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专注金融百年 服务在您身边——重新认知理财产品 接受新的产品形态

2021-08-31 09:30 正北方网  

自2004年11月,国内第一支人民币理财产品诞生,伴随着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爆炸式扩展,“理财”概念逐渐走俏。老百姓把个人、家庭甚至企事业单位资产都用来投资理财,运用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及艺术品等投资理财工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理财得到了长足发展,一跃成为了资管市场中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资管产品。这一阶段银行理财产品源于官定利率制度的变革,利用市场化的利率,将投资者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放、利率债、信用债、整合标类和非标类信贷资产、债权资产,采用“资金池”运行模式,滚动募集、混合运作,把不同期限,例如 1个月、3个月,半年期、1年期的理财产品的钱都装进同一个池子里,统一滚动,这种模式通过期限错配、多层嵌套,呈现刚性兑付的特点。所以这一阶段的银行理财,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类似于存款、比存款利率更吸引人的存款替代品。

银行理财作为国内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标的,承载着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使命,亦承担着转型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2018年4月27日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统一管理规则,严禁资金池,限制嵌套,打破了刚兑,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收益来源完全取决于市场及产品运作情况,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确定的监管格局下,银行理财积极调整发展理念与方向,完成从“刚兑”至“转型”的蜕变。

展望2021年银行理财市场,我们认为,随着银行理财转型的不断推进,传统老产品已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回归本源。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将告别无序扩张,净值型产品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将持续增强,行业由“大资管”走向“真资管”。而这就要求投资者们要放弃“路径依赖”,学会重新认知理财产品,接受新的产品形态和挑战。

一、改变传统理财观念,重新认知理财过程

我国“刚性兑付”的形成基于长期的文化理念和机制积淀,一方面导致了投资者“刚兑”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缺乏基本的风险识别意识;另一方面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难以判断所投产品的优劣。因此建议大家要尽快更新理财观念,了解市场、认清自身,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告别购买理财产品“只看收益率,而不关心风险、产品具体投向和说明条款”的时代。

二、增强专业性,理解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如果你想要一款高收益的产品,那么就有必要甄别产品本身是否具有高风险,同时判断自己能否承受这么高的风险;另外要知道,风险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积极应对,在挑选产品关注收益率的同时也要考虑资管机构的投资能力,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或能在更好控制风险的同时有望收获可观的回报。

三、重视资产配置

我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确实,资产配置的意义不仅在于多元布局,有效捕捉市场轮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进行组合,在力争达到预期收益的同时有效分散风险。

作者史峰

史峰,银行从业31年,坚守理财岗位16年,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持证理财师,经历了理财市场发展全程,积累了专业的财富管理经验,现任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家,家族信托服务主要负责人。曾获得中国银行首届客户经理大赛服务之星金奖,中国福布斯优选理财师全国60强等殊荣,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责任编辑:宝华

自2004年11月,国内第一支人民币理财产品诞生,伴随着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爆炸式扩展,“理财”概念逐渐走俏。老百姓把个人、家庭甚至企事业单位资产都用来投资理财,运用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及艺术品等投资理财工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理财得到了长足发展,一跃成为了资管市场中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资管产品。这一阶段银行理财产品源于官定利率制度的变革,利用市场化的利率,将投资者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放、利率债、信用债、整合标类和非标类信贷资产、债权资产,采用“资金池”运行模式,滚动募集、混合运作,把不同期限,例如 1个月、3个月,半年期、1年期的理财产品的钱都装进同一个池子里,统一滚动,这种模式通过期限错配、多层嵌套,呈现刚性兑付的特点。所以这一阶段的银行理财,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类似于存款、比存款利率更吸引人的存款替代品。

银行理财作为国内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标的,承载着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使命,亦承担着转型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2018年4月27日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统一管理规则,严禁资金池,限制嵌套,打破了刚兑,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收益来源完全取决于市场及产品运作情况,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确定的监管格局下,银行理财积极调整发展理念与方向,完成从“刚兑”至“转型”的蜕变。

展望2021年银行理财市场,我们认为,随着银行理财转型的不断推进,传统老产品已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回归本源。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将告别无序扩张,净值型产品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将持续增强,行业由“大资管”走向“真资管”。而这就要求投资者们要放弃“路径依赖”,学会重新认知理财产品,接受新的产品形态和挑战。

一、改变传统理财观念,重新认知理财过程

我国“刚性兑付”的形成基于长期的文化理念和机制积淀,一方面导致了投资者“刚兑”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缺乏基本的风险识别意识;另一方面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难以判断所投产品的优劣。因此建议大家要尽快更新理财观念,了解市场、认清自身,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告别购买理财产品“只看收益率,而不关心风险、产品具体投向和说明条款”的时代。

二、增强专业性,理解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如果你想要一款高收益的产品,那么就有必要甄别产品本身是否具有高风险,同时判断自己能否承受这么高的风险;另外要知道,风险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积极应对,在挑选产品关注收益率的同时也要考虑资管机构的投资能力,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或能在更好控制风险的同时有望收获可观的回报。

三、重视资产配置

我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确实,资产配置的意义不仅在于多元布局,有效捕捉市场轮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进行组合,在力争达到预期收益的同时有效分散风险。

作者史峰

史峰,银行从业31年,坚守理财岗位16年,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持证理财师,经历了理财市场发展全程,积累了专业的财富管理经验,现任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家,家族信托服务主要负责人。曾获得中国银行首届客户经理大赛服务之星金奖,中国福布斯优选理财师全国60强等殊荣,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