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乱治乱,拜登政府依然乱麻一团!

2021-10-03 09:46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庆假期来临,轻松愉快的氛围逐渐在国内蔓延。大洋彼岸的民众,却放松不起来,他们正在等待一场危机的解除。

当地时间9月30日晚8点左右,临时拨款法案终于摆到了拜登的办公桌上。此时,距美国政府“关门”的最后期限,还剩不到4个小时。

签署了这一法案,意味着美国政府暂时避免了“关门”的尴尬境地,数十万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必面临停薪停工的窘境。 

但实际上,这场危机,是被“制造”的。联邦预算案本可以通过国会投票顺利通过,但为了避免另一场美国200多年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危机,这一法案成为被绑定的砝码:

10月18日前,如果美国国会没能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或者暂停其生效的法案,那美国,就会出现建国以来首次债务违约,到时候,美军无饷可支,近5000万老年人的养老社保将暂停发放,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也将丧失。美股和美债,都将会成为一串毫无价值的数字。

尽管形势危急,但捆绑,没有奏效。单拎出来的临时拨款法案通过了,但债务危机,仍是横亘在拜登政府面前的一根大刺。

这样的债务违约风险,在美国历史上,已经出现了100多次。每一次,都在混乱中收场。

只是,这一次,美国还能有惊无险吗?而以乱治乱的代价,美国还能承受多久?

早在8月,这一轮债务乱局的苗头已经出现。

8月1日,暂停两年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恢复生效。第二天,美国财政部就开始采取紧急的节流措施,包括暂停支付政府雇员退休和医疗基金等。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接连给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写了三封信,主题,只有一个:

美国政府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发售联邦和地方政府债券,如果美国国会不立即采取措施,暂停或者提高美国的债务上限,那美国,就会出现债务违约。

耶伦的措辞从“忧心忡忡”变为“心急如焚”,各种后果警告了也不止一次。可惜,她急,别人不急。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就明确表示,共和党不会支持提高债务上限。麦康奈尔表态后,100名众议院共和党人也签署联名信,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投票提高债务上限。

但投票的结果,却让民主党傻了眼:9月27日,参议院共和党人否决了民主党人的法案。

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还是在国会。

就任之初,拜登野心勃勃地提出1.9万亿的经济刺激法案。在众议院,法案是取得了通过,但是共和党人并不沮丧——支持的219票中,没有一张来自共和党人。而在10天后的参议院投票中,只要是到场的共和党人,也都反对。

△9月29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受采访。当日,美国众议院以219票对212票通过了暂停国家债务限额生效至2022年12月16日的法案

但佩洛西似乎忘了,她嘴里的“合作”,“成就”了美国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

△美墨边境

共和党真的不怕美国停转?麦康奈尔暴露了他玩弄掣肘游戏的“底气”:即使共和党全体反对提高债务上限,美国也不会违约,民主党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的。 

因为美国,总是这样做。

但总在悬崖边跳舞,人们对于美国“失足”的担忧,也越来越大。

标普认为,风险一直在持续,而美国决策和政治机构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已经减弱。

不到最后关头,美国的政治体系似乎无所顾忌,几近运转失灵。

一次次的危机,一波波的风险,消极的情绪,也在美国民众之间蔓延。

而共和党人,对当前经济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评级均是恶化。

现如今的局面,两党,都脱不了干系。

而新冠肺炎疫情后,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的配合,也助推了美国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换言之,2020年特朗普政府的减税和2021年拜登政府的“撒钱”,对此均有“贡献”。

危机,正在由美国,向世界传导。就连《华盛顿邮报》都直言,债务危机不仅会使美国陷入与2008年相当的经济衰退,还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今年4月以来,前十大美债海外持有国中,有一半都在抛售美债,其中不乏韩国等美国传统盟友国家。

以上这一切,都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日益积高的债务有关。

刘卫东告诉谭主:

“ 

即便美国这次渡过债务危机,世界各国,仍会对美国自身的责任感、稳定性,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

这种信任危机,不仅来自于经济。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第76届联大发言

刘卫东,同样下了这样的结论。他告诉谭主:

“ 

拜登提出的口号,是外交要服务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利益,这实际上还是变相的‘美国优先’。尽管在某些问题的做法上,两届政府有些区别,但拜登政府的实际目标,和前任政府并无区别。这一点,实际上不能‘怪’现任政府。

当氛围已经形成,谁不提“美国优先”,谁就是“不爱国”。不久前,《华盛顿邮报》发表万字长文警告,美国前任政府的遗毒,以及现任政府的做法,正在将美国正拖入内战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9个多月前,拜登政府用一句“美国回来了”,放言要重新领导世界。但现在看来,美国既没资格这么说,更没能力这么做。

责任编辑:梁波

国庆假期来临,轻松愉快的氛围逐渐在国内蔓延。大洋彼岸的民众,却放松不起来,他们正在等待一场危机的解除。

当地时间9月30日晚8点左右,临时拨款法案终于摆到了拜登的办公桌上。此时,距美国政府“关门”的最后期限,还剩不到4个小时。

签署了这一法案,意味着美国政府暂时避免了“关门”的尴尬境地,数十万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必面临停薪停工的窘境。 

但实际上,这场危机,是被“制造”的。联邦预算案本可以通过国会投票顺利通过,但为了避免另一场美国200多年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危机,这一法案成为被绑定的砝码:

10月18日前,如果美国国会没能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或者暂停其生效的法案,那美国,就会出现建国以来首次债务违约,到时候,美军无饷可支,近5000万老年人的养老社保将暂停发放,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也将丧失。美股和美债,都将会成为一串毫无价值的数字。

尽管形势危急,但捆绑,没有奏效。单拎出来的临时拨款法案通过了,但债务危机,仍是横亘在拜登政府面前的一根大刺。

这样的债务违约风险,在美国历史上,已经出现了100多次。每一次,都在混乱中收场。

只是,这一次,美国还能有惊无险吗?而以乱治乱的代价,美国还能承受多久?

早在8月,这一轮债务乱局的苗头已经出现。

8月1日,暂停两年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恢复生效。第二天,美国财政部就开始采取紧急的节流措施,包括暂停支付政府雇员退休和医疗基金等。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接连给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写了三封信,主题,只有一个:

美国政府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发售联邦和地方政府债券,如果美国国会不立即采取措施,暂停或者提高美国的债务上限,那美国,就会出现债务违约。

耶伦的措辞从“忧心忡忡”变为“心急如焚”,各种后果警告了也不止一次。可惜,她急,别人不急。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就明确表示,共和党不会支持提高债务上限。麦康奈尔表态后,100名众议院共和党人也签署联名信,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投票提高债务上限。

但投票的结果,却让民主党傻了眼:9月27日,参议院共和党人否决了民主党人的法案。

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还是在国会。

就任之初,拜登野心勃勃地提出1.9万亿的经济刺激法案。在众议院,法案是取得了通过,但是共和党人并不沮丧——支持的219票中,没有一张来自共和党人。而在10天后的参议院投票中,只要是到场的共和党人,也都反对。

△9月29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受采访。当日,美国众议院以219票对212票通过了暂停国家债务限额生效至2022年12月16日的法案

但佩洛西似乎忘了,她嘴里的“合作”,“成就”了美国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

△美墨边境

共和党真的不怕美国停转?麦康奈尔暴露了他玩弄掣肘游戏的“底气”:即使共和党全体反对提高债务上限,美国也不会违约,民主党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的。 

因为美国,总是这样做。

但总在悬崖边跳舞,人们对于美国“失足”的担忧,也越来越大。

标普认为,风险一直在持续,而美国决策和政治机构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已经减弱。

不到最后关头,美国的政治体系似乎无所顾忌,几近运转失灵。

一次次的危机,一波波的风险,消极的情绪,也在美国民众之间蔓延。

而共和党人,对当前经济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评级均是恶化。

现如今的局面,两党,都脱不了干系。

而新冠肺炎疫情后,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的配合,也助推了美国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换言之,2020年特朗普政府的减税和2021年拜登政府的“撒钱”,对此均有“贡献”。

危机,正在由美国,向世界传导。就连《华盛顿邮报》都直言,债务危机不仅会使美国陷入与2008年相当的经济衰退,还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今年4月以来,前十大美债海外持有国中,有一半都在抛售美债,其中不乏韩国等美国传统盟友国家。

以上这一切,都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日益积高的债务有关。

刘卫东告诉谭主:

“ 

即便美国这次渡过债务危机,世界各国,仍会对美国自身的责任感、稳定性,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

这种信任危机,不仅来自于经济。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第76届联大发言

刘卫东,同样下了这样的结论。他告诉谭主:

“ 

拜登提出的口号,是外交要服务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利益,这实际上还是变相的‘美国优先’。尽管在某些问题的做法上,两届政府有些区别,但拜登政府的实际目标,和前任政府并无区别。这一点,实际上不能‘怪’现任政府。

当氛围已经形成,谁不提“美国优先”,谁就是“不爱国”。不久前,《华盛顿邮报》发表万字长文警告,美国前任政府的遗毒,以及现任政府的做法,正在将美国正拖入内战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9个多月前,拜登政府用一句“美国回来了”,放言要重新领导世界。但现在看来,美国既没资格这么说,更没能力这么做。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