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系列电视访谈【第二期】刘永斌:以科研成果造福牧民

2021-10-23 15:59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月9号在呼和浩特召开,对2019、2020两个年度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为宣传获奖人物,展示获奖成果,营造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办了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系列电视访谈活动。

第二期《刘永斌:以科研成果造福牧民》,专访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成果“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选育及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第一完成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和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要风,交流获奖成果从研发到推广应用的创新历程,阐述科技创新在优化自治区特色种质资源、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牧民增收致富方面的支撑作用。节目于10月15日21:45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卫视频道《新闻再观察》栏目播出。

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系列电视访谈【第二期】刘永斌:以科研成果造福牧民-文字实录

解说词:就在本周,首届国际蒙古羊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在论坛上,我国“万羊基因组工程暨种羊基因追溯平台”发布。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采集了1万多只绵羊的基因,以自主研发的基因芯片和大数据为核心,开发了这个包括智能育种、基因追溯、健康养殖、物流商城和专家智库五大功能模块在内的平台。为未来我国绵羊品种的优化改良奠定了基因基础,构建起政府、企业、科研团队和市场齐全的羊产业发展平台。

在论坛上,来自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的岗位科学家刘永斌就有关蒙古羊的种子资源挖掘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汇报,详细介绍了绵羊种羊追溯平台的研发。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品种是一个产业基础,有了好的品种,就有了好的产业发展。但是品种它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东西,它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各方面的因素要求,逐渐在进行基因传承,比如说我们在2007年选育的巴美肉羊,还有2012年选育的昭乌达肉羊,它们的血液里面也有蒙古羊的血液,它的母本品种也是蒙古羊,所以蒙古羊给我们整个全国的肉羊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解说词:刘永斌从事家畜遗传育种与生产技术等领域研究与推广工作十几年,参与培育了我国第一个专用肉羊新品种,创新了肉羊育种技术体系及生产模式,研究成果为绵羊遗传育种理论建立和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通过构建好我们养羊的朋友圈,最后达到从政策、从研发、从产业、从推广示范等整体地构成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养羊业到种业的这样一个工作的平台。

解说词:实践出真知,科研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十几年来,刘永斌的科研足迹遍布各地,科研成果有着广泛的影响。刘学文是来自兴安盟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2012年与刘永斌团队进行技术合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和多胎、多羔羊的培育,如今他们的多胎、多羔羊培育技术已经应用到广大牧户中了。

兴安盟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学文:引进我们这个多羔公羊以后,它能提高当地母羊的产羔率。原来的一年一胎,现在变成了十三个月两产,每产三只羔羊,给农牧民增加了五倍的经济效益。

解说词: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牧民高秀关。他是2019年加入到合作社的,他说加入合作社主要原因是看到了刘永斌团队研发的短尾羊的收益。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王府嘎查牧民高秀关:一看人家短尾羊出栏率高、成本低,我也想起来入他们这个合作社。我们牧民农民就是看利润,利润大了哪个好,我们就养哪个。

解说词:高秀关养了30年的蒙古羊,他告诉记者,传统蒙古羊的尾巴特别大,而且脂肪含量高,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前牧民去卖羊,10斤的羊尾巴割下来会低价处理或者扔掉,不仅造成浪费,还造成经济损失。后来在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的示范和带领下,大家伙渐渐地认可了这个品牌,养殖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开始做短尾实验的时候)示范户确实不好找,牧民他不放心,牧民一般他就是老传统的养法。刘永斌开始跟我合作社合作,我们合作社的社员们也不同意。牧民们担心,一做实验,最低要放一百多只羊,后来我就拿出我的母羊,他(刘永斌)的技术,我的母羊,这么搞起来的。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王府嘎查牧民高秀关:就咱们朝勒孟这个嘎查长,人家一开始做的,人家养的羊多,品种改良得快,出栏率又高,我们就看着这个挺好的,奔着这个来的。

解说词:就这样2014年到2016年期间,刘永斌和他的科研团队采集了1000多个样本,通过分析形态、脂肪含量等对蒙古羊进行选育和改良。目前羊的尾巴大小不到以前的一半,平均每只羊能为牧户增收200元左右。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2015年(羊尾巴)明显小了,2016年我那个羊羔子,活羊卖是十六块钱(每斤)。比别人的大尾巴羊,一斤多卖两块钱。80斤的羊羔子增收160块钱。我们这个嘎查是507个人,2万多只羊,一年出栏1万多只,一只羊多卖200块钱,总共能增收200多万、 300万块钱了。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现在是阶段性的成果,比如说我们的短尾羊去年也做了一个鉴定,专家一致评价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每一年其实都有每一年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短尾羊鉴定好了,但是其他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它的体型还不是太好,后期发育的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针对这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持续的选育提高,其实育种就是一个不断选育,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解说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斌团队完成的“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选育及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获得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刘永斌认为,畜牧业的发展起点是种业,关键在品种。品种是以适应生存环境和符合社会发展而培育出来的,所以种业发展首先考虑的是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最终的成果要惠及百姓。

内蒙古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内蒙古以牛羊为主,好多的技术都是从实践当中来,再回到实践当中去。举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内蒙古大学团队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团队联合起来,把克隆技术,包括多胎技术,直接应用到四子王旗蒙古羊跟杜泊羊的杜蒙杂交生产过程当中,所以用不了几年时间,就形成全国二十多万到一百多万只杂交羊的群体规模,这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是非常鲜明的。

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建国:我们的乌珠穆沁羊、我们的苏尼特羊,实际是非常好的,但是制约的瓶颈,现在羊产业一个是繁殖率的问题,一个是生长速度的问题,一个是产间距的问题,一个是季节性出栏,尤其是牧区,这个可能制约我们比较重,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如说有的从技术上,有的从营养上,有的从品种上来解决。那么具体我是做技术的,刘永斌博士是(研究)育种的,所以我们的有效结合,相信对产业未来会发挥作用。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欢迎回到演播室。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要风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欢迎两位做客演播室。

刘老师,我们知道您的这个获奖的项目是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选育,那么现在研究和推广的情况总体是怎样的?

刘永斌:我们现在选育的这个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它是从草原牧区我们以前的蒙古羊的群体的基础上,选出来的这样有特殊性状的,能提高产肉量、降低脂肪含量的一个品种。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提高生产效益的,我们以前的古老的蒙古羊,由于它的生长速度慢,个体也相对小一点,所以我们通过选育多脊椎的,让它个体加长;还有就是传统蒙古羊尾巴太大,脂肪含量太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脂肪摄取的要求越来越低,所以我们降低它的脂肪含量,提高它的产肉量,这样一个品种其实推广的范围也比较多,在我们的草原牧区,好多地方都在饲养着我们这样的一个蒙古羊的类群。

主持人:赵老师,我们了解到刘永斌老师的团队在蒙古羊改良的过程当中还设计了基因芯片,那么基因芯片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成果的一个展示,它是不是代表着未来肉羊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赵要风:基因芯片这个概念实际上就代表着我们从传统的育种手段过渡到分子育种层面技术,从分子育种这个技术来讲,实际上在大动物里面,目前世界的潮流可能刘老师也比较清楚,尤其基因芯片的应用,还有简化基因组测序GUS,这种应用实际上最早在牛里面应用很多,当然具体到我们当地有特色的一些品种的话,跟这个基因芯片结合,确实给我们育种进展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主持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赵要风:他可以加速遗传改良,因为传统的育种手段很多都是靠表型来选择,我可能说得相对比较专业一点,表型是由基因决定,但如果我们能控制比如说产肉量、繁殖性状这些背后的基因,这些分子标记如果能弄清楚的话,会大大加速我们动物育种的遗传改良。

主持人:肉羊种业的选育研发,除了能够带动我们的农牧民增收致富之外,它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刘永斌:比如说我们的蒙古羊,主要饲养在草原牧区,现在我们又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这样一个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提高了羊的产量,等于就少养了羊,在不超载的情况下,生态和畜牧业的平衡基本就解决了,而且我们还要高质量,我们的所有的产出都是绿色发展的产出,对我们这个产业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主持人:刘老师,我们知道科技创新的历程是非常艰辛的,在攻坚克难的过程当中,您的方法是什么?您现在感觉到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支持?

刘永斌:其实谈到科技创新,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人、财、物、平台、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支撑,此外,内部因素也很多,比如我们设计项目和研发攻关的思路对不对呀?从我们畜牧业,尤其大动物这样的一个平台来说,研发的周期还是太长,这就需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来做。

主持人:赵老师,如果从一个更大事业的角度来看的话,您认为我们内蒙古在肉羊产业发展这个方面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现在需要补齐的这个短板是什么?

赵要风:一是我们的遗传资源很多,品种很多,但是特别好的品种,比如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又好、产肉性能又好的品种,可能目前还不是太多,所以未来我们要补的第一个短板就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芯片这些技术,或者是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更好的品种;另外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体系来讲,光有好的品种可能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配套的,从饲养、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把我们的品种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主持人:刘老师,下一步我们团队围绕种业振兴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刘永斌:我们团队将来的研究方向,第一,我们想把蒙古羊的资源继续挖掘好;第二,我们将针对农区的肉羊产业提出来一套标准化的选育体系,因为农区养殖现在是我们中国特色肉羊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农区肉羊饲养量将越来越比牧区还要多,我们要像刚才赵老师讲的,和这种大的育种公司联合起来,把我们真正的种业和育种工作实践到生产中。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责任编辑:章颖慧

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月9号在呼和浩特召开,对2019、2020两个年度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为宣传获奖人物,展示获奖成果,营造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办了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系列电视访谈活动。

第二期《刘永斌:以科研成果造福牧民》,专访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成果“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选育及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第一完成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和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要风,交流获奖成果从研发到推广应用的创新历程,阐述科技创新在优化自治区特色种质资源、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牧民增收致富方面的支撑作用。节目于10月15日21:45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卫视频道《新闻再观察》栏目播出。

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获奖代表系列电视访谈【第二期】刘永斌:以科研成果造福牧民-文字实录

解说词:就在本周,首届国际蒙古羊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在论坛上,我国“万羊基因组工程暨种羊基因追溯平台”发布。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采集了1万多只绵羊的基因,以自主研发的基因芯片和大数据为核心,开发了这个包括智能育种、基因追溯、健康养殖、物流商城和专家智库五大功能模块在内的平台。为未来我国绵羊品种的优化改良奠定了基因基础,构建起政府、企业、科研团队和市场齐全的羊产业发展平台。

在论坛上,来自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的岗位科学家刘永斌就有关蒙古羊的种子资源挖掘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汇报,详细介绍了绵羊种羊追溯平台的研发。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品种是一个产业基础,有了好的品种,就有了好的产业发展。但是品种它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东西,它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各方面的因素要求,逐渐在进行基因传承,比如说我们在2007年选育的巴美肉羊,还有2012年选育的昭乌达肉羊,它们的血液里面也有蒙古羊的血液,它的母本品种也是蒙古羊,所以蒙古羊给我们整个全国的肉羊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解说词:刘永斌从事家畜遗传育种与生产技术等领域研究与推广工作十几年,参与培育了我国第一个专用肉羊新品种,创新了肉羊育种技术体系及生产模式,研究成果为绵羊遗传育种理论建立和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通过构建好我们养羊的朋友圈,最后达到从政策、从研发、从产业、从推广示范等整体地构成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养羊业到种业的这样一个工作的平台。

解说词:实践出真知,科研工作不能脱离实际。十几年来,刘永斌的科研足迹遍布各地,科研成果有着广泛的影响。刘学文是来自兴安盟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2012年与刘永斌团队进行技术合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和多胎、多羔羊的培育,如今他们的多胎、多羔羊培育技术已经应用到广大牧户中了。

兴安盟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学文:引进我们这个多羔公羊以后,它能提高当地母羊的产羔率。原来的一年一胎,现在变成了十三个月两产,每产三只羔羊,给农牧民增加了五倍的经济效益。

解说词: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牧民高秀关。他是2019年加入到合作社的,他说加入合作社主要原因是看到了刘永斌团队研发的短尾羊的收益。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王府嘎查牧民高秀关:一看人家短尾羊出栏率高、成本低,我也想起来入他们这个合作社。我们牧民农民就是看利润,利润大了哪个好,我们就养哪个。

解说词:高秀关养了30年的蒙古羊,他告诉记者,传统蒙古羊的尾巴特别大,而且脂肪含量高,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前牧民去卖羊,10斤的羊尾巴割下来会低价处理或者扔掉,不仅造成浪费,还造成经济损失。后来在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的示范和带领下,大家伙渐渐地认可了这个品牌,养殖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开始做短尾实验的时候)示范户确实不好找,牧民他不放心,牧民一般他就是老传统的养法。刘永斌开始跟我合作社合作,我们合作社的社员们也不同意。牧民们担心,一做实验,最低要放一百多只羊,后来我就拿出我的母羊,他(刘永斌)的技术,我的母羊,这么搞起来的。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王府嘎查牧民高秀关:就咱们朝勒孟这个嘎查长,人家一开始做的,人家养的羊多,品种改良得快,出栏率又高,我们就看着这个挺好的,奔着这个来的。

解说词:就这样2014年到2016年期间,刘永斌和他的科研团队采集了1000多个样本,通过分析形态、脂肪含量等对蒙古羊进行选育和改良。目前羊的尾巴大小不到以前的一半,平均每只羊能为牧户增收200元左右。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朝勒孟:2015年(羊尾巴)明显小了,2016年我那个羊羔子,活羊卖是十六块钱(每斤)。比别人的大尾巴羊,一斤多卖两块钱。80斤的羊羔子增收160块钱。我们这个嘎查是507个人,2万多只羊,一年出栏1万多只,一只羊多卖200块钱,总共能增收200多万、 300万块钱了。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现在是阶段性的成果,比如说我们的短尾羊去年也做了一个鉴定,专家一致评价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每一年其实都有每一年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短尾羊鉴定好了,但是其他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它的体型还不是太好,后期发育的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针对这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持续的选育提高,其实育种就是一个不断选育,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解说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斌团队完成的“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选育及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获得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刘永斌认为,畜牧业的发展起点是种业,关键在品种。品种是以适应生存环境和符合社会发展而培育出来的,所以种业发展首先考虑的是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最终的成果要惠及百姓。

内蒙古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李光鹏:内蒙古以牛羊为主,好多的技术都是从实践当中来,再回到实践当中去。举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内蒙古大学团队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团队联合起来,把克隆技术,包括多胎技术,直接应用到四子王旗蒙古羊跟杜泊羊的杜蒙杂交生产过程当中,所以用不了几年时间,就形成全国二十多万到一百多万只杂交羊的群体规模,这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是非常鲜明的。

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建国:我们的乌珠穆沁羊、我们的苏尼特羊,实际是非常好的,但是制约的瓶颈,现在羊产业一个是繁殖率的问题,一个是生长速度的问题,一个是产间距的问题,一个是季节性出栏,尤其是牧区,这个可能制约我们比较重,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如说有的从技术上,有的从营养上,有的从品种上来解决。那么具体我是做技术的,刘永斌博士是(研究)育种的,所以我们的有效结合,相信对产业未来会发挥作用。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欢迎回到演播室。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要风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永斌,欢迎两位做客演播室。

刘老师,我们知道您的这个获奖的项目是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选育,那么现在研究和推广的情况总体是怎样的?

刘永斌:我们现在选育的这个多脊椎和短脂尾蒙古羊,它是从草原牧区我们以前的蒙古羊的群体的基础上,选出来的这样有特殊性状的,能提高产肉量、降低脂肪含量的一个品种。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提高生产效益的,我们以前的古老的蒙古羊,由于它的生长速度慢,个体也相对小一点,所以我们通过选育多脊椎的,让它个体加长;还有就是传统蒙古羊尾巴太大,脂肪含量太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脂肪摄取的要求越来越低,所以我们降低它的脂肪含量,提高它的产肉量,这样一个品种其实推广的范围也比较多,在我们的草原牧区,好多地方都在饲养着我们这样的一个蒙古羊的类群。

主持人:赵老师,我们了解到刘永斌老师的团队在蒙古羊改良的过程当中还设计了基因芯片,那么基因芯片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成果的一个展示,它是不是代表着未来肉羊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赵要风:基因芯片这个概念实际上就代表着我们从传统的育种手段过渡到分子育种层面技术,从分子育种这个技术来讲,实际上在大动物里面,目前世界的潮流可能刘老师也比较清楚,尤其基因芯片的应用,还有简化基因组测序GUS,这种应用实际上最早在牛里面应用很多,当然具体到我们当地有特色的一些品种的话,跟这个基因芯片结合,确实给我们育种进展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主持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赵要风:他可以加速遗传改良,因为传统的育种手段很多都是靠表型来选择,我可能说得相对比较专业一点,表型是由基因决定,但如果我们能控制比如说产肉量、繁殖性状这些背后的基因,这些分子标记如果能弄清楚的话,会大大加速我们动物育种的遗传改良。

主持人:肉羊种业的选育研发,除了能够带动我们的农牧民增收致富之外,它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刘永斌:比如说我们的蒙古羊,主要饲养在草原牧区,现在我们又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这样一个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提高了羊的产量,等于就少养了羊,在不超载的情况下,生态和畜牧业的平衡基本就解决了,而且我们还要高质量,我们的所有的产出都是绿色发展的产出,对我们这个产业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主持人:刘老师,我们知道科技创新的历程是非常艰辛的,在攻坚克难的过程当中,您的方法是什么?您现在感觉到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支持?

刘永斌:其实谈到科技创新,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人、财、物、平台、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支撑,此外,内部因素也很多,比如我们设计项目和研发攻关的思路对不对呀?从我们畜牧业,尤其大动物这样的一个平台来说,研发的周期还是太长,这就需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来做。

主持人:赵老师,如果从一个更大事业的角度来看的话,您认为我们内蒙古在肉羊产业发展这个方面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现在需要补齐的这个短板是什么?

赵要风:一是我们的遗传资源很多,品种很多,但是特别好的品种,比如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又好、产肉性能又好的品种,可能目前还不是太多,所以未来我们要补的第一个短板就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芯片这些技术,或者是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更好的品种;另外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体系来讲,光有好的品种可能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配套的,从饲养、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把我们的品种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主持人:刘老师,下一步我们团队围绕种业振兴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刘永斌:我们团队将来的研究方向,第一,我们想把蒙古羊的资源继续挖掘好;第二,我们将针对农区的肉羊产业提出来一套标准化的选育体系,因为农区养殖现在是我们中国特色肉羊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农区肉羊饲养量将越来越比牧区还要多,我们要像刚才赵老师讲的,和这种大的育种公司联合起来,把我们真正的种业和育种工作实践到生产中。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