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乌海市司法局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2022-07-04 10:57 内蒙古掌上12348  

乌海市司法局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防范,运用“12345工作法,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

01

突出“党建+社会治理”

一条主线

乌海市司法局坚持以党建示范为统领,大力开展党员“我帮你”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带动农村社区形成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自治氛围。联合万达商圈党支部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企业”活动,围绕法律援助联动机制构建、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入座谈交流,把党建引领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02

建好矛调中心

“两级”平台

建成区、镇(街道)两级矛盾调解服务实体网络一体化平台,依托实体平台,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员、调解员、仲裁员等,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体检、诉讼代理、公证办理、司法鉴定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在内的贴心服务,形成矛盾调解合力。由区级矛调中心牵头,强化各类渠道信息统一归集分流,实现社会矛盾纠纷“线上预约—受理筛选—调解处理”一条龙服务,形成事前预防、源头化解、事中协同、系统建成,推进案件“受、导、分、调、仲、诉”全流程数据化协调管理和闭环处置。

03

开展帮扶群众

“三心”行动

“爱心”行动护航,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专项行动,满足企业发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要求。“暖心”行动助矫,深入到摩尔沟矿区与涉企社区矫正对象交流,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沟通,帮助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端正心态,接受矫正教育。“贴心”行动便民,开展“‘法雨’知时节,‘润企’细无声”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走进辖区中小微企业,零距离开展法律宣传指导,为企业发放“涉疫情法律知识百问百答”工具书,提供贴心法律服务。

04

抓好“四大员”

队伍建设

“八五”普法以来,共举办宪法、民法典专题讲座55次,开展“宪法六进”、“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216场(次)。当好排忧“调解员”。发挥人民调解员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经历和调解实践的优势,创新“互联网+”人民调解模式,依托“乌解无纷”、“网格通”手持终端、调解“微助手”、远程视频等,搭建人民调解“千里眼”“顺风耳”,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当好人民“监督员”。组织人民监督员参加市检察院案件监督评议3件,座谈活动1次,听证案件12次,案件涉及刑事申诉类、民事监督、司法救助等类型,真正做到让听证员“评理”、检察官“晾晒”,提升案件办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当好特色“服务员”。各区司法局联合社区志愿服务队以“三抓”为着手,将温暖送到安置帮教人员家中。抓好排查走访“问需求”,抓好分类施策“解急需”,如,针对特困人员周某某,一方面为其送去慰问物品,另一方面积极与医保局沟通联络,帮助办理医疗报销手续等。抓好安置基地“强对接”,今年以来,共打造市、区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9个,安置帮教基地实现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05

持续推进

“五大”活动

主动进百企。送法律进企业、进建筑工地,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当好惠企法律“服务员”。

主动进万家。坚持干部驻点联系、结对帮扶,切实解决影响人民安居、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村民小组网格中加入评议会成员或调委会成员,“流动调解”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全面掌握了解村情民意。发掘“百姓名嘴”“热心大叔”在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矛盾化解中的影响力,形成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魂相结合的治理路径。

开展法治大宣传。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媒体宣传作用,统筹传统媒体“法在身边”、内蒙古法制报“平安乌海 法治乌海”专栏和新媒体“内蒙古掌上12348”“乌海掌上12348”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开展矛盾大排查。结合“调解促稳定 喜迎二十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推进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拉网式”大排查行动,形成广覆盖、高效率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

开展纠纷大化解。对于排查出来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各区、各镇(街道)组织专门力量,制定调解预案,及时就地化解。对涉及民生的特殊行业和专门领域的纠纷,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组织精干力量调处。(乌海市司法局 供稿)

责任编辑:孙丽荣

乌海市司法局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防范,运用“12345工作法,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

01

突出“党建+社会治理”

一条主线

乌海市司法局坚持以党建示范为统领,大力开展党员“我帮你”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带动农村社区形成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自治氛围。联合万达商圈党支部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企业”活动,围绕法律援助联动机制构建、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入座谈交流,把党建引领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02

建好矛调中心

“两级”平台

建成区、镇(街道)两级矛盾调解服务实体网络一体化平台,依托实体平台,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员、调解员、仲裁员等,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体检、诉讼代理、公证办理、司法鉴定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在内的贴心服务,形成矛盾调解合力。由区级矛调中心牵头,强化各类渠道信息统一归集分流,实现社会矛盾纠纷“线上预约—受理筛选—调解处理”一条龙服务,形成事前预防、源头化解、事中协同、系统建成,推进案件“受、导、分、调、仲、诉”全流程数据化协调管理和闭环处置。

03

开展帮扶群众

“三心”行动

“爱心”行动护航,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专项行动,满足企业发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要求。“暖心”行动助矫,深入到摩尔沟矿区与涉企社区矫正对象交流,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沟通,帮助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端正心态,接受矫正教育。“贴心”行动便民,开展“‘法雨’知时节,‘润企’细无声”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走进辖区中小微企业,零距离开展法律宣传指导,为企业发放“涉疫情法律知识百问百答”工具书,提供贴心法律服务。

04

抓好“四大员”

队伍建设

“八五”普法以来,共举办宪法、民法典专题讲座55次,开展“宪法六进”、“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216场(次)。当好排忧“调解员”。发挥人民调解员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经历和调解实践的优势,创新“互联网+”人民调解模式,依托“乌解无纷”、“网格通”手持终端、调解“微助手”、远程视频等,搭建人民调解“千里眼”“顺风耳”,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当好人民“监督员”。组织人民监督员参加市检察院案件监督评议3件,座谈活动1次,听证案件12次,案件涉及刑事申诉类、民事监督、司法救助等类型,真正做到让听证员“评理”、检察官“晾晒”,提升案件办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当好特色“服务员”。各区司法局联合社区志愿服务队以“三抓”为着手,将温暖送到安置帮教人员家中。抓好排查走访“问需求”,抓好分类施策“解急需”,如,针对特困人员周某某,一方面为其送去慰问物品,另一方面积极与医保局沟通联络,帮助办理医疗报销手续等。抓好安置基地“强对接”,今年以来,共打造市、区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9个,安置帮教基地实现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05

持续推进

“五大”活动

主动进百企。送法律进企业、进建筑工地,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当好惠企法律“服务员”。

主动进万家。坚持干部驻点联系、结对帮扶,切实解决影响人民安居、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村民小组网格中加入评议会成员或调委会成员,“流动调解”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全面掌握了解村情民意。发掘“百姓名嘴”“热心大叔”在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矛盾化解中的影响力,形成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魂相结合的治理路径。

开展法治大宣传。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媒体宣传作用,统筹传统媒体“法在身边”、内蒙古法制报“平安乌海 法治乌海”专栏和新媒体“内蒙古掌上12348”“乌海掌上12348”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开展矛盾大排查。结合“调解促稳定 喜迎二十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推进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拉网式”大排查行动,形成广覆盖、高效率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

开展纠纷大化解。对于排查出来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各区、各镇(街道)组织专门力量,制定调解预案,及时就地化解。对涉及民生的特殊行业和专门领域的纠纷,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组织精干力量调处。(乌海市司法局 供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