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职业陪诊师:让“孤独就诊”者就医有个帮手

2021-08-12 15:16 新华每日电讯  

“不能把这事儿当成纯商业”

事实上,王中原进入这个行业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

“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去年我就开始关注养老服务领域,发现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感觉这是一个大市场,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双重推动下未来肯定前景无限。但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逐步把业务做大。”通过调研,王中原发现“看病缺乏陪护”是很多老年患者的难点、痛点,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提供专业看病陪诊服务,来解决这些难题。

今年5月,王中原在自己创办的“津乐陪护”提供陪诊服务,并通过一些知名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些人联系他,是希望成为兼职“陪诊师”。

“有退休的护士,有闲暇时间比较多的全职妈妈,还有看到新闻报道之后觉得新奇,想要体验一把的年轻人。”很快,除了妻子张敏,公司陆续发展数人形成专职陪诊师团队,还招募了20多名兼职陪诊师。

在王中原的公司,一般陪诊半天收费在200元左右,全天8个小时收费大约300元。开业至今,王中原平均每月能接到20单左右。这样的收入,对于企业运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至今也没有盈利。

但王中原怀着希望,“不能把这事儿当成纯商业去做,否则做不下去。”

在他看来,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城镇化和老龄化是陪诊需求出现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老龄化加速,但许多社会化的服务都没有跟上,从而使得陪诊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在前期市场调研过程中,王中原发现,很多医院虽然提供导诊、志愿者,但一般就是给指指路。医院提供的规范化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就诊需求。

“陪诊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有去用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带着感情去工作,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才能让顾客满意。”王中原说。

“用心用情”也是张敏的工作信条,她知道“用心”二字的魔力能有多大。她曾经为一对母女陪诊,二人看起来都身体健康,张敏想不通她们为什么要叫陪诊。

“当时还没挂号,母亲就提出想要休息,我陪着她开始聊天,聊着聊着才发现母亲的病不在身体,而在心里。”张敏说,她发现这位母亲因为自己亲人去世时,因为疫情原因没能赶回去送亲人一程,留下了心结,总感觉不舒服,又没有明显症状。

张敏和她聊了很久,利用之前培训过的病人心理疏导技巧开导她,母亲潸然泪下,心结解了,也意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就带着女儿回了家。

为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张敏学习了健康管理师、育婴师、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课程,王中原也曾想让自己的陪诊团队更加专业化,但他很快就发现市场并不是他设想的那么简单。

“大多数客户对陪诊师专业性的要求并不是很强,客户对陪诊服务还不了解,更在乎的是性价比。如果盲目提高团队的专业性要求,势必要提高收费,客户其实是不买账的。”他分析。

王中原在多地调研,发现在北京、西安等城市,有零星提供陪诊服务的公司,其余大多还是私人通过网络接单,“全国的陪诊市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左右,陪诊服务市场曾迎来一波发展小高潮,市面上出现了获得融资的陪诊公司,但在一两年之后大多已不见踪影。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对这项服务的了解太少推广难度很大,二是陪诊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未激发出来。对公司而言,仅靠陪诊也很难存活。

但对于未来,王中原有信心。

近来,找上门来的订单越来越多,有些是儿女在外地的独居老人,有些是丈夫忙于工作而不得不自己去做产检的孕妇,有些是独自在外工作而一个人做手术的年轻人,有些是分身乏术的单亲妈妈……王中原和同事们陪着一个又一个人度过他们人生中的“孤独时刻”。

“有的时候,你只要陪在他们身边就够了。”张敏说。 (记者白佳丽、栗雅婷、尹思源)


责任编辑:辛永红

“不能把这事儿当成纯商业”

事实上,王中原进入这个行业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

“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去年我就开始关注养老服务领域,发现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感觉这是一个大市场,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双重推动下未来肯定前景无限。但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逐步把业务做大。”通过调研,王中原发现“看病缺乏陪护”是很多老年患者的难点、痛点,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提供专业看病陪诊服务,来解决这些难题。

今年5月,王中原在自己创办的“津乐陪护”提供陪诊服务,并通过一些知名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些人联系他,是希望成为兼职“陪诊师”。

“有退休的护士,有闲暇时间比较多的全职妈妈,还有看到新闻报道之后觉得新奇,想要体验一把的年轻人。”很快,除了妻子张敏,公司陆续发展数人形成专职陪诊师团队,还招募了20多名兼职陪诊师。

在王中原的公司,一般陪诊半天收费在200元左右,全天8个小时收费大约300元。开业至今,王中原平均每月能接到20单左右。这样的收入,对于企业运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至今也没有盈利。

但王中原怀着希望,“不能把这事儿当成纯商业去做,否则做不下去。”

在他看来,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城镇化和老龄化是陪诊需求出现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老龄化加速,但许多社会化的服务都没有跟上,从而使得陪诊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在前期市场调研过程中,王中原发现,很多医院虽然提供导诊、志愿者,但一般就是给指指路。医院提供的规范化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就诊需求。

“陪诊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有去用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带着感情去工作,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才能让顾客满意。”王中原说。

“用心用情”也是张敏的工作信条,她知道“用心”二字的魔力能有多大。她曾经为一对母女陪诊,二人看起来都身体健康,张敏想不通她们为什么要叫陪诊。

“当时还没挂号,母亲就提出想要休息,我陪着她开始聊天,聊着聊着才发现母亲的病不在身体,而在心里。”张敏说,她发现这位母亲因为自己亲人去世时,因为疫情原因没能赶回去送亲人一程,留下了心结,总感觉不舒服,又没有明显症状。

张敏和她聊了很久,利用之前培训过的病人心理疏导技巧开导她,母亲潸然泪下,心结解了,也意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就带着女儿回了家。

为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张敏学习了健康管理师、育婴师、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课程,王中原也曾想让自己的陪诊团队更加专业化,但他很快就发现市场并不是他设想的那么简单。

“大多数客户对陪诊师专业性的要求并不是很强,客户对陪诊服务还不了解,更在乎的是性价比。如果盲目提高团队的专业性要求,势必要提高收费,客户其实是不买账的。”他分析。

王中原在多地调研,发现在北京、西安等城市,有零星提供陪诊服务的公司,其余大多还是私人通过网络接单,“全国的陪诊市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左右,陪诊服务市场曾迎来一波发展小高潮,市面上出现了获得融资的陪诊公司,但在一两年之后大多已不见踪影。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对这项服务的了解太少推广难度很大,二是陪诊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未激发出来。对公司而言,仅靠陪诊也很难存活。

但对于未来,王中原有信心。

近来,找上门来的订单越来越多,有些是儿女在外地的独居老人,有些是丈夫忙于工作而不得不自己去做产检的孕妇,有些是独自在外工作而一个人做手术的年轻人,有些是分身乏术的单亲妈妈……王中原和同事们陪着一个又一个人度过他们人生中的“孤独时刻”。

“有的时候,你只要陪在他们身边就够了。”张敏说。 (记者白佳丽、栗雅婷、尹思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