们讲故事,对故事的痴迷让我爱上了读书。母亲无意识的教育方法是给我一生的最重要的礼物。

1  阅  读 助 我 成 长

01 漫 游 书 籍 世 界

阅读开始是无意识的,只凭喜欢,读故事性强的。

上师范后喜欢上了读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如《世界教育大观》《哈佛女孩刘亦婷》周弘的《赏识教育》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都是那个时间读的。上班后,对书籍的需要更加突显。初上班,不会上课,于是求助于各类教育书籍,《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与管理》、《霍懋征的爱的教育》、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文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毕淑敏全集等等,特别有了孩子后家教方面的书又看了很多。《站在孩子的高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千万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这些书籍不仅仅是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进行引领,也是这些理念奠定了我的学生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与他们的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也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将这些心理学的理念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02 走 入 业 务 阅 读

来到康巴什对专业要求更高了,陆续开始数学教育专业书籍的阅读。像《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简单教数学》、《智慧数学课》、《种子课》、《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数学是怎样学好的》、《数学,究竟怎么教》、吴正宪老师的所有书籍……这类书籍,不仅在思想上引领我,更给我提供了一节又一节的课堂实录,备课找不着思路、无法创新了就当做工具书使用,找方法,找思路。有时直接借用名师的教案模仿着名师上课。《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数学日记》打开了我布置作业的思路。宋主任、马老师推荐的《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让我学会多角度的观课。

03 进 行 专 业 研 读

不断的阅读,发现这些书籍是每个小学数学名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看书,于是我开始沿着名师的阅读地图,搜寻他们看过的书,这些书籍直接指向数学核心的书籍:《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根本上解读数学,理解数学。

来到康巴什五小,在蔡校组织的共读中,我学会深入阅读,真正懂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的两套教学大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持续的共读,让我在工作中学会以专业的眼光看教学、看学生各种行为。郭主任、马老师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给我们推荐的书籍《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等书籍对我影响至今。

读书对于我,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工具的需要,更是一种精神的需要。闫学说:“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吴正宪也说:“如果教师只是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失去活力。”

2  阅 读 影 响 身 边 人

为了读到适合自己的书,我不断寻找各类书籍。寻找的过程中,也找到许多适合教师、学生、家长读的书,于是我在自己的班级里,用数学阅读联系着师生家长。如《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读,《印度数学》让数学变得好玩,《数学真好玩》可共读,可自读,数学绘本、《李毓佩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甚至我会给学生推荐写给教师的书,如《走进‘你知道吗’》《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翻开数学的画卷》,这些书中的数学历史让孩子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数学世界。

为让家长与我的教育理念一致,我曾每周五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推荐阅读书目:《千万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家长共读,是我比较享受的一个时刻。就那样放着若有若无的轻音乐,读着,交流着。班里一个全职妈妈一次共读后对我说:“每周共读完,与儿子交流就会心平气和,一周快结束又开始心烦气躁,正好又开启了新一周的共读,又可以心平气和了。”听着她这样说,我心里很高兴,妈妈有个好情绪,是一个家庭的福气。

自己读书,给身边人推荐书是我的乐趣,让每个与我相关的人感受到这本书中的美好,令我幸福。

3  让 灵 魂 不 粗 糙

历览名师成长经历,都离不开读书。尽管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生活的起点,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主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阅读、思考、善写,他们能从书中汲取丰盈的思想,为生命涂抹厚重的底色。没有大量的阅读,讲课的方法可能会笨拙、效果差。归根结底,阅读与教学是因果关系。无论是32岁被评为山东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的闫学,还是从50岁开始系统读书,58岁成为浙江省首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的钟志农,都是读书成就了他们。

来到康巴什不仅忙碌,压力也大,如何调整自己,阅读是一个办法,烦躁时,翻看几页,心又会静下来,看到学生问题也没那么急躁了,烦心的事也能心平气和地想了。每天睡前读,或手边放着书,有需要的时候读。一次听了名师的汇报说他的成长是每天规定自己必须读50页书,我也想学,但没坚持下来。后来我想明白了,读书是一种需要,是一种享受,不需要强迫,强迫反而失去了他的美妙。于是,我放松下来,轻松阅读。

阅读是一种内在的成长,可以使人富有精神,充实和自我约束。关于阅读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他的灵魂中有一个精神财富,那就是他通宵达旦读过的一两百本书。”

因为喜欢,因为需要,所以经常读,阅读让自己的灵魂细腻不粗糙。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01 打 造 温 馨 教 室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有这样一句话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他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这本书我读过两遍,并观看许多相关的视频。也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感觉到打造一间无恐惧的教室有多么可贵。

我想创设一间充满信任与温暖的教室,在这间教室里老师“与家长同行,与书籍为伴,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在与我们的交往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认识的幸福、交际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这是我在2012年来到康巴什后所代第一个班级——雨虹班的班级愿景。虽然只当了一年的班主任,但付出最多,收获也是最多的。

雨虹班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精神支柱,班级密码是根据《彩虹色的花》一书中所蕴含的意义,再加一些我希望到达的词语组成:温暖、互助、坚韧、乐观,经历过程,成长更美。

一群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与家长齐聚到这个班级里,如何拧成一股绳 ,为一个目标而奋斗,是我要做的事。

让班级文化在每个人身上活起来是我的一个突破口,如何做?在苦思中不得章法,与蔡校的一次谈话中找到了思路。

首先,每天只要看到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孩子,就会及时在全班面前说:“**同学看到地上有废纸连忙捡起来,她就是咱们班彩虹色的花。”“**同学看到同桌遇到困难,主动帮忙,她就是咱们班彩虹色的花。”

其次,在每天的暮省仪式上由学生互相介绍今天谁是班里彩虹色的花。暮省仪式是在每天放学前十分钟举行的一个静心仪式,全班在非常安静的氛围下倾听一个又一个同学讲述一天发生的事,讲述班里彩虹色花的故事,讲述自己读过的故事。在这样的仪式里,一年级的孩子学会安静,学会每天发现别人的优点,潜移默化中让自己成为那个彩虹色的花。

最后,就是通过每周的家长信来强化班级文化。在每周家长信上都会提到这周谁是班里彩虹色的花,哪位家长是班里彩虹色的花,为班里做了什么事。

在这样的细细引导下,班级氛围越来越温馨,从学生到家长,都在努力为这个班级做出贡献,并且乐此不疲。

在这样不断强化中,班级的风气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有爱。而这样的风气一直持续到现在,每个孩子、每个家长哪怕毕业了还像一个大家庭出去的兄弟姐妹一样,亲切而温暖。

二年级时这个班的班主任由梁丽老师接任,我代数学,而梁老师更细致的付出将这个班级推向了全国舞台,在今年11月20日,以我班班级精细化管理为例的学校管理育人典型经验赴珠海在第五届教博会,与国际国内1600项项目交流展示。

02  做 一 个 懂 学 生 的 老 师

女儿说我是一个有童心的妈妈。可能是因为读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可能是自己有了孩子,也可能是因为我在上学时是成绩好的好学生,刚上班做了差生,让我懂得每个人的外在表现必然与他的经历有关。让我有了这份“童心”,这份童心让我在课堂上更能读懂学生,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行为,因为懂,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感觉安心。

读懂学困生的“苦”与“难”

一个班级里每节课最忐忑的应该是学困生。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也是一个班级风气形成的关键。树立学困生的信心,细心呵护他们是我接每个班最关注的事。

今年新接手一个班,看到一个女生,上课总是不怎么抬头听课,哪怕抬头,眼神也是飘忽不定或发呆状态。看到这样的状态,我知道她一定是在数学上已经没有信心了。数学课让她感到痛苦。我理解她的痛苦无奈:听不懂,还得做出认真听的样子,还得担心老师提问,当不会时那种尴尬。课下在与她谈话中,知道这是一个认真好学的孩子,只是在数学学习上始终不得法,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我在思考:如果我是她,希望老师同学如何对待?需要得到老师哪些帮助?如果我是她,怎样的课堂会让我感觉放松?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让自己在她的面前更真诚,遇到较难问题,及时提醒她明天要上哪节课,提前预习,课上我会叫她回答问题;她的作业整齐认真,就在全班表扬她的作业。作业错了,用不同方法单独讲给她听;特别是课上时刻关注着她的眼神,只要看着我就给予肯定与赞赏的眼神。只要举手,及时提问,答对了鼓励。答错了,一样赞赏她在思考。

我亲近她的过程中,没有批评,只有一个助人者真诚的期待,她能感觉到我的真诚,她对数学少了排斥,多了亲近,上课抬头听课的时间越来越多,上课的眼神也开始坚定自信起来。

其他同学看到我的态度,也主动帮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不仅仅在影响她一个人,更在带动其他人,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对遇到学习困难孩子的态度。班级中渐渐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风气,敢于面对学习难题的的风气。

纪伯伦《孩子》一诗说明了每个孩子的独立性、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走进教室,我经常会想象十几二十年后的他们是什么样,我在小学阶段应该帮助他们形成哪些利于一生发展的好习惯,好心态。也时刻在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将心比心,就知道如何帮他们。当我成为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时,多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耐心。

想象孩子一生的发展,读懂孩子的眼神,真诚对待他们的需求,成为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以帮助者的身份与她们交流,并做出示范。

03  和 谐 有 效 的 家 校 沟 通

咱们平时工作中除了学生就是家长。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刚上班,不会与家长沟通,只会谈到课堂表现怎样,其他的家长问到什么说点什么,但现在想来,不说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说。

当自己成为家长后,特别是成为小学生的家长后,越来越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异,做事有能力,但走着走着就变了。会反思的家长会找原因,但不会解决,还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原因,将一切错都怨在孩子身上。

当我理解了他们以后,学会了与他们相处。首先我要让他们对我充分的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会敞开心扉。所以每每新接一个班的第一节家长会我会用心准备,让家长不仅对我的专业素养是信任的,更重要的让他们感觉到我不仅会教书,更懂孩子,可以帮他们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我对家长说:咱们是同事,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是合作者,劲要往一块使

平时与家长交流,用语都是用“我、我们、咱们”,这样的沟通,会拉近家长与自己的距离,让家长感到我的真诚,我是他们教育中的帮手。当家长以平和眼光看孩子,与老师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时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成为老师的助力。

如果学生、家长、班级和谐、互助是良好教学的软实力,那么上课则是教师的硬实力。

04  活好自己,给别人一个爱我的理由

周三是我校的便装日,学生在这一天可以穿便装,校服可以换洗。这天女儿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穿裙子吗?”我开玩笑说:“因为显得腿长?”女儿说:“不是,是因为今天李老师穿裙子特别美,所以我也想穿。”在看宋词时她对我说,我们李老师就是“冰肌玉骨清无汗”。

女儿的话,提醒着我一个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各个方面。

每个人,心情总会有低落时。特别是既当妈妈又当老师时,孩子成绩下降会焦虑,孩子照顾不周会焦虑,顾不上管孩子会焦虑,不仅会焦虑,还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感觉都是因为自己才会这样。如果教学成绩差点,负罪感更强: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做好,太失败了!所有负面情绪都会产生。

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心理上的负罪感。害怕孩子落下了,害怕自己关注太少。特别是加班时,觉得孩子特别可怜,都是因为自己才会让孩子这么可怜。

后来我反过来想,让孩子参与到我的工作中,看到我在忙什么,工作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孩子在参与中成长,在我的言传身教中成长。我在做任何事,都会想:如果我的孩子长大了,遇到这样的事,我希望她如何处理,我就如何处理。如果遇到失败的事情,希望她以后如何应对?我就如何应对。洗碗做家务时,我要哼着歌,因为我感觉教育其实只需要将自己变成孩子未来的榜样就行。

所以活好自己,让自己活好,给别人爱你多一个理由;活好自己,给学生多爱你一个理由。活好自己,世界也就美好了。

三、创 设 开 放 式 教 学

上课是每个教师天天修炼的一门功课。

01  备 课

 那天到三年级组办公室,王老师问我:“胡老师你平时怎么备课,从哪查找资料呢?”当时我没有一下子回答出来。但我一直在想,我是怎么备课的,我是怎么学会上课的?

还记得2001年9月刚上班的我怀着对教育的美好愿望走进课堂,想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当一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没想到现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还记得刚上班那最黑暗的两年,不会备课、不会上课、不会管理学生。简直是一无是处,焦头烂额。怎么办?为了改变现状,除了天天听课,就是天天看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教学书籍从不离手,每天参考着教参、教案书备课,将自己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两年后,现状终于有了转变。一次要讲考核课,我看到一篇创新的教案,在还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情况下就模仿着这样的设计上了一节课,没想到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与肯定。这次公开课的经历,在给了我一点小小成就感的同时,让我懂得讲课要学会创新。

后来又要讲公开课,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在自己所有的教学书籍里找与这节课相关的案例、分析解读教材,从别人的反思中了解学情,在自己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最后设计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又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这让我懂得要在自己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备课教学才会更通透。

当课堂教学得到大家的认可时,我也越来越发现书籍带给我的好处:既给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课堂实录,又从不同角度帮我分析解读教材,使我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更深,渐渐学会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后来在一次培训中听到了小学数学名师贲友林的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他每天要求自己读50页书,床头柜上时刻放着纸笔,哪怕睡到半夜有了灵感也会立刻写下来。

这样接地气的成长过程,让我听后很激动,因为我也可以模仿啊。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好老师像一个艺术家一样时时刻刻在锤炼自己的教学,在不断地思考中寻找灵感。

参加了康巴什区小学数学工作室的活动后,我们每周推进一节课,每节课因为有了郭主任和马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我解读教材能力和对学情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让我讲一节二年级乘法口诀的整理和复习,这种课型是我不会的一种课型,当上完课后,工作室几个人坐到一起一直研磨到中午,中午也是在边吃饭边研磨中度过,研磨过程中为了更准确把握学情,又做了一次学前测,当拿着学前测题单后,郭主任和马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孩子的思维可分为四个层次,所以在展示时不能随便展示,而是应该由低到高进行展示,下午在上午研磨的基础上又重新上一节。当时感觉又累又难。但一年过去、几年过去后,突然发现当时用到的做学前测、分思维层次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已经在无形中经常使用。对课堂的把控也越来越清晰。

这仅仅是一节课的研磨,其实每节课都是这样,有时可能因为目标、重难点的设定是否准确就能讨论一节课,有时交流课堂上每一句话是否合适,每个问题学生出现的情况有哪些……这样的历练,不仅教会我如何更专业地解读教材,也教会我如何了解学情,把握学情,教会我如何锤炼课堂上的每句话,每个词。

康巴什区推进课改以来,我校的问学案不断改版升级,写一篇教案简直太难了!每篇教案的教材分析要将前后知识都要分析到位、学情分析要写清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本节课会遇到的难点,有多少学生不能掌握本节课内容,什么原因等等。如果这些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让我们将教学设计中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和学法指导都要写清,就更难了,因为根本没有地方可参考。

就这样艰难地写着每一天的教案,不知道哪天突然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清晰地知道我的每一节课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要达到哪条目标,课堂上哪些孩子会遇到问题,我要怎么帮助他们。这才恍然,这样细致的备课,长此以往,业务能不提升吗?

有了这样充分的备课,走上“两展四问”课堂,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02  数 学 课 堂

张孝纯提出过“大语文教育”,我认为数学教学同样应该有“大数学教育”观。而对于“大数学教育”,五小问道课程就做了最好的诠释。问道课程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拓展学科主题阅读和主题实践。在持续的教研推进中,我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开放式数学世界。

1.  数学阅读

在《数学脑如何唤醒》一书中说到:“语文能力才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不要给孩子补课,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数学的影响。

在一节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图文应用题:图中画着9个孩子站在山顶,其中一个孩子看着大家用手指着山下说:“又来了7人”,山下的画面是:有几个孩子正在往山上走,但看得见的人只有5个,问题是一共有几人?就是这样一道题有许多孩子都出错了。有的列式7+5=12(人)有的列式为:9+5=14(人)。这就是孩子在理解题意时出现了错误造成的。如果学生能观察到插图中孩子动作的细微变化,能读懂题意,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培养孩子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对数学教学至关重要。读图能力、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由阅读能力决定,这让我更直观地看到加强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对各科学习都很关键。

每学期教学计划中就计划好每周阅读的书目,为挑选出适合学生的读物,我买回各种版本的数学绘本和数学故事,通过阅读,选择出合适的阅读书目,在每周专门的数学绘本课或拓展课上,也有时将教学内容与数学绘本相结合上。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已经不能满足老师讲的那些故事,自己会买回成套的绘本来阅读。

去年在成都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年会上,我展示了一节数学绘本课《点点蚂蚁盖房子》,其实主要讲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展开图”的编写意图是为认识表面积的意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它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所以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仅仅呈现了一种展开图,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之后,超过70%的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一个展开图是否能够围成正方体,也不能在展开图上准确地找到相对的面。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学生对展开图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展开图的探究过程体验不丰富,所以很难掌握判断的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同时,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学生展开图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绘本故事是以点点蚂蚁拆房子、盖房子为线索,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当以故事形式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课堂上充满了兴趣与快乐,对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形式也掌握得很扎实。

当时在成都听课的老师各个学科的都有,听课后,都感觉很惊讶,也感到很美好。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有一个老师当场要走了我的课件与学具,说他回去要上一节党员示范课。

现在我重点在研究数学绘本,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发现数学绘本不仅能提供好的教学情境,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如:《数字圈圈》这个绘本是这样呈现数字是如何被逐步抽象出来的:五个人——画得简单些——再简单些——再简单些——画成五个圈;五匹马——画得简单些——再简单些——画成五个圈;马和骑马的人画成圈——画成五个圈;任何事物只要是五个的都可以用五个圈表示;十几的认识。

咱们数学书上是这样呈现的:实物——小棒——计数器——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字。

由实物到点子图、计数器,最后抽象到数字,这样的过程符合孩子思维发展。

这些发现,让我感受到数学绘本的美好。

所以当我成为小学数学工作室主持人时,就以此为方向,与工作室老师一起探究数学绘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2. 数学实践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每个人知识获取途径不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具体。许多数学,我都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数学变得可以“触摸”。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我带领学生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感知1公顷有多大。同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学生都是在量、画、剪、拼中形象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

也许大家感觉这些内容去实践可以理解,练习课也能实践吗?能。如:六年级的一道练习题:某品牌的数码相机进行促销活动,降价8%。在此基础上,商场又返还售价5%的现金。此时买这个品牌的数码相机,相当于降价百分之多少?

初读部分学生是不理解的,哪怕是想象也是很局限的。于是让学生现场表演卖东西、还价的这个过程,表演中,学生恍然大悟。自然理解题目。

当我经常让学生这样表演、想象时,数学变得不生硬了,充满了生活味,充满了乐趣。慢慢得他们也学会了遇到问题想象那个情境。

每册教材上都安排有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内容我都会认真去上。如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圆这一单元学习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这节课我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学生在测量中计算中,不仅对知识理解更形象,也感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得数学的学习更丰富立体。

《面积》一课与小农场的种植结合上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数学游戏》将一张A4纸剪一个圈,剪得足够大,比比谁剪的圈最大,能钻过去的人最多。

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活动是一年级上的《钱的学问》,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先阅读了绘本《钱的学问》,接着组织了“10元购物”和“1元钱生存大挑战”两项综合实践活动。带学生到商场认识价签并买10元的物品,要求家长每周与孩子带着现金去购物,让他们对人民币不陌生。周末尝试用各种方法挣1元钱,最后拓展延伸到财商教育。这一单元结束我认为我的课结束了,没想到假期,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自己做了更多的实践活动:捡饮料瓶卖,到湖区卖小玩具,情人节卖玫瑰花……到六年级,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学生已经开始了解理财,自己存钱。我惊讶地发现,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是根,具备了生长的土壤。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得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仅丰富而立体,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是视觉型,有的是听觉型,有的是触觉型,数学实践活动,给不同学习方式的孩子提供助力。实践活动,也为孩子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供了机会,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智力背景。

当数学阅读与数学实践助力数学课堂时,数学变得更加直观、丰富、立体。做立体数学,让学生数学学习有生长力。

03  家 长 课 堂

家长,也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六下有这样一节课《利率》,课后,为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感知更直观,我邀请了班里在银行和地税局上班的家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学生的兴奋劲儿难以掩饰,对知识的渴求全展现在明亮的眸子中。这样的活动,让数学更加生动具体。

04  自 主 学 习

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道:“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我清楚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前途。所以用欣赏的眼光、以发展的眼光、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他们。平时学习中,也要努力教给他们以后会用得上的能力。我希望未来的他们是独立的、有主见的,有自己的思想,有尊严,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那么平时就应该允许他们、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做这样的人!

为培养孩子会自主学习,除了课堂,我还从作业入手。

每次作业发下去后,我让他们分析自己的错题:两个问题:1.出错原因是什么?分析要具体,不能用“粗心”等词语,而是说:几加几算错了,还是几分之几没约分。在分析中找到背后的知识漏洞。2.下次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后,在每天的作业过程中试验这个方法是否有效。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1.让孩子以查漏补缺的心态对待每次作业;2.学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解决办法。学习生活中孩子时刻会遇到问题,交给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一个好的心态,平和对待每个问题,这是对一生都有帮助的好习惯。

而我也时刻在记录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只为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

我也常在想,当学生忘记了所有知识后,我能留给他们的是什么?我希望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良好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与 康 巴 什 共 成 长

上周康巴什五小举办了全市立德树人现场会,看着侯校长做介绍的那一瞬间,想起2012年初见康巴什五小的样子,感慨万千。我作为五小的第一批拓荒者,一路走来,付出了,成长了,收获了。

忘不了,12年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五小团队纷纷助力,有人帮忙组织学生,有人录像,有人帮我剪课到凌晨四点,这节录像课最终获得市级、自治区级一等奖。这样的团队精神也让我在大家有需要时毫无保留去帮助。

忘不了,参加康巴什区小学数学工作室,郭主任和马老师每节课细致耐心的指导,退缩时郭主任专门的开导,公开课后无所适从时马老师及时的鼓励,他们对待课堂研究的态度,认真细致钻研的精神,影响着我做人做事的态度。

忘不了,自治区基本大赛归来时郭主任的一句话:“祝贺你,不是因为你得了几等奖,而是因为你挺过来了。这个过程是最煎熬的,能挺过来就是胜利。这样的过程,才能更快地提高你的业务能力。”一个“挺”字让我感动,有过相同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忘不了,一次次加班到深夜,女儿成为全校老师的孩子,有人陪吃饭,有人陪睡觉。

忘不了,督导前的忙碌,有女儿帮忙的身影,有女儿躺在两把椅子上的画面。

忘不了,五小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对我点点滴滴的帮助。

这样的经历,每每回忆起来都是深深的感激与成长的踏实。

忘不了……

忘不了的事太多,我见证了康巴什五小的成长,见证了康巴什教育的发展。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为康巴什教育付出了无与伦比的辛苦,同时也享受着康巴什教育带给我们的荣耀,康巴什教育的团队力量,让我深深感激,愿我们一起,在康巴什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姚亚兵

胡 雨 虹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数学教师,康巴什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鄂尔多斯市优秀教师、鄂尔多斯市教学能手、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在“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第二届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活动中所上的《点点蚂蚁盖房子》一课被评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优秀课例创新奖”,综合实践活动录像课《钱的学问》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鄂尔多斯市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得省级优课、市级优课。

近日,康巴什教体局组织开展第二届“身边人讲身边事”师德培训,我校胡雨虹老师作为师德典型代表受邀讲述自己的师德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胡老师对自己的实践、探索、发现的回顾和思考。

一、引 言     

我今天的讲述从一件事开始:假期里,我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病,一声“胡老师好”,发现护士竟然是我刚上班时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互相的介绍中,我不由得想起她当时上学的样子:个子小小的,不多言语,课堂上不怎么活跃,成绩平平,是属于让老师省心,最易在课堂上被遗忘的学生。看到现在这个活泼开朗、做事干脆利落的白衣天使,一刹那间,我想:当时我是怎么对她的?有没有特别地表扬过她?在她困难的时候,有没有细心的关注过?细细想来似乎没有特别印象,心中不由有些惶恐,有些惭愧,她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而当时自己没有任何经验,不会上课,不会管理学生,不会与家长有效沟通,全凭一腔热情在工作。

看着现在的她,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敬畏。我深深感慨: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的未来不可估量,而教育是不可逆的。孩子八岁、九岁、十岁……小学短短的六年,过去就不会重来,面对这唯一的机会,我真的能一次做好吗?

面对着课堂中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面对着一个个不同的家庭,我常常在想:我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一个好老师教出去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呢?

习主席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核心问题对我触动非常大。“培养什么人?”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要求又是什么?我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找到答案,对比其他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有偏向成功生活的,有偏向终身学习的,也有偏向个人发展的,中国价值取向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让我更加这份工作的不普通,我们是要培养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仔细想来,再过十几二十年,我教的学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那个岗位的主要力量,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单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水平决定着那个岗位的水平,当我用一个中国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眼光看他们时,他们已经不是某个家庭里的孩子了,而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不时想象未来他们的样子,如何在学生时代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就是我每天要想的问题,要做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段重要论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为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如何把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立起来,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还记得伊盟师范的楼顶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生动说明当一个好老师必备的条件。作为老师,要想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这一终身成长目标,读书一定是第一位的。

二、阅 读 之 路     

我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没有卓越的口才,没有飞扬的文采,非常庆幸,我喜欢书。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的母亲从小给我们讲故事,对故事的痴迷让我爱上了读书。母亲无意识的教育方法是给我一生的最重要的礼物。

1  阅  读 助 我 成 长

01 漫 游 书 籍 世 界

阅读开始是无意识的,只凭喜欢,读故事性强的。

上师范后喜欢上了读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如《世界教育大观》《哈佛女孩刘亦婷》周弘的《赏识教育》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都是那个时间读的。上班后,对书籍的需要更加突显。初上班,不会上课,于是求助于各类教育书籍,《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与管理》、《霍懋征的爱的教育》、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文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毕淑敏全集等等,特别有了孩子后家教方面的书又看了很多。《站在孩子的高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千万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这些书籍不仅仅是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进行引领,也是这些理念奠定了我的学生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与他们的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也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将这些心理学的理念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02 走 入 业 务 阅 读

来到康巴什对专业要求更高了,陆续开始数学教育专业书籍的阅读。像《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简单教数学》、《智慧数学课》、《种子课》、《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数学是怎样学好的》、《数学,究竟怎么教》、吴正宪老师的所有书籍……这类书籍,不仅在思想上引领我,更给我提供了一节又一节的课堂实录,备课找不着思路、无法创新了就当做工具书使用,找方法,找思路。有时直接借用名师的教案模仿着名师上课。《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数学日记》打开了我布置作业的思路。宋主任、马老师推荐的《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让我学会多角度的观课。

03 进 行 专 业 研 读

不断的阅读,发现这些书籍是每个小学数学名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看书,于是我开始沿着名师的阅读地图,搜寻他们看过的书,这些书籍直接指向数学核心的书籍:《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根本上解读数学,理解数学。

来到康巴什五小,在蔡校组织的共读中,我学会深入阅读,真正懂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的两套教学大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持续的共读,让我在工作中学会以专业的眼光看教学、看学生各种行为。郭主任、马老师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给我们推荐的书籍《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等书籍对我影响至今。

读书对于我,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是一种工具的需要,更是一种精神的需要。闫学说:“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吴正宪也说:“如果教师只是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失去活力。”

2  阅 读 影 响 身 边 人

为了读到适合自己的书,我不断寻找各类书籍。寻找的过程中,也找到许多适合教师、学生、家长读的书,于是我在自己的班级里,用数学阅读联系着师生家长。如《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读,《印度数学》让数学变得好玩,《数学真好玩》可共读,可自读,数学绘本、《李毓佩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甚至我会给学生推荐写给教师的书,如《走进‘你知道吗’》《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翻开数学的画卷》,这些书中的数学历史让孩子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数学世界。

为让家长与我的教育理念一致,我曾每周五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推荐阅读书目:《千万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家长共读,是我比较享受的一个时刻。就那样放着若有若无的轻音乐,读着,交流着。班里一个全职妈妈一次共读后对我说:“每周共读完,与儿子交流就会心平气和,一周快结束又开始心烦气躁,正好又开启了新一周的共读,又可以心平气和了。”听着她这样说,我心里很高兴,妈妈有个好情绪,是一个家庭的福气。

自己读书,给身边人推荐书是我的乐趣,让每个与我相关的人感受到这本书中的美好,令我幸福。

3  让 灵 魂 不 粗 糙

历览名师成长经历,都离不开读书。尽管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生活的起点,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主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阅读、思考、善写,他们能从书中汲取丰盈的思想,为生命涂抹厚重的底色。没有大量的阅读,讲课的方法可能会笨拙、效果差。归根结底,阅读与教学是因果关系。无论是32岁被评为山东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的闫学,还是从50岁开始系统读书,58岁成为浙江省首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的钟志农,都是读书成就了他们。

来到康巴什不仅忙碌,压力也大,如何调整自己,阅读是一个办法,烦躁时,翻看几页,心又会静下来,看到学生问题也没那么急躁了,烦心的事也能心平气和地想了。每天睡前读,或手边放着书,有需要的时候读。一次听了名师的汇报说他的成长是每天规定自己必须读50页书,我也想学,但没坚持下来。后来我想明白了,读书是一种需要,是一种享受,不需要强迫,强迫反而失去了他的美妙。于是,我放松下来,轻松阅读。

阅读是一种内在的成长,可以使人富有精神,充实和自我约束。关于阅读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他的灵魂中有一个精神财富,那就是他通宵达旦读过的一两百本书。”

因为喜欢,因为需要,所以经常读,阅读让自己的灵魂细腻不粗糙。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01 打 造 温 馨 教 室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有这样一句话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他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这本书我读过两遍,并观看许多相关的视频。也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感觉到打造一间无恐惧的教室有多么可贵。

我想创设一间充满信任与温暖的教室,在这间教室里老师“与家长同行,与书籍为伴,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在与我们的交往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认识的幸福、交际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这是我在2012年来到康巴什后所代第一个班级——雨虹班的班级愿景。虽然只当了一年的班主任,但付出最多,收获也是最多的。

雨虹班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精神支柱,班级密码是根据《彩虹色的花》一书中所蕴含的意义,再加一些我希望到达的词语组成:温暖、互助、坚韧、乐观,经历过程,成长更美。

一群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与家长齐聚到这个班级里,如何拧成一股绳 ,为一个目标而奋斗,是我要做的事。

让班级文化在每个人身上活起来是我的一个突破口,如何做?在苦思中不得章法,与蔡校的一次谈话中找到了思路。

首先,每天只要看到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孩子,就会及时在全班面前说:“**同学看到地上有废纸连忙捡起来,她就是咱们班彩虹色的花。”“**同学看到同桌遇到困难,主动帮忙,她就是咱们班彩虹色的花。”

其次,在每天的暮省仪式上由学生互相介绍今天谁是班里彩虹色的花。暮省仪式是在每天放学前十分钟举行的一个静心仪式,全班在非常安静的氛围下倾听一个又一个同学讲述一天发生的事,讲述班里彩虹色花的故事,讲述自己读过的故事。在这样的仪式里,一年级的孩子学会安静,学会每天发现别人的优点,潜移默化中让自己成为那个彩虹色的花。

最后,就是通过每周的家长信来强化班级文化。在每周家长信上都会提到这周谁是班里彩虹色的花,哪位家长是班里彩虹色的花,为班里做了什么事。

在这样的细细引导下,班级氛围越来越温馨,从学生到家长,都在努力为这个班级做出贡献,并且乐此不疲。

在这样不断强化中,班级的风气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有爱。而这样的风气一直持续到现在,每个孩子、每个家长哪怕毕业了还像一个大家庭出去的兄弟姐妹一样,亲切而温暖。

二年级时这个班的班主任由梁丽老师接任,我代数学,而梁老师更细致的付出将这个班级推向了全国舞台,在今年11月20日,以我班班级精细化管理为例的学校管理育人典型经验赴珠海在第五届教博会,与国际国内1600项项目交流展示。

02  做 一 个 懂 学 生 的 老 师

女儿说我是一个有童心的妈妈。可能是因为读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可能是自己有了孩子,也可能是因为我在上学时是成绩好的好学生,刚上班做了差生,让我懂得每个人的外在表现必然与他的经历有关。让我有了这份“童心”,这份童心让我在课堂上更能读懂学生,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行为,因为懂,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感觉安心。

读懂学困生的“苦”与“难”

一个班级里每节课最忐忑的应该是学困生。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也是一个班级风气形成的关键。树立学困生的信心,细心呵护他们是我接每个班最关注的事。

今年新接手一个班,看到一个女生,上课总是不怎么抬头听课,哪怕抬头,眼神也是飘忽不定或发呆状态。看到这样的状态,我知道她一定是在数学上已经没有信心了。数学课让她感到痛苦。我理解她的痛苦无奈:听不懂,还得做出认真听的样子,还得担心老师提问,当不会时那种尴尬。课下在与她谈话中,知道这是一个认真好学的孩子,只是在数学学习上始终不得法,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我在思考:如果我是她,希望老师同学如何对待?需要得到老师哪些帮助?如果我是她,怎样的课堂会让我感觉放松?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让自己在她的面前更真诚,遇到较难问题,及时提醒她明天要上哪节课,提前预习,课上我会叫她回答问题;她的作业整齐认真,就在全班表扬她的作业。作业错了,用不同方法单独讲给她听;特别是课上时刻关注着她的眼神,只要看着我就给予肯定与赞赏的眼神。只要举手,及时提问,答对了鼓励。答错了,一样赞赏她在思考。

我亲近她的过程中,没有批评,只有一个助人者真诚的期待,她能感觉到我的真诚,她对数学少了排斥,多了亲近,上课抬头听课的时间越来越多,上课的眼神也开始坚定自信起来。

其他同学看到我的态度,也主动帮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不仅仅在影响她一个人,更在带动其他人,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对遇到学习困难孩子的态度。班级中渐渐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风气,敢于面对学习难题的的风气。

纪伯伦《孩子》一诗说明了每个孩子的独立性、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走进教室,我经常会想象十几二十年后的他们是什么样,我在小学阶段应该帮助他们形成哪些利于一生发展的好习惯,好心态。也时刻在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将心比心,就知道如何帮他们。当我成为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时,多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耐心。

想象孩子一生的发展,读懂孩子的眼神,真诚对待他们的需求,成为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以帮助者的身份与她们交流,并做出示范。

03  和 谐 有 效 的 家 校 沟 通

咱们平时工作中除了学生就是家长。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刚上班,不会与家长沟通,只会谈到课堂表现怎样,其他的家长问到什么说点什么,但现在想来,不说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说。

当自己成为家长后,特别是成为小学生的家长后,越来越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异,做事有能力,但走着走着就变了。会反思的家长会找原因,但不会解决,还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原因,将一切错都怨在孩子身上。

当我理解了他们以后,学会了与他们相处。首先我要让他们对我充分的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会敞开心扉。所以每每新接一个班的第一节家长会我会用心准备,让家长不仅对我的专业素养是信任的,更重要的让他们感觉到我不仅会教书,更懂孩子,可以帮他们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我对家长说:咱们是同事,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是合作者,劲要往一块使

平时与家长交流,用语都是用“我、我们、咱们”,这样的沟通,会拉近家长与自己的距离,让家长感到我的真诚,我是他们教育中的帮手。当家长以平和眼光看孩子,与老师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时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成为老师的助力。

如果学生、家长、班级和谐、互助是良好教学的软实力,那么上课则是教师的硬实力。

04  活好自己,给别人一个爱我的理由

周三是我校的便装日,学生在这一天可以穿便装,校服可以换洗。这天女儿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穿裙子吗?”我开玩笑说:“因为显得腿长?”女儿说:“不是,是因为今天李老师穿裙子特别美,所以我也想穿。”在看宋词时她对我说,我们李老师就是“冰肌玉骨清无汗”。

女儿的话,提醒着我一个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各个方面。

每个人,心情总会有低落时。特别是既当妈妈又当老师时,孩子成绩下降会焦虑,孩子照顾不周会焦虑,顾不上管孩子会焦虑,不仅会焦虑,还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感觉都是因为自己才会这样。如果教学成绩差点,负罪感更强: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做好,太失败了!所有负面情绪都会产生。

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心理上的负罪感。害怕孩子落下了,害怕自己关注太少。特别是加班时,觉得孩子特别可怜,都是因为自己才会让孩子这么可怜。

后来我反过来想,让孩子参与到我的工作中,看到我在忙什么,工作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孩子在参与中成长,在我的言传身教中成长。我在做任何事,都会想:如果我的孩子长大了,遇到这样的事,我希望她如何处理,我就如何处理。如果遇到失败的事情,希望她以后如何应对?我就如何应对。洗碗做家务时,我要哼着歌,因为我感觉教育其实只需要将自己变成孩子未来的榜样就行。

所以活好自己,让自己活好,给别人爱你多一个理由;活好自己,给学生多爱你一个理由。活好自己,世界也就美好了。

三、创 设 开 放 式 教 学

上课是每个教师天天修炼的一门功课。

01  备 课

 那天到三年级组办公室,王老师问我:“胡老师你平时怎么备课,从哪查找资料呢?”当时我没有一下子回答出来。但我一直在想,我是怎么备课的,我是怎么学会上课的?

还记得2001年9月刚上班的我怀着对教育的美好愿望走进课堂,想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当一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没想到现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还记得刚上班那最黑暗的两年,不会备课、不会上课、不会管理学生。简直是一无是处,焦头烂额。怎么办?为了改变现状,除了天天听课,就是天天看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教学书籍从不离手,每天参考着教参、教案书备课,将自己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两年后,现状终于有了转变。一次要讲考核课,我看到一篇创新的教案,在还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情况下就模仿着这样的设计上了一节课,没想到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与肯定。这次公开课的经历,在给了我一点小小成就感的同时,让我懂得讲课要学会创新。

后来又要讲公开课,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在自己所有的教学书籍里找与这节课相关的案例、分析解读教材,从别人的反思中了解学情,在自己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最后设计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又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这让我懂得要在自己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备课教学才会更通透。

当课堂教学得到大家的认可时,我也越来越发现书籍带给我的好处:既给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课堂实录,又从不同角度帮我分析解读教材,使我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更深,渐渐学会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后来在一次培训中听到了小学数学名师贲友林的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他每天要求自己读50页书,床头柜上时刻放着纸笔,哪怕睡到半夜有了灵感也会立刻写下来。

这样接地气的成长过程,让我听后很激动,因为我也可以模仿啊。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好老师像一个艺术家一样时时刻刻在锤炼自己的教学,在不断地思考中寻找灵感。

参加了康巴什区小学数学工作室的活动后,我们每周推进一节课,每节课因为有了郭主任和马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我解读教材能力和对学情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让我讲一节二年级乘法口诀的整理和复习,这种课型是我不会的一种课型,当上完课后,工作室几个人坐到一起一直研磨到中午,中午也是在边吃饭边研磨中度过,研磨过程中为了更准确把握学情,又做了一次学前测,当拿着学前测题单后,郭主任和马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孩子的思维可分为四个层次,所以在展示时不能随便展示,而是应该由低到高进行展示,下午在上午研磨的基础上又重新上一节。当时感觉又累又难。但一年过去、几年过去后,突然发现当时用到的做学前测、分思维层次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已经在无形中经常使用。对课堂的把控也越来越清晰。

这仅仅是一节课的研磨,其实每节课都是这样,有时可能因为目标、重难点的设定是否准确就能讨论一节课,有时交流课堂上每一句话是否合适,每个问题学生出现的情况有哪些……这样的历练,不仅教会我如何更专业地解读教材,也教会我如何了解学情,把握学情,教会我如何锤炼课堂上的每句话,每个词。

康巴什区推进课改以来,我校的问学案不断改版升级,写一篇教案简直太难了!每篇教案的教材分析要将前后知识都要分析到位、学情分析要写清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本节课会遇到的难点,有多少学生不能掌握本节课内容,什么原因等等。如果这些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让我们将教学设计中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和学法指导都要写清,就更难了,因为根本没有地方可参考。

就这样艰难地写着每一天的教案,不知道哪天突然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清晰地知道我的每一节课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要达到哪条目标,课堂上哪些孩子会遇到问题,我要怎么帮助他们。这才恍然,这样细致的备课,长此以往,业务能不提升吗?

有了这样充分的备课,走上“两展四问”课堂,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02  数 学 课 堂

张孝纯提出过“大语文教育”,我认为数学教学同样应该有“大数学教育”观。而对于“大数学教育”,五小问道课程就做了最好的诠释。问道课程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拓展学科主题阅读和主题实践。在持续的教研推进中,我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开放式数学世界。

1.  数学阅读

在《数学脑如何唤醒》一书中说到:“语文能力才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不要给孩子补课,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数学的影响。

在一节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图文应用题:图中画着9个孩子站在山顶,其中一个孩子看着大家用手指着山下说:“又来了7人”,山下的画面是:有几个孩子正在往山上走,但看得见的人只有5个,问题是一共有几人?就是这样一道题有许多孩子都出错了。有的列式7+5=12(人)有的列式为:9+5=14(人)。这就是孩子在理解题意时出现了错误造成的。如果学生能观察到插图中孩子动作的细微变化,能读懂题意,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培养孩子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对数学教学至关重要。读图能力、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由阅读能力决定,这让我更直观地看到加强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对各科学习都很关键。

每学期教学计划中就计划好每周阅读的书目,为挑选出适合学生的读物,我买回各种版本的数学绘本和数学故事,通过阅读,选择出合适的阅读书目,在每周专门的数学绘本课或拓展课上,也有时将教学内容与数学绘本相结合上。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已经不能满足老师讲的那些故事,自己会买回成套的绘本来阅读。

去年在成都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年会上,我展示了一节数学绘本课《点点蚂蚁盖房子》,其实主要讲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展开图”的编写意图是为认识表面积的意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它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所以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仅仅呈现了一种展开图,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之后,超过70%的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一个展开图是否能够围成正方体,也不能在展开图上准确地找到相对的面。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学生对展开图的认识不够充分,对展开图的探究过程体验不丰富,所以很难掌握判断的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同时,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学生展开图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绘本故事是以点点蚂蚁拆房子、盖房子为线索,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当以故事形式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课堂上充满了兴趣与快乐,对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形式也掌握得很扎实。

当时在成都听课的老师各个学科的都有,听课后,都感觉很惊讶,也感到很美好。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有一个老师当场要走了我的课件与学具,说他回去要上一节党员示范课。

现在我重点在研究数学绘本,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发现数学绘本不仅能提供好的教学情境,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如:《数字圈圈》这个绘本是这样呈现数字是如何被逐步抽象出来的:五个人——画得简单些——再简单些——再简单些——画成五个圈;五匹马——画得简单些——再简单些——画成五个圈;马和骑马的人画成圈——画成五个圈;任何事物只要是五个的都可以用五个圈表示;十几的认识。

咱们数学书上是这样呈现的:实物——小棒——计数器——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字。

由实物到点子图、计数器,最后抽象到数字,这样的过程符合孩子思维发展。

这些发现,让我感受到数学绘本的美好。

所以当我成为小学数学工作室主持人时,就以此为方向,与工作室老师一起探究数学绘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2. 数学实践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每个人知识获取途径不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具体。许多数学,我都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数学变得可以“触摸”。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我带领学生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感知1公顷有多大。同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学生都是在量、画、剪、拼中形象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

也许大家感觉这些内容去实践可以理解,练习课也能实践吗?能。如:六年级的一道练习题:某品牌的数码相机进行促销活动,降价8%。在此基础上,商场又返还售价5%的现金。此时买这个品牌的数码相机,相当于降价百分之多少?

初读部分学生是不理解的,哪怕是想象也是很局限的。于是让学生现场表演卖东西、还价的这个过程,表演中,学生恍然大悟。自然理解题目。

当我经常让学生这样表演、想象时,数学变得不生硬了,充满了生活味,充满了乐趣。慢慢得他们也学会了遇到问题想象那个情境。

每册教材上都安排有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内容我都会认真去上。如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圆这一单元学习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这节课我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学生在测量中计算中,不仅对知识理解更形象,也感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得数学的学习更丰富立体。

《面积》一课与小农场的种植结合上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数学游戏》将一张A4纸剪一个圈,剪得足够大,比比谁剪的圈最大,能钻过去的人最多。

对学生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活动是一年级上的《钱的学问》,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先阅读了绘本《钱的学问》,接着组织了“10元购物”和“1元钱生存大挑战”两项综合实践活动。带学生到商场认识价签并买10元的物品,要求家长每周与孩子带着现金去购物,让他们对人民币不陌生。周末尝试用各种方法挣1元钱,最后拓展延伸到财商教育。这一单元结束我认为我的课结束了,没想到假期,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自己做了更多的实践活动:捡饮料瓶卖,到湖区卖小玩具,情人节卖玫瑰花……到六年级,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学生已经开始了解理财,自己存钱。我惊讶地发现,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是根,具备了生长的土壤。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得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仅丰富而立体,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是视觉型,有的是听觉型,有的是触觉型,数学实践活动,给不同学习方式的孩子提供助力。实践活动,也为孩子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供了机会,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智力背景。

当数学阅读与数学实践助力数学课堂时,数学变得更加直观、丰富、立体。做立体数学,让学生数学学习有生长力。

03  家 长 课 堂

家长,也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六下有这样一节课《利率》,课后,为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感知更直观,我邀请了班里在银行和地税局上班的家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给学生做了一次讲座,学生的兴奋劲儿难以掩饰,对知识的渴求全展现在明亮的眸子中。这样的活动,让数学更加生动具体。

04  自 主 学 习

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道:“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我清楚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前途。所以用欣赏的眼光、以发展的眼光、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他们。平时学习中,也要努力教给他们以后会用得上的能力。我希望未来的他们是独立的、有主见的,有自己的思想,有尊严,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那么平时就应该允许他们、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做这样的人!

为培养孩子会自主学习,除了课堂,我还从作业入手。

每次作业发下去后,我让他们分析自己的错题:两个问题:1.出错原因是什么?分析要具体,不能用“粗心”等词语,而是说:几加几算错了,还是几分之几没约分。在分析中找到背后的知识漏洞。2.下次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后,在每天的作业过程中试验这个方法是否有效。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1.让孩子以查漏补缺的心态对待每次作业;2.学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解决办法。学习生活中孩子时刻会遇到问题,交给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一个好的心态,平和对待每个问题,这是对一生都有帮助的好习惯。

而我也时刻在记录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只为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

我也常在想,当学生忘记了所有知识后,我能留给他们的是什么?我希望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良好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与 康 巴 什 共 成 长

上周康巴什五小举办了全市立德树人现场会,看着侯校长做介绍的那一瞬间,想起2012年初见康巴什五小的样子,感慨万千。我作为五小的第一批拓荒者,一路走来,付出了,成长了,收获了。

忘不了,12年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五小团队纷纷助力,有人帮忙组织学生,有人录像,有人帮我剪课到凌晨四点,这节录像课最终获得市级、自治区级一等奖。这样的团队精神也让我在大家有需要时毫无保留去帮助。

忘不了,参加康巴什区小学数学工作室,郭主任和马老师每节课细致耐心的指导,退缩时郭主任专门的开导,公开课后无所适从时马老师及时的鼓励,他们对待课堂研究的态度,认真细致钻研的精神,影响着我做人做事的态度。

忘不了,自治区基本大赛归来时郭主任的一句话:“祝贺你,不是因为你得了几等奖,而是因为你挺过来了。这个过程是最煎熬的,能挺过来就是胜利。这样的过程,才能更快地提高你的业务能力。”一个“挺”字让我感动,有过相同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忘不了,一次次加班到深夜,女儿成为全校老师的孩子,有人陪吃饭,有人陪睡觉。

忘不了,督导前的忙碌,有女儿帮忙的身影,有女儿躺在两把椅子上的画面。

忘不了,五小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对我点点滴滴的帮助。

这样的经历,每每回忆起来都是深深的感激与成长的踏实。

忘不了……

忘不了的事太多,我见证了康巴什五小的成长,见证了康巴什教育的发展。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为康巴什教育付出了无与伦比的辛苦,同时也享受着康巴什教育带给我们的荣耀,康巴什教育的团队力量,让我深深感激,愿我们一起,在康巴什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前行!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