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党建为引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2021-01-18 09:36 内蒙古日报  

●“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

●强化党的领导,可以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可以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可以加快形成基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既是城乡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也是城乡社会网络的“微单元”。不仅关涉到党执政的群众根基是否稳固,也影响国家治理的基层运行是否稳健。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新时代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其关键在党,落脚点在基层。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更大挑战,迫切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首先,社会组织、经济业态更加多样化,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现在的“社会人”,治理的重心向基层社会转移。新阶层、新群体不断涌现,传统领域与新兴业态交织。“一元化”治理容易出现“党建真空”和“治理盲区”,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其次,利益格局、矛盾纠纷更加多样化。当前,经济社会处于深刻转型与变革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纠纷等引发的矛盾增多。同时,一些领域的矛盾更加容易激化,如医患关系、房地产纠纷等呈现高发态势,风险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这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统筹作用,促进各方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

再次,价值需求、诉求方式更加多样化。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品质化、精细化服务。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加多元,通过网上反映问题成为趋势,舆情发酵扩散更快。群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法治意识和理性维权意识有待提高。这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主导作用,满足多元价值需求,促进社会更加文明法治。 

最后,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多层次性。需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整合社区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更好地团结各民族,更好地实施群众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

第一,强化党的领导,可以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载体功能,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

第二,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可以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良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在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感召力、影响力增强了,就会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三,推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可以加快形成基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枫桥经验”,就是强调“党领导下的群众广泛参与”,以开放性架构吸纳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坚持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形成分工负责、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引导动员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

坚持党建引领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治理从概念上来说有政府、市场、社区、以及一些社会机制4个主体,从操作层面来说就是党建领导下的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社区机制互动的过程。当前,就整体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已基本完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整体布局,但还存在如下问题: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动方式有待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共治合力有待发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有待加强。今后,根据内蒙古实际,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着重提升基层治理体系能力。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三个转变”,即基层治理体系由“单打独斗”向“整体推进”转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和组织力,形成合力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格局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更加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双向的协商与合作。目前,一些地方已经作出大胆探索,例如,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按照“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协商共治”的原则,完善小区组织,在共建家园的原则上,树立“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决”的工作理念。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能力上调动所有力量、发挥整体合力。

提升党建引领力。要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个方面,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参与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下沉支援基层,有效缓解基层人手紧张、统筹不协调等问题。这不仅是临时应对之举,更应该成为日后基层治理的发力方向,通过实现力量下沉常态化,深化上下级良性互动,按下基层治理“快进键”。要丰富党建力量的下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包头市青山区创新制度机制,引导在职党员融入社区网格,利用自身优势参与社区服务,帮助社区解决问题,成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后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只有实现党建力量有效下沉,才能实现党建的引领力。

实现协同治理。破解基层治理体制难题,要构建“大党建”格局,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网络化协同治理机制;探索创新党对基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新社会阶层的领导方式,确保党对城乡基层治理的领导无空白地带、无缺位错位。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按区域联结辖区单位、行业等各领域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组建联合党委,畅通各类群体之间的诉求表达和协商渠道,实现组织服务管理从“两张皮”到“融合式”的转变,推动区域党建工作互联互动。实现协同治理,就要畅通机制衔接,在形式上想办法,促进各类组织间的融合。

加强基层号召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让广大群众时刻感受党组织的存在,时刻感受党组织的关怀,信任党组织,依靠党组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具体做法上,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挥其高效化和便利性的优势,做到三个“党建+”:即“党建+数据平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党建+问题导向”,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党建+网格联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化。

增强基层凝聚力。党是社会治理主体的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信任与信赖。例如,包头市青山区探索推行的“一米阳光”邻里屋建设项目,在实现邻里纠纷调解、读书看报、茶话娱乐等功能基础上,还搭载了社区党建、政策宣讲、爱心助老等活动,打通了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在不断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中,才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作者王宇洁,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何娟

●“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

●强化党的领导,可以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可以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可以加快形成基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既是城乡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也是城乡社会网络的“微单元”。不仅关涉到党执政的群众根基是否稳固,也影响国家治理的基层运行是否稳健。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新时代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其关键在党,落脚点在基层。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更大挑战,迫切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首先,社会组织、经济业态更加多样化,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现在的“社会人”,治理的重心向基层社会转移。新阶层、新群体不断涌现,传统领域与新兴业态交织。“一元化”治理容易出现“党建真空”和“治理盲区”,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其次,利益格局、矛盾纠纷更加多样化。当前,经济社会处于深刻转型与变革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纠纷等引发的矛盾增多。同时,一些领域的矛盾更加容易激化,如医患关系、房地产纠纷等呈现高发态势,风险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这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统筹作用,促进各方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

再次,价值需求、诉求方式更加多样化。群众对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品质化、精细化服务。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更加多元,通过网上反映问题成为趋势,舆情发酵扩散更快。群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法治意识和理性维权意识有待提高。这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主导作用,满足多元价值需求,促进社会更加文明法治。 

最后,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多层次性。需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整合社区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更好地团结各民族,更好地实施群众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

第一,强化党的领导,可以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载体功能,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

第二,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可以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良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在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感召力、影响力增强了,就会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三,推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可以加快形成基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枫桥经验”,就是强调“党领导下的群众广泛参与”,以开放性架构吸纳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坚持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形成分工负责、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引导动员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精髓。

坚持党建引领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治理从概念上来说有政府、市场、社区、以及一些社会机制4个主体,从操作层面来说就是党建领导下的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社区机制互动的过程。当前,就整体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已基本完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整体布局,但还存在如下问题: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动方式有待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共治合力有待发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有待加强。今后,根据内蒙古实际,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着重提升基层治理体系能力。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三个转变”,即基层治理体系由“单打独斗”向“整体推进”转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和组织力,形成合力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格局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更加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双向的协商与合作。目前,一些地方已经作出大胆探索,例如,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按照“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协商共治”的原则,完善小区组织,在共建家园的原则上,树立“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决”的工作理念。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能力上调动所有力量、发挥整体合力。

提升党建引领力。要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个方面,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参与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下沉支援基层,有效缓解基层人手紧张、统筹不协调等问题。这不仅是临时应对之举,更应该成为日后基层治理的发力方向,通过实现力量下沉常态化,深化上下级良性互动,按下基层治理“快进键”。要丰富党建力量的下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包头市青山区创新制度机制,引导在职党员融入社区网格,利用自身优势参与社区服务,帮助社区解决问题,成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后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只有实现党建力量有效下沉,才能实现党建的引领力。

实现协同治理。破解基层治理体制难题,要构建“大党建”格局,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网络化协同治理机制;探索创新党对基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新社会阶层的领导方式,确保党对城乡基层治理的领导无空白地带、无缺位错位。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按区域联结辖区单位、行业等各领域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组建联合党委,畅通各类群体之间的诉求表达和协商渠道,实现组织服务管理从“两张皮”到“融合式”的转变,推动区域党建工作互联互动。实现协同治理,就要畅通机制衔接,在形式上想办法,促进各类组织间的融合。

加强基层号召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让广大群众时刻感受党组织的存在,时刻感受党组织的关怀,信任党组织,依靠党组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具体做法上,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挥其高效化和便利性的优势,做到三个“党建+”:即“党建+数据平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党建+问题导向”,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党建+网格联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化。

增强基层凝聚力。党是社会治理主体的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信任与信赖。例如,包头市青山区探索推行的“一米阳光”邻里屋建设项目,在实现邻里纠纷调解、读书看报、茶话娱乐等功能基础上,还搭载了社区党建、政策宣讲、爱心助老等活动,打通了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在不断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中,才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作者王宇洁,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