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一号”遥感卫星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2021-07-29 18:20 正北方网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景 媛)7月29日下午,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内蒙古一号”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正常,这标志着内蒙古已经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

2021年7月3日10时51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八分之一,内连八省、横跨“三北”, 外接俄蒙,地域广阔,自然和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做好生态建设工作,任务艰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内蒙古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对加强自治区生态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提升农牧业管理数字化水平。现代化农牧业对高分辨遥感卫星影像需求持续增加,农牧业生产、农作物种植、监测预警等方面迫切需要卫星应用中心支持。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可以提取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农作物生长等基本情况,全方位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区农牧业防虫抗灾能力,推动我区农牧业管理向精准化、科学化、数字化迈进。

二是助力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全天候遥感影像处理,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及时获取自治区内垃圾堆放、污水排放、工地扬尘、土地退化、森林覆盖等情况信息,并依据审批、规划、现状等数据对图斑进一步分析判断,获取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线索;对全区生态保护违法情况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汇总分析,为自治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执法依据。

三是服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通过同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地震监测数据等,可以广泛开展自然灾害调查工作,通过分析灾前灾后作物特征、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可以拟定灾害等级;通过分析自治区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情况,结合遥感分析成果,可以完成受灾区域划定,形成一系列图件、报告等灾害监测成果,辅助相关部门全面客观掌握自然灾害情况,精准制定防灾救灾策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支撑多领域监测评价。尤其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精准农业监测、林业资源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地物光谱数据库将成为卫星数据处理的有力支撑,实现“天”和“地”的数据结合,可以做到快速分析、精准反馈,有效提升内蒙古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按照“边建设、边上线、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利用现有数据,开展先行先试,逐步扩大推广运用。特别是内蒙古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成后,我区将拥有丰富的遥感影像以及遥感分析数据,真正形成全区范围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库。自治区有关部门也将以“内蒙古一号”卫星发射为契机,根据职能所需和专业所长,全力配合卫星应用管理部门,深度挖掘卫星遥感数据内在价值,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快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强全区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同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孟捷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景 媛)7月29日下午,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内蒙古一号”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正常,这标志着内蒙古已经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

2021年7月3日10时51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颗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八分之一,内连八省、横跨“三北”, 外接俄蒙,地域广阔,自然和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做好生态建设工作,任务艰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内蒙古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对加强自治区生态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提升农牧业管理数字化水平。现代化农牧业对高分辨遥感卫星影像需求持续增加,农牧业生产、农作物种植、监测预警等方面迫切需要卫星应用中心支持。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可以提取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农作物生长等基本情况,全方位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区农牧业防虫抗灾能力,推动我区农牧业管理向精准化、科学化、数字化迈进。

二是助力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全天候遥感影像处理,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及时获取自治区内垃圾堆放、污水排放、工地扬尘、土地退化、森林覆盖等情况信息,并依据审批、规划、现状等数据对图斑进一步分析判断,获取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线索;对全区生态保护违法情况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汇总分析,为自治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执法依据。

三是服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通过同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地震监测数据等,可以广泛开展自然灾害调查工作,通过分析灾前灾后作物特征、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可以拟定灾害等级;通过分析自治区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情况,结合遥感分析成果,可以完成受灾区域划定,形成一系列图件、报告等灾害监测成果,辅助相关部门全面客观掌握自然灾害情况,精准制定防灾救灾策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支撑多领域监测评价。尤其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精准农业监测、林业资源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地物光谱数据库将成为卫星数据处理的有力支撑,实现“天”和“地”的数据结合,可以做到快速分析、精准反馈,有效提升内蒙古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按照“边建设、边上线、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利用现有数据,开展先行先试,逐步扩大推广运用。特别是内蒙古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成后,我区将拥有丰富的遥感影像以及遥感分析数据,真正形成全区范围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库。自治区有关部门也将以“内蒙古一号”卫星发射为契机,根据职能所需和专业所长,全力配合卫星应用管理部门,深度挖掘卫星遥感数据内在价值,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快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强全区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共同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