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库布其沙漠水生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01-15 16:53 草原客户端  

张枨 杨永茂

库布其沙漠,呈勺状形,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横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东西长4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沙丘高约10米—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占杭锦旗国土总面积的53%。过去这里风沙肆虐、不毛之地、毫无生机,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

近年来,通过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这里形成了一片绿洲,郁郁葱葱,鱼翔浅底,水鸟成群,游客匆匆,充满生机。

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的关键与核心是将黄河凌汛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河流经杭锦旗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经长度最长的旗县,又处于黄河南岸的最北端。冬季封河先从下游封,春季开河先从上游开,每年开河封河,上游大量流凌,凌块堆集,极易卡冰结坝,对防凌防汛造成巨大压力。与黄河比邻并肩而行的库布其沙漠因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农牧民陷入难以生存的困境,被迫转移搬迁。

能不能将黄河凌汛期间有“害”的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进而治理沙漠?杭锦旗水利人开始思索、探索。为了破解防凌防汛压力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水资源短缺的难题,2013年春,杭锦旗水利人背着干粮、仪器,徒步实地踏勘规划,之后邀请权威部门到实地勘察论证,又委托有关设计公司编制了《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重点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农历正月十六,开挖引水渠,春季凌期,首次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同时邀请中国水科院院士及相关专家团队现场论证项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项目的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恢复生态功能,促进水源涵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实践,方案总体可行。”更加坚定了杭锦水利人引黄入沙的决心和信心。

从2015年以来,由杭锦旗政府筹资,在南岸总干渠22公里闸建成分凌引水闸1座,新建引水渠38.5公里,建设生态围堤17.92公里,引水流量30立方米/秒。2018年经过积极争取,该项目被列入《全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2018年度实施方案》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524万元。进一步完善了项目连通功能,继续延长生态围堤10公里,并建成退水闸1座,退水渠3.6公里,与总干渠连通。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2019年又向东推进5公里,形成湿地近120平方公里。

朔方古来春色少,大漠千年空寂寥;分凌治沙三百里,引得百鸟争春早。2015年至今,杭锦旗已累计分凌引水4.9亿立方米,有效缓减了防汛压力,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水来了,沙漠绿了,水生态库区长满了芦苇、蒲、红柳、水草等20多种植物,20多种飞鸟成群栖息翱翔,鱼虾蟹畅游水底,周边人工种树2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机盎然。

农牧民在湿地周边发展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有散养牛1万多头,水产养殖1600多亩,为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带来契机,为杭锦奋力谋发展、打好翻身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漠腹地有了水,把问题变成机遇动力,把沙漠负资产盘活,变成可产生生产价值的绿色资产,是杭锦人,特别是水利人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重大命题。

水生态项目区未来将采取“东引、南提、北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水生态辐射功能,实现绿富同兴。东引——将项目区继续向东延伸,开渠自流至七星湖,形成蜿蜒曲折的小河流和若干湖泊湿地;南提——在库区或库区外围,建设若干个泵站取水口,靠动力提水,间隔10公里左右,纵向向南输送水源,以G242线至水源地沙石路为轴线,网格化、化整为零、逐年实施;北退——将凌汛期引入库布其沙漠的黄河水,在枯水期退入干渠,灌溉农田,还水于民;在丰水期退入排干、退入滞洪区黄河,减轻库区压力,形成有进有退、有补有还的水循环格局。并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按照“林间经济+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沙产业,建成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

提升水生态项目辐射功能,任重道远,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特别是在水资源调度分配方面,决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条条框框,重点研究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好杭锦旗翻身仗。

责任编辑:邢俊清

张枨 杨永茂

库布其沙漠,呈勺状形,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横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东西长4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沙丘高约10米—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占杭锦旗国土总面积的53%。过去这里风沙肆虐、不毛之地、毫无生机,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

近年来,通过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这里形成了一片绿洲,郁郁葱葱,鱼翔浅底,水鸟成群,游客匆匆,充满生机。

杭锦旗沿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的关键与核心是将黄河凌汛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黄河流经杭锦旗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经长度最长的旗县,又处于黄河南岸的最北端。冬季封河先从下游封,春季开河先从上游开,每年开河封河,上游大量流凌,凌块堆集,极易卡冰结坝,对防凌防汛造成巨大压力。与黄河比邻并肩而行的库布其沙漠因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农牧民陷入难以生存的困境,被迫转移搬迁。

能不能将黄河凌汛期间有“害”的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进而治理沙漠?杭锦旗水利人开始思索、探索。为了破解防凌防汛压力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水资源短缺的难题,2013年春,杭锦旗水利人背着干粮、仪器,徒步实地踏勘规划,之后邀请权威部门到实地勘察论证,又委托有关设计公司编制了《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重点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农历正月十六,开挖引水渠,春季凌期,首次将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同时邀请中国水科院院士及相关专家团队现场论证项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项目的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恢复生态功能,促进水源涵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实践,方案总体可行。”更加坚定了杭锦水利人引黄入沙的决心和信心。

从2015年以来,由杭锦旗政府筹资,在南岸总干渠22公里闸建成分凌引水闸1座,新建引水渠38.5公里,建设生态围堤17.92公里,引水流量30立方米/秒。2018年经过积极争取,该项目被列入《全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2018年度实施方案》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524万元。进一步完善了项目连通功能,继续延长生态围堤10公里,并建成退水闸1座,退水渠3.6公里,与总干渠连通。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2019年又向东推进5公里,形成湿地近120平方公里。

朔方古来春色少,大漠千年空寂寥;分凌治沙三百里,引得百鸟争春早。2015年至今,杭锦旗已累计分凌引水4.9亿立方米,有效缓减了防汛压力,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水来了,沙漠绿了,水生态库区长满了芦苇、蒲、红柳、水草等20多种植物,20多种飞鸟成群栖息翱翔,鱼虾蟹畅游水底,周边人工种树2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生机盎然。

农牧民在湿地周边发展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有散养牛1万多头,水产养殖1600多亩,为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带来契机,为杭锦奋力谋发展、打好翻身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漠腹地有了水,把问题变成机遇动力,把沙漠负资产盘活,变成可产生生产价值的绿色资产,是杭锦人,特别是水利人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重大命题。

水生态项目区未来将采取“东引、南提、北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水生态辐射功能,实现绿富同兴。东引——将项目区继续向东延伸,开渠自流至七星湖,形成蜿蜒曲折的小河流和若干湖泊湿地;南提——在库区或库区外围,建设若干个泵站取水口,靠动力提水,间隔10公里左右,纵向向南输送水源,以G242线至水源地沙石路为轴线,网格化、化整为零、逐年实施;北退——将凌汛期引入库布其沙漠的黄河水,在枯水期退入干渠,灌溉农田,还水于民;在丰水期退入排干、退入滞洪区黄河,减轻库区压力,形成有进有退、有补有还的水循环格局。并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按照“林间经济+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沙产业,建成大漠里的绿色经济长廊。

提升水生态项目辐射功能,任重道远,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特别是在水资源调度分配方面,决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条条框框,重点研究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好杭锦旗翻身仗。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