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敖勒召其镇的力度、热度和速度

2020-11-03 08:05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收官之年不松懈,慎终如始战正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和速度向贫困宣战。现如今,从茫茫草原到阡陌桑田,增收致富的农牧民随处可见。

秋日午后,敖勒召其镇马场井村民张树军刚扫完村路,又拿起扫把清扫起自家院子,原本就干净的院落更加整洁。

“过去外出返乡回来后,村干部就劝我们先租房住。为啥?怕房子塌了呗!”张树军说起话来嗓门洪亮,“还是党的政策好哇,免费给我盖了楼板房,现在不仅房子亮堂了,这心里呀,更亮堂!如今,还安排我到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让我成了‘工薪族’。”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经过几年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敖勒召其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危房问题得以解决,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为实现其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镇“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得到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

基本生活有保障并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富起来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法宝”。

要想富,谋项目。脱贫户魏艳芳过去在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打工,学习到种植技术后,在公司的帮助下,她承包了村里的23座拱棚,搞起了“高原冷菜”种植,年纯收入达25000元。“过去没有发展产业的条件,搬迁以后,政府免费给我们提供拱棚、羊棚,企业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我现在不仅脱了贫,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了。”说起现在的生活,魏艳芳满脸笑容。

魏艳芳只是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个缩影,在敖勒召其镇,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贫困群众靠着产业扶贫政策,开启了新生活。

黑毛驴和肉兔养殖,种植高原冷菜与发展香菇产业,搞好庭院经济……为了让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敖勒召其镇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建立符合群众需求、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群众意愿的产业项目,实现因人因户因村分类施策,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感谢政府让我们搬出了贫瘠之地,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一位搬迁户感动地对记者说。走进马场井易地扶贫搬迁区,一幢幢房屋漂亮整洁,居民正安享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2016年,敖勒召其镇实施马场井和雅什木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转移马场井和漫水塘两个行政村202户、515人,村民从此告别了穷窝窝。

搬迁后,为每户按照两人40平方米,再每多一人增加15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住房;每户配套建设105平方米养殖棚圈,每人分配3亩饲料基地或0.5亩拱棚等产业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卫生室、文化室、活动广场、便民超市等基础设施;按照“四不摘”“三保障”要求,落实教育、医疗等扶持政策,延伸搬迁群众民生保障服务链,无缝衔接做好低保、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探索形成“三三一”“四二五”产业扶贫机制,贫困户能够通过自主发展产业、资产入股分红、企业(合作社)灵活就业、外出长期务工等多渠道增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敖勒召其镇为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

为了尽早达成这一目标,敖勒召其镇充分联动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多位支撑相互促进的大扶贫格局。

镇党政领导、镇享受副主任科员及以上待遇干部、镇其他在编在岗干部每人帮联3至7户,有针对性地开展“传帮带”,带领和引导广大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旗委下派12支驻村工作队,真情实意、真抓实干,帮助包联嘎查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鼓励引导企业“带着干起来”、贫困群众“跟着动起来”,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利益联结、多点合力攻坚的社会化大扶贫格局。

目前,全镇343户833人已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李鹏)

责任编辑:张彬

收官之年不松懈,慎终如始战正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和速度向贫困宣战。现如今,从茫茫草原到阡陌桑田,增收致富的农牧民随处可见。

秋日午后,敖勒召其镇马场井村民张树军刚扫完村路,又拿起扫把清扫起自家院子,原本就干净的院落更加整洁。

“过去外出返乡回来后,村干部就劝我们先租房住。为啥?怕房子塌了呗!”张树军说起话来嗓门洪亮,“还是党的政策好哇,免费给我盖了楼板房,现在不仅房子亮堂了,这心里呀,更亮堂!如今,还安排我到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让我成了‘工薪族’。”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经过几年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敖勒召其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危房问题得以解决,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为实现其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镇“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得到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

基本生活有保障并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富起来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法宝”。

要想富,谋项目。脱贫户魏艳芳过去在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打工,学习到种植技术后,在公司的帮助下,她承包了村里的23座拱棚,搞起了“高原冷菜”种植,年纯收入达25000元。“过去没有发展产业的条件,搬迁以后,政府免费给我们提供拱棚、羊棚,企业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我现在不仅脱了贫,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了。”说起现在的生活,魏艳芳满脸笑容。

魏艳芳只是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个缩影,在敖勒召其镇,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贫困群众靠着产业扶贫政策,开启了新生活。

黑毛驴和肉兔养殖,种植高原冷菜与发展香菇产业,搞好庭院经济……为了让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敖勒召其镇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建立符合群众需求、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群众意愿的产业项目,实现因人因户因村分类施策,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感谢政府让我们搬出了贫瘠之地,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一位搬迁户感动地对记者说。走进马场井易地扶贫搬迁区,一幢幢房屋漂亮整洁,居民正安享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2016年,敖勒召其镇实施马场井和雅什木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转移马场井和漫水塘两个行政村202户、515人,村民从此告别了穷窝窝。

搬迁后,为每户按照两人40平方米,再每多一人增加15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住房;每户配套建设105平方米养殖棚圈,每人分配3亩饲料基地或0.5亩拱棚等产业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卫生室、文化室、活动广场、便民超市等基础设施;按照“四不摘”“三保障”要求,落实教育、医疗等扶持政策,延伸搬迁群众民生保障服务链,无缝衔接做好低保、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探索形成“三三一”“四二五”产业扶贫机制,贫困户能够通过自主发展产业、资产入股分红、企业(合作社)灵活就业、外出长期务工等多渠道增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敖勒召其镇为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

为了尽早达成这一目标,敖勒召其镇充分联动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多位支撑相互促进的大扶贫格局。

镇党政领导、镇享受副主任科员及以上待遇干部、镇其他在编在岗干部每人帮联3至7户,有针对性地开展“传帮带”,带领和引导广大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旗委下派12支驻村工作队,真情实意、真抓实干,帮助包联嘎查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鼓励引导企业“带着干起来”、贫困群众“跟着动起来”,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利益联结、多点合力攻坚的社会化大扶贫格局。

目前,全镇343户833人已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李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