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进身边“健身圈” 享受动感生活

2022-05-31 10:53 内蒙古日报    

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长青社区,平整的健身步道是居民日常散步、跑步的好去处;文化广场上,傍晚前来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活力十足;清晨,崭新的健身器材是辅助老年人晨练的“好帮手”……

“在长青社区,60岁以上退休居民有3252人,就近的健身设施让这些老年人享受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便捷。前不久我们还组织了民意调查,文化广场提升、社区休闲座椅改进、儿童乐园、健身步道增设这些居民最关心的内容都包含在内。”长青社区工作人员说。

今年,乌海市着力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科学布局服务设施及配套资源,补齐社区短板、提升服务品质,而依托“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乌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乌海市全民健身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4所,健身路径559套,晨晚练点250处,健身气功站点30个,全市共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75个。所有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均向市民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实行适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在35小时以上,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天以上。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渐渐远去,但以冬奥为契机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情却丝毫未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迈开脚步,锻炼健身逐渐成为百姓生活新日常。近年来,围绕“健身圈”打造的举措在全区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充分结合群众需求,努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以乌拉山镇街心(灯光场)为中心,东有三公广场,南有黄河游园,西有西区网球馆,北有体育文化产业园,与即将打造的乌毛计体育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相衔接,直接受益群众达20万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全民健身平台;呼伦贝尔市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5分钟健身圈”建设,近年来,在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农村牧区建设小型体育健身中心项目70个,市、旗两级投入建设健身路径600余套,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器材投入到了农村牧区……便捷的基础设施布局让就近健身成为人们的新时尚,也助力全民健身事业的迅速发展。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内蒙古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计划》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就包括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要求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

每逢天气晴朗、清风拂面的周末,家住呼和浩特市的李娟都会带着女儿骑车游湖,一家人简单整理行装,女儿骑上童车,向着青城绿道示范段出发。从如意河向南走,耳畔不时传来鸟叫声,路边树木成排,在树荫下骑行非常凉爽。“这条新建的青城绿道示范段道路平坦、干净,围栏的一侧就是小黑河,另一边还有郁郁葱葱成片的树木,沿路的花丛里也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锻炼的同时还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很舒适!”李娟说。

绿道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阔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去年,呼和浩特市以滨水型、公园型、郊野型、山地型、社区型、草原型绿道分类,搭建生态廊架,构筑生态廊道,盘活城市绿地整体经脉,建设完成了220公里高品质城市绿道。围绕城市绿道建设布局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让人们就近享受动感生活。呼和浩特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等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作为集绿色、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方便群众就近健身的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对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在城区主要把健身步道打造成重要的健身徒步圈,以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增加市民徒步的乐趣,还在现有道路周围安装健身器材,植入体育元素,增设配套设施,打造更多绿色便捷、触手可及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从全民健身角度来看,“健身圈”的打造和建设,对于解决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为人们带来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的“健身圈”,不仅是城市中的亮丽风景,也让全民健身事业更有活力。(本报记者 柴思源)

责任编辑:付晓娟

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长青社区,平整的健身步道是居民日常散步、跑步的好去处;文化广场上,傍晚前来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活力十足;清晨,崭新的健身器材是辅助老年人晨练的“好帮手”……

“在长青社区,60岁以上退休居民有3252人,就近的健身设施让这些老年人享受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便捷。前不久我们还组织了民意调查,文化广场提升、社区休闲座椅改进、儿童乐园、健身步道增设这些居民最关心的内容都包含在内。”长青社区工作人员说。

今年,乌海市着力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科学布局服务设施及配套资源,补齐社区短板、提升服务品质,而依托“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乌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乌海市全民健身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4所,健身路径559套,晨晚练点250处,健身气功站点30个,全市共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75个。所有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均向市民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实行适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开放时间在35小时以上,全年开放时间达到330天以上。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渐渐远去,但以冬奥为契机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情却丝毫未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迈开脚步,锻炼健身逐渐成为百姓生活新日常。近年来,围绕“健身圈”打造的举措在全区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充分结合群众需求,努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以乌拉山镇街心(灯光场)为中心,东有三公广场,南有黄河游园,西有西区网球馆,北有体育文化产业园,与即将打造的乌毛计体育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相衔接,直接受益群众达20万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全民健身平台;呼伦贝尔市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5分钟健身圈”建设,近年来,在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农村牧区建设小型体育健身中心项目70个,市、旗两级投入建设健身路径600余套,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器材投入到了农村牧区……便捷的基础设施布局让就近健身成为人们的新时尚,也助力全民健身事业的迅速发展。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内蒙古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计划》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就包括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要求推动城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盘活利用好空闲用地,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

每逢天气晴朗、清风拂面的周末,家住呼和浩特市的李娟都会带着女儿骑车游湖,一家人简单整理行装,女儿骑上童车,向着青城绿道示范段出发。从如意河向南走,耳畔不时传来鸟叫声,路边树木成排,在树荫下骑行非常凉爽。“这条新建的青城绿道示范段道路平坦、干净,围栏的一侧就是小黑河,另一边还有郁郁葱葱成片的树木,沿路的花丛里也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锻炼的同时还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很舒适!”李娟说。

绿道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阔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去年,呼和浩特市以滨水型、公园型、郊野型、山地型、社区型、草原型绿道分类,搭建生态廊架,构筑生态廊道,盘活城市绿地整体经脉,建设完成了220公里高品质城市绿道。围绕城市绿道建设布局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让人们就近享受动感生活。呼和浩特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等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作为集绿色、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方便群众就近健身的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对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在城区主要把健身步道打造成重要的健身徒步圈,以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增加市民徒步的乐趣,还在现有道路周围安装健身器材,植入体育元素,增设配套设施,打造更多绿色便捷、触手可及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从全民健身角度来看,“健身圈”的打造和建设,对于解决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为人们带来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的“健身圈”,不仅是城市中的亮丽风景,也让全民健身事业更有活力。(本报记者 柴思源)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