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让孩子放下手机 拥抱精彩世界

2021-08-05 09:37 内蒙古日报  

“还不快睡?这都几点了,还玩手机!”每逢假期,许多家长都会面临一件烦心事:孩子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玩,连吃饭睡觉都喊不动,本该丰富多彩的假期,手机仿佛成了孩子“最好的朋友”。面对沉迷手机的孩子,有的家长严厉一些,便与孩子产生了冲突,因为家长不让玩手机而离家出走的孩子也常见诸媒体;有的家长则无奈“投降”,孩子沉迷玩手机则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孩子沉迷玩手机,危害有目共睹,首当其冲便是孩子的视力。孩子的眼睛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盯着小小的电子屏幕对视力伤害极大。如今,在小学里就能看到不少孩子早早就戴上了眼镜,这与沉迷玩手机不无关系。频繁玩手机、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给颈椎、脊椎、手腕等部位带来伤害,甚至会引发疾病。长期沉迷玩手机还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排斥学习和集体活动。严重者还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带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找准“病根”才好对症下药。其实,现在的孩子是移动视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就像祖辈、父辈年轻时通过看报纸、听收音机、看电视来获取信息一样。面对手机,家长们大可不必如临大敌,而是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

大家平时都用手机,或多或少也都接触过手机游戏或短视频,是不是都有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的感觉?仔细想想自己在玩游戏、刷视频时的感觉就能找到答案。一方面是满足感。无论是手机游戏还是短视频等,都会给人带来很强的刺激感和新奇感,让人获得极大满足。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果在现实世界找不到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手机里的世界”自然就成了替代品。另一方面是陪伴感。许多手机软件都具有社交属性,假期里许多家长出于安全问题等的考虑,不愿意让孩子和朋友出去玩耍,一些家长忙于事业和家务,孩子在家长身上也很难得到高质量的陪伴,甚至有的家长自己也只顾玩手机而忽视对孩子的回应。种种因素导致孩子孤独感“爆棚”,内心空虚,于是手机就“趁虚而入”了。

让孩子放下手机、拥抱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填补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望。同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挖掘新的兴趣爱好,增加更多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学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不要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整个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大对不良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惩处,传播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为孩子们提供网络“净土”。(贺嘉琦)

责任编辑:何娟

“还不快睡?这都几点了,还玩手机!”每逢假期,许多家长都会面临一件烦心事:孩子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玩,连吃饭睡觉都喊不动,本该丰富多彩的假期,手机仿佛成了孩子“最好的朋友”。面对沉迷手机的孩子,有的家长严厉一些,便与孩子产生了冲突,因为家长不让玩手机而离家出走的孩子也常见诸媒体;有的家长则无奈“投降”,孩子沉迷玩手机则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孩子沉迷玩手机,危害有目共睹,首当其冲便是孩子的视力。孩子的眼睛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盯着小小的电子屏幕对视力伤害极大。如今,在小学里就能看到不少孩子早早就戴上了眼镜,这与沉迷玩手机不无关系。频繁玩手机、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给颈椎、脊椎、手腕等部位带来伤害,甚至会引发疾病。长期沉迷玩手机还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排斥学习和集体活动。严重者还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带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找准“病根”才好对症下药。其实,现在的孩子是移动视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就像祖辈、父辈年轻时通过看报纸、听收音机、看电视来获取信息一样。面对手机,家长们大可不必如临大敌,而是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

大家平时都用手机,或多或少也都接触过手机游戏或短视频,是不是都有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的感觉?仔细想想自己在玩游戏、刷视频时的感觉就能找到答案。一方面是满足感。无论是手机游戏还是短视频等,都会给人带来很强的刺激感和新奇感,让人获得极大满足。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果在现实世界找不到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手机里的世界”自然就成了替代品。另一方面是陪伴感。许多手机软件都具有社交属性,假期里许多家长出于安全问题等的考虑,不愿意让孩子和朋友出去玩耍,一些家长忙于事业和家务,孩子在家长身上也很难得到高质量的陪伴,甚至有的家长自己也只顾玩手机而忽视对孩子的回应。种种因素导致孩子孤独感“爆棚”,内心空虚,于是手机就“趁虚而入”了。

让孩子放下手机、拥抱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填补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望。同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挖掘新的兴趣爱好,增加更多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学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不要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整个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大对不良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惩处,传播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为孩子们提供网络“净土”。(贺嘉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