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五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12-31 16:09 正北方网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环,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多元协调,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乡村治理之舵。坚持政治引领,党建现行,把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两委”班子,突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引导实现更高比例的“一肩挑”。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牧户、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激发自治活力,夯实乡村治理之基。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力量源泉,要将群众的主体性权利置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各环节中,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凸显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自治作用,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制度保障。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依法治村,筑牢乡村治理之本。加强乡村治理,需要用法治思维,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法律援助进乡村,加强乡村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法律六进”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以德治为先,铸就乡村治理之魂。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乡村治理要坚持德治为先,以道德教化引领人民向善,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增强乡村治理的源动力。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挖掘培育典型人物、乡贤先进事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行为自觉,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坚持智治支撑,插上乡村治理之翼。智能化建设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广应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电子化服务平台,整合乡村级公共资源,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

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治理现代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李环玲)




责任编辑:何娟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环,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多元协调,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乡村治理之舵。坚持政治引领,党建现行,把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两委”班子,突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引导实现更高比例的“一肩挑”。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牧户、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激发自治活力,夯实乡村治理之基。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力量源泉,要将群众的主体性权利置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各环节中,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凸显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自治作用,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制度保障。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依法治村,筑牢乡村治理之本。加强乡村治理,需要用法治思维,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法律援助进乡村,加强乡村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法律六进”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以德治为先,铸就乡村治理之魂。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乡村治理要坚持德治为先,以道德教化引领人民向善,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增强乡村治理的源动力。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挖掘培育典型人物、乡贤先进事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行为自觉,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坚持智治支撑,插上乡村治理之翼。智能化建设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广应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电子化服务平台,整合乡村级公共资源,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

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治理现代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李环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