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振兴有道满目新——清水河县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

2021-07-02 16:13 呼和浩特日报  

党阳桥水库宏河滩的谷穗沉甸甸

聚宝庄村大棚樱桃熟了

农民在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修剪葡萄

窑沟乡村民做米醋

一间房村新貌

白旗窑移民新村

●本报记者 梁婧姝 通讯员 李时光 薛宇飞 文/图

清水河县推进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特色产业添活力 村容村貌增颜值

“十三五”期间,清水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89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52元,同比增长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5元,同比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4.9%。农牧业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特色小杂粮、经济林、特色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成厚墙体日光温室蔬菜基地6500亩,小杂粮种植面积达40万亩;建成万头奶牛牧场2个、万头肉驴养殖基地1处、规模奶山羊养殖基地3个、5000只规模生猪养殖基地1个;培育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涌现出蒙清、蒙鑫、伊牛、蒙宏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品牌,成功打造“窑上田”区域公共品牌,“海红果、米醋、小香米、黄米、胡油、香菇”被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

同时,清水河县编制完成103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行政村整洁率达100%,自然村整洁率达95%。改造户厕4346座,完成计划任务的109.1%。建成农村集中污水处理收集池28座,创建城关镇自治区级森林乡镇和10个森林村庄,县域村庄绿化率达到30%。选派产业指导员106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7人,乌兰牧骑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惠民演出100余场。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4处,惠及农民4100多人;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新建维修农村公路22条106.1公里,完成道路“油返砂”改造89.1公里,开通扶贫客运专线9条。农村网络“村村响”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在高茂泉窑村建成全市首座5G乡村基站,完成电力农网改造331.1公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绘就乡村新画卷 提升群众幸福感

下一步,清水河县乡村振兴工作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抓牢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置条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致贫、返贫。围绕五大目标,以更大投入、更实举措,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一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和“种植养殖+深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优势特色农牧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清水河农业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二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区和全区生态文明试验区,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守住大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促进村容村貌大转变。三是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广大农民从物质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四是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农村和谐发展。持续做好深化农村改革的大文章,着力破除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建设好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使企业和农民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责任编辑:孟捷

党阳桥水库宏河滩的谷穗沉甸甸

聚宝庄村大棚樱桃熟了

农民在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修剪葡萄

窑沟乡村民做米醋

一间房村新貌

白旗窑移民新村

●本报记者 梁婧姝 通讯员 李时光 薛宇飞 文/图

清水河县推进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特色产业添活力 村容村貌增颜值

“十三五”期间,清水河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89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52元,同比增长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5元,同比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4.9%。农牧业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特色小杂粮、经济林、特色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成厚墙体日光温室蔬菜基地6500亩,小杂粮种植面积达40万亩;建成万头奶牛牧场2个、万头肉驴养殖基地1处、规模奶山羊养殖基地3个、5000只规模生猪养殖基地1个;培育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涌现出蒙清、蒙鑫、伊牛、蒙宏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品牌,成功打造“窑上田”区域公共品牌,“海红果、米醋、小香米、黄米、胡油、香菇”被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

同时,清水河县编制完成103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行政村整洁率达100%,自然村整洁率达95%。改造户厕4346座,完成计划任务的109.1%。建成农村集中污水处理收集池28座,创建城关镇自治区级森林乡镇和10个森林村庄,县域村庄绿化率达到30%。选派产业指导员106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7人,乌兰牧骑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惠民演出100余场。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4处,惠及农民4100多人;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新建维修农村公路22条106.1公里,完成道路“油返砂”改造89.1公里,开通扶贫客运专线9条。农村网络“村村响”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在高茂泉窑村建成全市首座5G乡村基站,完成电力农网改造331.1公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绘就乡村新画卷 提升群众幸福感

下一步,清水河县乡村振兴工作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抓牢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置条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致贫、返贫。围绕五大目标,以更大投入、更实举措,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一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和“种植养殖+深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优势特色农牧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清水河农业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二是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区和全区生态文明试验区,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守住大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促进村容村貌大转变。三是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广大农民从物质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四是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农村和谐发展。持续做好深化农村改革的大文章,着力破除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建设好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使企业和农民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