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区域携手竞相发展 城乡协调并肩前行

2022-01-24 00:10 草原客户端  

前不久,“绿巨人”草原开跑刷爆网络。

C487/8次列车采用CR200J型“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车体,通体亮绿,被旅客亲切地称为“绿巨人”,乘坐它由呼和浩特东车站至临河车站全程最快仅需要3小时20分。它的开通运行,标志着巴彦淖尔市正式加入我区中西部地区城际动车组“朋友圈”。

“绿巨人”的开通,对于促进我区中西部地区互联互通意义非凡。

从敕勒川到河套平原,两地美景一日揽尽;从首府区域中心城市到“塞外粮仓”巴彦淖尔,便捷的交通孕育无穷发展契机。飞驰的“绿巨人”载着奔腾的梦想,为内蒙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过去的一年,内蒙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气象万千,一项项成果振奋人心——建成农村牧区公路4704公里,实施危房改造6814户,整改问题厕所15.1万个。加快推进航线干支通、支支通,呼和浩特直达郑州、济南、西安动车组相继开通,呼包鄂乌1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城通办”。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新的一年蓝图绘就。如何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区各地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如何变发展差距为追赶“势能”,单个增长极变多个动力源?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打破壁垒 区域近邻抱团前行

去年11月,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呼包鄂乌将在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协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共筑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等7个方面协同联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更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严举措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更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更快行动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共享……去年12月25日举行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三届市长联席会议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第五届市长联席会议上,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举措。

跳出“三分地”,才能下活“一盘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引导各地立足优势特色、加强分工协作。这是“点”与“面”的辩证思考,是“取”与“舍”的辩证把握,面对未来一年清晰的任务规划,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赤峰市和通辽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都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振兴东北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和节点城市,合作潜力巨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铁路、公路、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教育、卫生、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互通共享,通过资源共享、互利发展,为两地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带来实惠。” 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旺盛说,“下一步,赤峰与通辽将着力把握产业发展的互补性,找准产业衔接的关联性,实现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关联配套、功能互补,携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文勇认为,区内各盟市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让资源、资金、技术有效实现“内循环”,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将区内能源、农牧业优势和区外发达省份的资本、产业、技术优势有效结合,形成“外循环”,借力优化我区产业布局结构,疏通我区经济发展堵点痛点,激发区域发展动能。

在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布局下,全区各地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挥所长——

呼伦贝尔守住青山绿水,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石;

乌海转型发展乘势而起,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赤峰通辽持续深化合作,“双子星”闪耀,在推动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唱响“双城记”……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花,在我区次第绽放。

全面振兴 广袤沃野安放幸福

“没修路之前,这儿坑坑洼洼的,下点雨门都出不去。自从旗里帮我们修好了路,农副产品都能运到外面,冬天运煤的、收粮的也能进来,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一场大雪过后,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高玉梁村的谢风俊老人一面清扫道路上的积雪,一面对记者讲述村里的变化,脸上是止不住的笑。

乌兰察布市持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保障作用,去年,兴和县苏木山旅游路、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至红格尔苏木公路、商都县七台镇至大黑沙土公路等先后续建通车。便捷的交通既把现代城市文明送到农牧民身边,也让城镇居民便捷体验诗意的田园生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的难点在乡村。自治区两会期间,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也很关键。”自治区人大代表、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和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明说。扎根乡村12年,孙明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也越来越发现目前乡村对优秀人才的巨大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本土人才、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能人经济’。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薪酬待遇、家属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予以倾斜,让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

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乡村不是单方面地接受工业的反哺、城市的带动。 “当前乡村具有了更为多元的价值定位,它是城市生态的护卫区、康养娱游的好去处,也可以是田园乡愁的寄托地。” 自治区政协委员、阿左旗腾格里通湖草原旅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福华说,“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助力乡村振兴。可以依托特色牧业、山水林田、乡村聚落、建筑风貌、特色历史和文化等资源,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龙头企业,提升价值链、增收链,推动产业融合兴旺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

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才能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摆脱“一城一地”的得失思考,才能脚踩大地仰望星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新时代旌旗招展,新征程号角鸣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下的内蒙古,如鲲鹏展翅,乘风翱翔。

责任编辑:孙丽荣

前不久,“绿巨人”草原开跑刷爆网络。

C487/8次列车采用CR200J型“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车体,通体亮绿,被旅客亲切地称为“绿巨人”,乘坐它由呼和浩特东车站至临河车站全程最快仅需要3小时20分。它的开通运行,标志着巴彦淖尔市正式加入我区中西部地区城际动车组“朋友圈”。

“绿巨人”的开通,对于促进我区中西部地区互联互通意义非凡。

从敕勒川到河套平原,两地美景一日揽尽;从首府区域中心城市到“塞外粮仓”巴彦淖尔,便捷的交通孕育无穷发展契机。飞驰的“绿巨人”载着奔腾的梦想,为内蒙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过去的一年,内蒙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气象万千,一项项成果振奋人心——建成农村牧区公路4704公里,实施危房改造6814户,整改问题厕所15.1万个。加快推进航线干支通、支支通,呼和浩特直达郑州、济南、西安动车组相继开通,呼包鄂乌1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城通办”。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新的一年蓝图绘就。如何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区各地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如何变发展差距为追赶“势能”,单个增长极变多个动力源?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打破壁垒 区域近邻抱团前行

去年11月,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呼包鄂乌将在构建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协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共筑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等7个方面协同联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更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严举措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更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更快行动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共享……去年12月25日举行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三届市长联席会议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第五届市长联席会议上,呼包鄂榆城市群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举措。

跳出“三分地”,才能下活“一盘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引导各地立足优势特色、加强分工协作。这是“点”与“面”的辩证思考,是“取”与“舍”的辩证把握,面对未来一年清晰的任务规划,代表委员们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赤峰市和通辽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都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振兴东北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和节点城市,合作潜力巨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铁路、公路、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教育、卫生、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互通共享,通过资源共享、互利发展,为两地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带来实惠。” 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旺盛说,“下一步,赤峰与通辽将着力把握产业发展的互补性,找准产业衔接的关联性,实现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关联配套、功能互补,携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文勇认为,区内各盟市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让资源、资金、技术有效实现“内循环”,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将区内能源、农牧业优势和区外发达省份的资本、产业、技术优势有效结合,形成“外循环”,借力优化我区产业布局结构,疏通我区经济发展堵点痛点,激发区域发展动能。

在差异化协调发展的布局下,全区各地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挥所长——

呼伦贝尔守住青山绿水,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石;

乌海转型发展乘势而起,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赤峰通辽持续深化合作,“双子星”闪耀,在推动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唱响“双城记”……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花,在我区次第绽放。

全面振兴 广袤沃野安放幸福

“没修路之前,这儿坑坑洼洼的,下点雨门都出不去。自从旗里帮我们修好了路,农副产品都能运到外面,冬天运煤的、收粮的也能进来,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一场大雪过后,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高玉梁村的谢风俊老人一面清扫道路上的积雪,一面对记者讲述村里的变化,脸上是止不住的笑。

乌兰察布市持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保障作用,去年,兴和县苏木山旅游路、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至红格尔苏木公路、商都县七台镇至大黑沙土公路等先后续建通车。便捷的交通既把现代城市文明送到农牧民身边,也让城镇居民便捷体验诗意的田园生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的难点在乡村。自治区两会期间,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也很关键。”自治区人大代表、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和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明说。扎根乡村12年,孙明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也越来越发现目前乡村对优秀人才的巨大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本土人才、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能人经济’。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薪酬待遇、家属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予以倾斜,让优秀的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

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乡村不是单方面地接受工业的反哺、城市的带动。 “当前乡村具有了更为多元的价值定位,它是城市生态的护卫区、康养娱游的好去处,也可以是田园乡愁的寄托地。” 自治区政协委员、阿左旗腾格里通湖草原旅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福华说,“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助力乡村振兴。可以依托特色牧业、山水林田、乡村聚落、建筑风貌、特色历史和文化等资源,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龙头企业,提升价值链、增收链,推动产业融合兴旺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

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才能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摆脱“一城一地”的得失思考,才能脚踩大地仰望星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新时代旌旗招展,新征程号角鸣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下的内蒙古,如鲲鹏展翅,乘风翱翔。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