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喜迎党代会 回望这五年丨察右前旗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07-27 16:09 察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力度,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察右前旗城乡统筹的“金色齿轮”高速转动,在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道路上铿锵前行。

回眸“十三五”,察右前旗农牧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振奋人心。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察右前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2020年国家创建名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在砥砺奋进中,察右前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绿色”“品牌”双轮驱动 提升农业质量

辽阔的察右前旗大地上处处是丰收的画面,火红的辣椒、饱满的豆粒、绿绿的葡萄……村民们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每天早晨4点,平地泉镇南村的大棚种植户贾启就开始忙碌起来。在他的大棚里,豆角、生菜、韭菜七八种冷凉蔬菜依然郁郁葱葱,贾启告诉记者,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光靠大棚一年就有四万多元的收入。

“温室大棚”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南村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村种平地泉镇南植大获棚收的南瓜。

根据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效玲介绍,现在南村蔬菜种植面积就达3000多亩,每年的蔬菜将近产9000多吨,每年7月份到9月份冷凉蔬菜就销往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周边地区,温室大棚蔬菜就销往乌兰察布集宁区的周边,几年来,通过种植蔬菜,村民人均收入都在一万多元,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

在察右前旗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上,像南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察右前旗坚持走生态路、打绿色牌、做特色文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现代农牧业。

加快中泰设施大棚、沃圃生无土栽培项目建设,推动品牌创建,打造黄旗海北岸设施蔬菜产业带、南村到玫瑰营设施果蔬产业带。依托凯达、富广、民丰等龙头企业,扩大优质专用薯种植面积,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积极引进具有国家级人才的农牧业科研院所,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实现绿色发展。

“安格斯牛”“奶绵羊”齐落地 传统畜牧业再升级

作为以传统畜牧业为生的大旗,察右前旗主动作为,调优结构。这两天,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脑包沟村的养殖户闫展清正忙着给自家的安格斯肉牛喂食草料,为了方便喂牛,2020年七月份还新买了铡草机,家里建起了“小农场”,养起了安格斯肉牛。

“现在我有五头牛,他们又省草料,肉质又贵,长得又快,我的这五头牛现在都有小牛了,再过个半个月小牛就都降生了,想卖个好价钱。”闫展清和大家分享着他的喜悦。

正在进食的肉牛。

据悉,为了解决村民易地搬迁产业配套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察右前旗进行规模化养殖模式,整合扶贫产业资金1.5亿元,通过大户带动模式,建设11个养殖规模500头的肉牛养殖园区,覆盖25个移民安置点。政府同步出台贷款、冻精、饲草种植等优惠政策,推动规模化养殖。十三五末,11个园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这边的安格斯牛霸气来袭,那边的奶绵羊也毫不逊色,突出发展奶绵羊产业。抓基地建设,由蒙天然公司牵头在老圈沟乡建设规模化奶绵羊养殖园区1处,目前存栏基础母羊3000只;抓改良配种,在老圈沟、三岔口、黄茂营、玫瑰营开展奶绵羊人工授精工作,截止十三五末完成人工授精1万只。

“菜单式”农业扶贫 为群众端上“可口菜”

推进“菜单式”产业,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持自主发展、因人施策,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鼓励养殖肉牛、一般劳动能力贫困户养殖生猪、弱劳动能力养殖蛋鸡。同时,凡有种植需求的贫困户,全部给予良种补贴,全旗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覆盖贫困户12000户/次。旗农投公司整合村集体闲置大棚项目和推进农业机械化项目,购置大型机械48件,投资2000万元,年利润预计200~400万元;由沃圃生公司建设无土栽培种植基地,为贫困户定期分红。

目前,改造闲置大棚149座,为23个村委会1118名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年分红936元。为100多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年户均增收6000元。

乌拉哈乌拉乡海丰村集体经济通过订单销售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持续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力度。截至目前,全旗认证“二品一标”产品37个,认证企业23家,产量21.3万吨。认证名特优新产品4个,产量达2万多吨;围绕打造服务首都的“中央厨房”,旗国有公司与北京市大兴区国资委下属13家国有企业合作组建兴蒙源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0.2~2元的价格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增加广大农户收入的同时让察右前旗更多优质农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2019年9月21日召开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察右前旗特产节,进行察右前旗区域公用品牌分布。整合小、散、杂品牌资源,借鉴公用品牌建设成功经验,立足察右前旗农畜产品发布公用品牌和标识——“前旗优鲜”,着力提升品牌形象。

行业发把脉展方向 助力产业链条升级

围绕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紧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拉动全旗经济增长。借力扶贫资金,助力产业发展,按照旗委确定的发展战略,共有产业扶贫、现代化农牧业发展项目32个,累计投资2.64亿元,形成产业投资约4亿多元。2018年、2019年两年共完成28个产业扶贫、现代农业项目,共投资2.64亿元。借力科技项目,助力农畜产品深加工。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融合20余项自制研发的专利技术,年加工马铃薯6万吨,增加就业岗位350个,带动全市上万亩马铃薯种植户;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一体化种猪选育繁育技术的示范与集成项目”获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借助科技支撑,朋诚种猪现已销往京津、冀、鲁、豫和东北三省地区,并向西北五省提供原种猪,带动加盟千头养殖户10家,百头养殖户150家,直接带动贫困户1500户,间接带动1500户农民养殖致富,户均增收8000~24000元。

玫瑰营镇红旗村种植大棚。

这五年,农民的腰板直了,腰包鼓了。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时代,察右前旗围绕现代高效农业,抓产业、增收入,为农业“崛起”开辟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融媒体记者   张舒君 齐晋武)

文章来源:察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周婷

“十三五”期间,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力度,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察右前旗城乡统筹的“金色齿轮”高速转动,在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道路上铿锵前行。

回眸“十三五”,察右前旗农牧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振奋人心。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察右前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2020年国家创建名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在砥砺奋进中,察右前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绿色”“品牌”双轮驱动 提升农业质量

辽阔的察右前旗大地上处处是丰收的画面,火红的辣椒、饱满的豆粒、绿绿的葡萄……村民们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每天早晨4点,平地泉镇南村的大棚种植户贾启就开始忙碌起来。在他的大棚里,豆角、生菜、韭菜七八种冷凉蔬菜依然郁郁葱葱,贾启告诉记者,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光靠大棚一年就有四万多元的收入。

“温室大棚”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南村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村种平地泉镇南植大获棚收的南瓜。

根据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效玲介绍,现在南村蔬菜种植面积就达3000多亩,每年的蔬菜将近产9000多吨,每年7月份到9月份冷凉蔬菜就销往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周边地区,温室大棚蔬菜就销往乌兰察布集宁区的周边,几年来,通过种植蔬菜,村民人均收入都在一万多元,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

在察右前旗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上,像南村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察右前旗坚持走生态路、打绿色牌、做特色文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现代农牧业。

加快中泰设施大棚、沃圃生无土栽培项目建设,推动品牌创建,打造黄旗海北岸设施蔬菜产业带、南村到玫瑰营设施果蔬产业带。依托凯达、富广、民丰等龙头企业,扩大优质专用薯种植面积,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积极引进具有国家级人才的农牧业科研院所,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实现绿色发展。

“安格斯牛”“奶绵羊”齐落地 传统畜牧业再升级

作为以传统畜牧业为生的大旗,察右前旗主动作为,调优结构。这两天,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脑包沟村的养殖户闫展清正忙着给自家的安格斯肉牛喂食草料,为了方便喂牛,2020年七月份还新买了铡草机,家里建起了“小农场”,养起了安格斯肉牛。

“现在我有五头牛,他们又省草料,肉质又贵,长得又快,我的这五头牛现在都有小牛了,再过个半个月小牛就都降生了,想卖个好价钱。”闫展清和大家分享着他的喜悦。

正在进食的肉牛。

据悉,为了解决村民易地搬迁产业配套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察右前旗进行规模化养殖模式,整合扶贫产业资金1.5亿元,通过大户带动模式,建设11个养殖规模500头的肉牛养殖园区,覆盖25个移民安置点。政府同步出台贷款、冻精、饲草种植等优惠政策,推动规模化养殖。十三五末,11个园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这边的安格斯牛霸气来袭,那边的奶绵羊也毫不逊色,突出发展奶绵羊产业。抓基地建设,由蒙天然公司牵头在老圈沟乡建设规模化奶绵羊养殖园区1处,目前存栏基础母羊3000只;抓改良配种,在老圈沟、三岔口、黄茂营、玫瑰营开展奶绵羊人工授精工作,截止十三五末完成人工授精1万只。

“菜单式”农业扶贫 为群众端上“可口菜”

推进“菜单式”产业,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持自主发展、因人施策,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鼓励养殖肉牛、一般劳动能力贫困户养殖生猪、弱劳动能力养殖蛋鸡。同时,凡有种植需求的贫困户,全部给予良种补贴,全旗累计投入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覆盖贫困户12000户/次。旗农投公司整合村集体闲置大棚项目和推进农业机械化项目,购置大型机械48件,投资2000万元,年利润预计200~400万元;由沃圃生公司建设无土栽培种植基地,为贫困户定期分红。

目前,改造闲置大棚149座,为23个村委会1118名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贫困户每户年分红936元。为100多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年户均增收6000元。

乌拉哈乌拉乡海丰村集体经济通过订单销售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持续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力度。截至目前,全旗认证“二品一标”产品37个,认证企业23家,产量21.3万吨。认证名特优新产品4个,产量达2万多吨;围绕打造服务首都的“中央厨房”,旗国有公司与北京市大兴区国资委下属13家国有企业合作组建兴蒙源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0.2~2元的价格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增加广大农户收入的同时让察右前旗更多优质农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2019年9月21日召开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察右前旗特产节,进行察右前旗区域公用品牌分布。整合小、散、杂品牌资源,借鉴公用品牌建设成功经验,立足察右前旗农畜产品发布公用品牌和标识——“前旗优鲜”,着力提升品牌形象。

行业发把脉展方向 助力产业链条升级

围绕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紧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拉动全旗经济增长。借力扶贫资金,助力产业发展,按照旗委确定的发展战略,共有产业扶贫、现代化农牧业发展项目32个,累计投资2.64亿元,形成产业投资约4亿多元。2018年、2019年两年共完成28个产业扶贫、现代农业项目,共投资2.64亿元。借力科技项目,助力农畜产品深加工。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融合20余项自制研发的专利技术,年加工马铃薯6万吨,增加就业岗位350个,带动全市上万亩马铃薯种植户;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一体化种猪选育繁育技术的示范与集成项目”获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借助科技支撑,朋诚种猪现已销往京津、冀、鲁、豫和东北三省地区,并向西北五省提供原种猪,带动加盟千头养殖户10家,百头养殖户150家,直接带动贫困户1500户,间接带动1500户农民养殖致富,户均增收8000~24000元。

玫瑰营镇红旗村种植大棚。

这五年,农民的腰板直了,腰包鼓了。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时代,察右前旗围绕现代高效农业,抓产业、增收入,为农业“崛起”开辟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融媒体记者   张舒君 齐晋武)

文章来源:察右前旗融媒体中心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