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行】乘“数”而上,开启智慧物流新征程

2022-04-30 16:27 ​内蒙古新闻广播  

陆港,作为内陆物流核心枢纽,在近20年的发展中,功能日益完善,体系机制也越发完备。伴随需求的变化与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对陆港物流功能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化发展是未来趋势,陆港经济也不例外,纷纷拥抱数字化。

位于鄂尔多斯市的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项目,以布局数字化陆港为牵引,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促进新能源运输装备可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助力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物流网络加快构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增值,实现物流枢纽效应最大化。

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建成东胜万利和河西电厂陆港、充换电站4处,投运新能源重卡150辆,新建调度中心390平米,配套运煤专线1.39公里、气悬浮运输管道4.3公里(纳汇煤矿—万利陆港),建设光伏10兆瓦、风电50兆瓦,年吞吐量达500万吨。2022年,计划投资23亿元,在呼包鄂区域布局陆港9处、充换电站20处,投运新能源重卡1000辆。

项目运行后,将搭建“一个网络”,推进“两个变革”,达到“三个减少”,促进“四个提升”。

搭建“一个网络”。在煤炭集散区和用煤集中区建设新能源陆港,干线中段投运充换电站或加氢站,满足新源运输交通工具补能需求。陆港以点连线、以线织网、以网呈面,推动形成呼包鄂乌高效物流网络。“十四五”期间投资109亿元,在呼包鄂区域增建陆港50处,投用充换电站220处、新能源重卡1万辆,年运输量提升至3亿吨。

推进“两个变革”。一是物流体系零碳化的变革。推进“风光氢储车”同场运行,提高新能源重卡运营比例,陆港最大程度应用绿电,作业全程“减碳化”、逐步“零碳化”。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以陆港枢纽为支点,扩大新能源重卡、绿电广泛应用场景,带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消纳,推动整车生产、三电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撬动能源数据、碳汇交易结算、智慧物流等下游产业发展壮大,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近200亿元,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达到“三个减少”。一是减少运输“散乱污”现象。实行“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和“四点三段+甩箱”运输形式,三段路程运输车辆各负其责,四点甩箱数字化调度,运输效率提高3倍。推进煤炭物流运输“散改集”,搭载智慧物联科技平台,运输工具、物流设备标准化对接,实行集中高效调配,煤炭集装箱空重换装降至2分钟,可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到底”。二是减少运营成本。应用智能物流调度、集装箱管理等数字平台,货物运输、进出港、充换电等将实现自动化、便捷化;探索价格走向、运输轨迹、煤质煤量等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为企业经营提供数据支撑;引入金融企业,参与新能源车辆供应、充换电站建设和运营维护,实行“车电分离”、整车或电池“融资租赁”模式,以金融手段降低用户购车成本。新能源重卡重载运行10万公里,将消耗20万千瓦时电量,用电22.8万元,相较燃油重卡减少5万元。三是减少“碳排放”。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减少102万吨碳排放。实行标准化防污,陆港年均减少低空扬尘颗粒排放物近0.3万吨。 

促进“四个提升”。一是提升绿电消纳空间。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测算,运行10万公里将消耗20亿千瓦时电量,约占全市“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总量1%,带来730兆瓦风电或1100兆瓦光电消纳空间。二是提升碳排放交易能力。探索纳入控排企业,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将掌握102万吨碳排放权配额。三是提升煤炭等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运行9处陆港后,年吞吐煤炭总量可达4500万吨,占全年公路运输总量近72%。项目将搭载煤炭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推动资金、物流、煤炭质量等信息数据化、透明化,有力推进煤炭交易标准化,提升煤炭定价话语权。四是提升企业参与度。构建开放平台体系,政府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稳定煤炭物流供应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地方企业、金融资本、煤炭产业、物流行业参与投资建设。

监制:山   丹

审核:岳   楠

编辑:嘉   琦

记者:王   乐

责任编辑:姚亚兵

陆港,作为内陆物流核心枢纽,在近20年的发展中,功能日益完善,体系机制也越发完备。伴随需求的变化与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对陆港物流功能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化发展是未来趋势,陆港经济也不例外,纷纷拥抱数字化。

位于鄂尔多斯市的新能源数字陆港智慧物流项目,以布局数字化陆港为牵引,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促进新能源运输装备可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助力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物流网络加快构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增值,实现物流枢纽效应最大化。

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建成东胜万利和河西电厂陆港、充换电站4处,投运新能源重卡150辆,新建调度中心390平米,配套运煤专线1.39公里、气悬浮运输管道4.3公里(纳汇煤矿—万利陆港),建设光伏10兆瓦、风电50兆瓦,年吞吐量达500万吨。2022年,计划投资23亿元,在呼包鄂区域布局陆港9处、充换电站20处,投运新能源重卡1000辆。

项目运行后,将搭建“一个网络”,推进“两个变革”,达到“三个减少”,促进“四个提升”。

搭建“一个网络”。在煤炭集散区和用煤集中区建设新能源陆港,干线中段投运充换电站或加氢站,满足新源运输交通工具补能需求。陆港以点连线、以线织网、以网呈面,推动形成呼包鄂乌高效物流网络。“十四五”期间投资109亿元,在呼包鄂区域增建陆港50处,投用充换电站220处、新能源重卡1万辆,年运输量提升至3亿吨。

推进“两个变革”。一是物流体系零碳化的变革。推进“风光氢储车”同场运行,提高新能源重卡运营比例,陆港最大程度应用绿电,作业全程“减碳化”、逐步“零碳化”。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以陆港枢纽为支点,扩大新能源重卡、绿电广泛应用场景,带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消纳,推动整车生产、三电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延伸,撬动能源数据、碳汇交易结算、智慧物流等下游产业发展壮大,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近200亿元,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达到“三个减少”。一是减少运输“散乱污”现象。实行“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和“四点三段+甩箱”运输形式,三段路程运输车辆各负其责,四点甩箱数字化调度,运输效率提高3倍。推进煤炭物流运输“散改集”,搭载智慧物联科技平台,运输工具、物流设备标准化对接,实行集中高效调配,煤炭集装箱空重换装降至2分钟,可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到底”。二是减少运营成本。应用智能物流调度、集装箱管理等数字平台,货物运输、进出港、充换电等将实现自动化、便捷化;探索价格走向、运输轨迹、煤质煤量等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为企业经营提供数据支撑;引入金融企业,参与新能源车辆供应、充换电站建设和运营维护,实行“车电分离”、整车或电池“融资租赁”模式,以金融手段降低用户购车成本。新能源重卡重载运行10万公里,将消耗20万千瓦时电量,用电22.8万元,相较燃油重卡减少5万元。三是减少“碳排放”。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减少102万吨碳排放。实行标准化防污,陆港年均减少低空扬尘颗粒排放物近0.3万吨。 

促进“四个提升”。一是提升绿电消纳空间。以投运1万辆新能源重卡测算,运行10万公里将消耗20亿千瓦时电量,约占全市“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总量1%,带来730兆瓦风电或1100兆瓦光电消纳空间。二是提升碳排放交易能力。探索纳入控排企业,1万辆新能源重卡运行10万公里,将掌握102万吨碳排放权配额。三是提升煤炭等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运行9处陆港后,年吞吐煤炭总量可达4500万吨,占全年公路运输总量近72%。项目将搭载煤炭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推动资金、物流、煤炭质量等信息数据化、透明化,有力推进煤炭交易标准化,提升煤炭定价话语权。四是提升企业参与度。构建开放平台体系,政府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稳定煤炭物流供应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地方企业、金融资本、煤炭产业、物流行业参与投资建设。

监制:山   丹

审核:岳   楠

编辑:嘉   琦

记者:王   乐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