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参加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人员考评会议

2022-01-13 10:22 巴彦淖尔农牧  

国家大麦青稞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人员考评会议于2022年1月8日-9日召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视频方式进行。会议由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研究员主持,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所长钱前院士,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种植业司有关领导受邀出席。来自全国的21位岗位专家、24位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对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进行2021年工作总结与考评。首席科学家、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围绕重点攻关任务完成情况、科技帮扶、应急服务、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了2021年工作述职汇报。并按照北方春麦组、南方冬麦组、青稞高原组三个组进行分组讨论现阶段大麦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2022年工作计划。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广祥代表试验站作2021年度述职汇报。

近年来,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以内蒙古中西部不同生态区为服务区域,重点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磴口县、杭锦后旗、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5个示范县进行品种、技术集成示范,对县域内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在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指导。2021年度共开展各类试验示范16项,引选出适宜内蒙古中西部种植的啤用、饲草用、食用的大麦青稞新品种(系)20个,基层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面积1535亩。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开展大麦复种向日葵、牧草、大白菜等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实现亩增纯收益800-3100元;在内蒙古中部区,结合当地旱作区,灌溉条件差的特点,充分利用蒙啤麦5号的品种特性及大麦旱地关键生产技术,使当地大麦产量提升了40%。

下一步,试验站将继续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目标,建立“科研+推广+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及时推广到生产中,使其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栽培技术标准化,产品优质绿色化,产业发展持续化,为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推动大麦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王新国

国家大麦青稞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人员考评会议于2022年1月8日-9日召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视频方式进行。会议由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研究员主持,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所长钱前院士,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种植业司有关领导受邀出席。来自全国的21位岗位专家、24位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对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进行2021年工作总结与考评。首席科学家、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围绕重点攻关任务完成情况、科技帮扶、应急服务、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了2021年工作述职汇报。并按照北方春麦组、南方冬麦组、青稞高原组三个组进行分组讨论现阶段大麦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及2022年工作计划。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广祥代表试验站作2021年度述职汇报。

近年来,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以内蒙古中西部不同生态区为服务区域,重点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磴口县、杭锦后旗、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5个示范县进行品种、技术集成示范,对县域内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在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指导。2021年度共开展各类试验示范16项,引选出适宜内蒙古中西部种植的啤用、饲草用、食用的大麦青稞新品种(系)20个,基层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面积1535亩。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开展大麦复种向日葵、牧草、大白菜等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实现亩增纯收益800-3100元;在内蒙古中部区,结合当地旱作区,灌溉条件差的特点,充分利用蒙啤麦5号的品种特性及大麦旱地关键生产技术,使当地大麦产量提升了40%。

下一步,试验站将继续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目标,建立“科研+推广+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及时推广到生产中,使其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栽培技术标准化,产品优质绿色化,产业发展持续化,为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推动大麦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